汽车七十七团青藏线的回忆

汪永林-红叶林琛

<h1>  《献给汽车七十七团的战友们》</h1><h1> 七十七团的战友们,四十多年前,朝气篷勃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响应祖国的召唤,从祖国的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来到祖国的大西北敦煌。为完成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周总理亲自批示的,格拉530输油管线和国防通讯线的建设,我们团是唯一住扎在新藏线上柳园至格尔木段的一支运输部队,担负起从内地到西藏边疆及新疆的军、民用物资的运输。回忆过去走过的路,厉厉在目、日久铭新,战友们在四千里风雪的新藏、青藏线上来回奔波,同吃、同住,下柳园装车、战戈壁风沙、爬十八里坡抗疲劳、翻越当金山过险关,过青山、唠唠山的鱼脊背路面,走上摇摇摆摆比冰雪路还滑的柴达木查尔汗盐桥路,来到了青藏高原上的兵城格尔木大站聚集休整车辆,开始向世界屋脊的唐古拉山脉前行,沿途迎风雪斗严寒、抗缺氧,翻越昆仑、穿越风火,像蜗牛般的爬行在青藏高原的天路上,越过最高峰的唐古拉山Y口,一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至今仍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h1><h1> 想想当时青藏高原上极其恶劣的环境,唐古拉山公路海拨5000多米,对初次翻越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记得新兵第一次翻越唐古拉山时,我还是十三连连队八班一个老兵叫罗保会车上的一个跟车助手,座在车上,只觉的四肢无力,昏昏欲睡,山上寒冷朝湿,温度最冷时是零下40多度,空气只有内地含氧量的50%,車外一会儿是满天飞舞密茫茫的大雪,一会儿又是大颗大颗的冰雹,一开車门听到的是呼啸刺耳的真正的“唐古拉风”。到站下车后出现的高原反应,只觉的头重脚轻,似乎有些飘飘然的感觉,扛上住宿的背包走上几步就像得了气菅炎似的,一步一挪喘着大气往兵站走,兵站的条件也非常差,走进食堂就有一股说不出来的高原耗牛怪味,兵站提供的馒头、腌菜和煮不熟的夹生米饭,很难咽下,只有喝点粥或汤水来维持三餐,晚上睡觉简陋的兵站客房用土坯砌成,土坯炕,窗户用木板钉着,屋里很暗,自带背包以排为单位一个房间挨着打地铺,房内又无暖气,晚上睡觉身体卷曲成一团就像进了冰窟窿似的,正体会到了青藏线流行的一句话“到了五道梁犯病、唐古拉山要你的命”,可是老兵们都这样对我们说,第一次都是这样的,慢慢的适应吧。最使我记忆深刻的一次是74年我们连队执行团里冬季执勤的紧急任务,那次我跟着老兵八班长黄明礼的收尾车,当车行至唐古拉山快要到顶时,车的油泵不来油抛锚了,当时已是下午五点过了,我和老班长下车修理处理故障,打开车门,外面的风刮的吱吱的刺耳啸叫,当时的温度在零下30几<span style="font-size: 20px;">度特别的冷,我钻下车底拆卸油泵,冻疆的手拿着扳手拆卸螺丝怎么也不听使唤,折腾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把油泵修好,当时发动机的温度降的特别快,水箱的水也开始冻结了,这时,老班长对我讲,这油泵是一事半会修不好了,天也快黑了,我们要赶紧离开这里,我说怎么走,老班长说,我们只有不用油泵用水壶装上油往化油器里倒,慢慢地直供油,我说,那多危险啊,这是违反操作规程的,老班长说,不管那么多了,现不这样,天一黑了就更走不了,我们是最后一个收尾车又是冬季这个时候没有谁来救济我们,不然就可能冻死在这个山上,前面不远就是103道班,先把车弄到道班上再说,于是,我们就把备的一个烧开水的水壶装满油,揭开发动机的引警盖,拆下化油器上面的空滤器,我座在车头的叶子板上,一手抓着引警盖伸杆,一手拿着水壶往化油器里倒油,就这样把车发动着,老班长开着车一步一摇的往前走,当时山上的雪风刮的我像刀割一样的疼,开不了多远发动机温度上升就开锅了,水箱也开始泄漏了,随后又停下来想了很多的急救办法,才开到了道班上,道班上的藏族养路工人见到我们是这样的情况,都感觉的很惊呀,说,唉哟唉哟,金珠玛米,大冬天这个时候还在山上,受苦了、受苦了,快,屋里有火炉,快进屋里去暖和暖和,并给我们倒开水还给酥油茶喝,座了不到半小时,我的手、脚的骨头开始解冻,当时疼痛是无法形容,一直到现在我的四肢的骨头一到冬天还隐隐作痛,无法根治,再热的天也要捂着才好受些,当晚,在道班工人又帮着协助修水箱、油泵,又是化冰烧水加水箱扎腾了好一阵子才把车修好,然后又摸黑继续上路赶车队去了,到了兵站已是半夜过了。第二天老班长见着带队的秦副连长时含着泪说,昨天车抛锚了,又吃苦头了,就这样,不知有多少次多少战友是这样过来的,但是,困难险阻难不倒意志刚强的战友们,为了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为了祖国的边疆建设,我们的连长后来是这样说的,我们十三连的兵,个个都是好兵,不管是平时或者是紧急情况还是后来的自卫反击战任务,我们都没有拉稀摆带,都是园满地完成了任务,十三连是个光荣的连队,模范的连队,正像后来的军委主席视察青藏高原时所讲,青藏线上的军人是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span></h1><h1> 时间快过半个世纪了,我们都是老人了,都两鬓斑白进入古稀之年了,新藏线和青藏线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深处,它是我们每一个战友曾经在高原上生活战斗过永远也无法忘却的回忆,但是,今天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科技发达的好时代,一个手机,我们不用座车、不用走路、不用出门就能看见战友,互相通话,互相聊天,说古论今回忆当年,把我们离别了多年的战友们联糸起来,这在七、八十年代是不可想像的事情。</h1><h1> 当下,我们处在一个国强民盛、物质丰富,高科技、新技术的时代,让我们跟上新时代的步伐,用上智能机,一个智能手机,它能代替我们的座机、手表、相机、收音机,能看电影电视,能看报纸日历天气预报,也可以当钱包当身份证用,还可以是我们生活当中的老师、秘书、参谋,因为它是新时代的十万个为什么,魅力无穷,包啰万象。战友们好好享受这一切吧,享享祖国的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好时代吧,所以珍惜当下,祝愿七十七团的战友们和曾经当过兵老人们开心快乐!幸福安康!</h1><h1> </h1><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七十七团于1970年6月组建于格尔木,8月迁往敦煌七里镇驻扎,至1986年10月编制取消,整16年历史,为祖国的边疆建设、自卫反击战运输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第77团历任领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团 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蒋荣祥(1970.6--1978. 5)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王志远(1978.5--1983.5)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魏广坤(1983.5—1986.10) 原汽车3团参谋长后任青藏兵站部参谋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政治委员: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马国莲(1970.6--1976.5)原某仓库政委后任总后输油管线部政治部主任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梁栓根 (1976.6—1978.4)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武胜利(1978.5--1983.5)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徐岭山(1983.5--1986.10)</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副 团 长: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好学(1970.6--1978.5)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学孔(1970.6--1978.5)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刘天才(1978.5--1983.5)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曾凡珍(1983.5--1986.10)</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副政治委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陈纥伟(1970.6--1974.9)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胡 常(1970.6--1978.5)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张继清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杨明孝 (原四营教导员)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张本经(1983.5--1986.10)</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参 谋 长: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王忠信(1970.6--1978.5后任汽车19团团长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党玉秀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王兴高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孙培系(1983.5--1986.1)后任教导大队副大队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副参谋长: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王守福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姬文国(原三营营长)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师爱民(1978.5--1981.6)</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薛根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政治部主任: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胡 常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秦锡沂(1970.6--1977.1)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赵兴通(1977.2--1980.6)后任副团长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陈绪兴(1983.5--1986.10)</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后勤处处长: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韩德毅(1970.6--1978.2)</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杨增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敦煌七里镇 原七十七团驻地大门</span></h1><p><br></p> <h1>   我们美丽的第二故乡敦煌</h1><h1> 敦煌座落在中国版土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由70年代的3万人到现在有18万人口,有世界艺术最高殿堂的“莫高窟”,是“飞天”的摇篮,是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最重要的驿站,也是我们七十七团战友们的第二故乡。</h1><p><br></p> <h1>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有洞窟7359,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h1><p><br></p> <h1> 敦煌裸女飞天碉塑</h1> <h1> 飞天美女艺术</h1> <h1> 窟中大佛</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呜沙山的月牙泉,酷似一弯新月,古称沙井,又名药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沙泉共存的独特地貌为天下奇观。</span></h1><p><br></p> <h1> 五颜六色的呜沙山</h1> <h1> 柳园站海拨1797米位于甘肃瓜州县柳园镇与新疆地域交界的地方,距鸟鲁木齐825公里,距兰州1067公里,距敦煌130公里,其货物运输属乌铁局管辖,曾经是77团装载物资的起点第一站。</h1><p><br></p> <h1> 如今的柳园火车站台</h1> <h1> 新藏线柳园至拉萨段4000里曾经是七十七团的主干线,沿途从柳园、敦煌、花海子、大柴旦、格尔木( 往东经诺木洪、香日德、都兰、茶卡、江西沟 、倒淌河兵站计800公里至青藏线起点西宁站)、纳赤台、不冻泉、二道沟、五道樑、沱沱河、温泉、唐古拉、安都、黑河、当雄、两道河、羊八井、拉萨共18个兵站,全程需要翻越和经过当金山、青山、唠唠山、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神克里宫山、妥儿九岭、多座高山最后到达西藏拉萨终点。</h1><p><br></p> <h1> 215国道沙州的沙尘暴</h1><h1> 能见度最底达四五米</h1><p><br></p> <h1>  滚滚而来的沙尘暴席卷215国道</h1><p><br></p> <h1> 柳格公路215国道</h1> <h1>  </h1><h1> 敦煌海拨1139米是新藏线去青藏线格尔木,到达青藏线起点西宁至终点拉萨大站的交通要道,也是七十七团运输的起点。</h1><p><br></p> <h1>  215国道当金山十八里坡</h1> <h1> 进入当金山</h1> <h1> 白芒芒的当金山</h1> <h1> 当金山口甘肃青海</h1><h1> 两省分界线海拨3648米</h1><p><br></p> <h1>  当年的花海子兵站已成废虚</h1><h1> 现成为影视拍摄基地</h1> <h1> 215国道花海子路段</h1> <h1>  315国道青山垭口海拨3699米</h1><p><br></p> <h1>  315国道唠唠山垭口海拨3503米</h1><p><br></p> <h1> 315国道大柴旦</h1><h1> 到达令哈公路祁连山段</h1> <h1> 315国道与215国道</h1><h1> 交岔点大柴旦镇海拨2900米</h1><p><br></p> <h1> 赶修车辆“特别能战斗”</h1> <h1><font color="#010101"> 315国道柴达木查尔汗盐桥</font></h1> <h1>  315国道柴达木查尔汗盐桥路</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格尔木大站车辆聚集整修海拨2808米</span></h1><p><br></p> <h1>  你还记得不70年代的兵城格尔木河西商场也是当时过往连队的军人服务社</h1><p><br></p> <h1>  如今的格尔木青海第三城</h1> <h1> 格尔木新城</h1> <h1><font color="#010101"> 现如今的二十二医院</font></h1> <h1>  </h1><h1> 修整后的车队向唐古拉山脉前行</h1> <h1>  格尔木109国道南山口段</h1> <h1> 纳赤台海拨3700米</h1><p><br></p> <h1> 纳赤台兵站</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车队行驶在西大滩上海拨4200米</span></h1><p><br></p> <h1><font color="#010101"> 109国道不冻泉段</font></h1> <h1> 109国道昆仑山下</h1> <h1> 昆仑山上</h1> <h1>  雪封山的战友们就地用餐</h1> <h1><font color="#010101"> 特别能忍耐的战友们</font></h1> <h1> 车队在昆仑山上</h1> <h1> 昆仑山口海拨4767米</h1><p><br></p> <h1><font color="#010101"> 109国道风火山段</font></h1> <h1> 风火山垭口海拨5010米</h1><p><br></p> <h1> 五道樑兵站海拨4665米</h1><p><br></p> <h1> 109国道沱沱河段</h1> <h1> 沱沱河兵站海拨4533米</h1><p><br></p> <h1> 可可西里沱沱河沿的藏羚羊</h1> <h1><font color="#010101"> 长江源头沱沱河大桥</font></h1> <h1>  青藏线109国道雁石坪路段</h1> <h1> 雁石坪集镇海拨4750米</h1><p><br></p> <h1> 风雪行驶中的汽车兵</h1> <h1> 顶风冒雪排故障</h1> <h1> 唐古拉山兵站外公路</h1> <h1> 当年的唐古拉山兵站海拨4860米</h1><p><br></p> <h1> 现在的唐古拉山兵站</h1> <h1> 唐古拉山脉的天路</h1> <h1> 唐古拉山顶雪景</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风雪道路上继续向唐古拉山口</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前行</span></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唐古拉山上的宣誓: 为祖国的边疆建设,为边疆人民的福祉,我们将排除一切困难,继续前进!</span></h1><p><br></p> <h1> 世界屋脊上的高原汽车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65周年的战斗历程视频。</h1><p><br></p> <h1>   唐古拉山口海拨5231米</h1> <h1> 现如今世界最高铁路</h1><h1> 唐古拉山铁路</h1><p><br></p> <h1>  翻越唐古拉向西藏方向前行</h1> <h1> 念青唐古拉山脉平均海拨4630米</h1><p><br></p> <h1> 念青唐古拉山雪峰</h1> <h1> 安多兵站海拨4700米</h1><p><br></p> <h1>  车队在青藏线当雄段行驶</h1> <h1>  那曲地区黑河兵站海拨4507米</h1><p><br></p> <h1> 齐心协力的战友们</h1> <h1><font color="#010101">   车队途中休息检查车辆</font></h1> <h1> 当雄兵站海拨4200米</h1><p><br></p> <h1> 车队向羊八井行驶</h1> <h1>  青藏线离拉萨最近的羊八井镇</h1><p><br></p> <h1> 羊八井兵站海拨4231米</h1><p><br></p> <h1> 青藏线109国道嘉黎段</h1> <h1> 车队行驶在拉萨河畔上</h1> <h1>  为车辆整洁干净的进入拉萨城</h1><h1> 给车辆内外彻底的洗个澡</h1><p><br></p> <h1> 拉萨兵站海拨3670米</h1><p><br></p> <h1>  趁发车的机会与世界文化遗产</h1><h1> 布达拉宫留个影</h1><p><br></p> <h1>  我们熟悉的原五九二八改五九O七七部队的第一任部队长蒋荣祥老团长。</h1><p><br></p> <h1> 原七十七团住地的南大门</h1> <h1> 当年的戈壁滩营房驻地现巳成为</h1><h1> 树木参天的林蔭大道</h1><p><br></p> <h1>  原团部操场已成为兵站部的</h1><h1> 司训教导大队</h1><p><br></p> <h1> 当年背过的挂包水壶</h1> <h1> 解放行军鞋</h1> <h1> 卧室里的风景线</h1> <h1>  连首长的内务是我们的榜样</h1> <h1> 这就是我们当年七十七团</h1><h3></h3><h1> 最先进的解放牌运输车</h1> <h1>  当年的爱车操作间就是这样的</h1><p><br></p> <h1> 我们装备的解放车心脏你还记得么</h1> <h1> 你似曾记得,连队一年一度的冬季大整训保养车,硬是把自己装备完整的解放车大卸八块撤的来像火车的铁轨似的光架架,进行着各总成部件不留死角的分解、清洁、润滑、调整,最后喷漆又组装成一个展新的解放牌汽车,以适应紧急运输和战时运输的需求,这就是人民解放军高原汽车兵技术练兵、维护车辆、精益求精的光荣传统!</h1><p><br></p> <h1> 当年吊装发动机是这样的</h1> <h1>精心研磨发动机气门是那时汽车兵的</h1><h1> 精湛技艺</h1><p><br></p> <h1> 车辆恢复后再一次的认真仔细检查,给明年的任务作好准备。</h1><p><br></p> <h1> 我已准备好了一切就绪!</h1> <h1> 服从命令整装待发!</h1> <h1> 再出发!</h1> <h1>  老首长重返当年77团营房大院</h1><h1> 念旧视频</h1><p><br></p> <h5>转载曾经的军嫂十三连战友牛俊岭夫人 纪实文章 </h5><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敦煌之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我爱人从17岁订婚到28岁结婚,整正经历了十年的长跑,高中毕业后,他去大西北部队服役,我进了学校当了民办教师。几年来偶有书信来往,少有交集。1980年元月他回家探亲,我们腊月十六才结了婚。春节过后初七就赶回了部队。新婚别离,那时人都傻,也很纯,也没有现在人那么恩爱无比。各干各的事。觉得分别也很正常。</span></p><h1>&nbsp;&nbsp;&nbsp;&nbsp;暑假来临,他来信让我去部队探亲,才有了我有生一来去了一趟大西北。当时买了一张去柳园车站的火车票,给爱人发了一封电报,报了车次,爬上火车,一人去西北大漠去探亲。火车越过兰州,就开始进入荒漠戈壁,一片连一片,都是砂石荒壁,偶而有铃羊越过。荒壁上少有树木植被。有时有一两棵荆稿迎风摇晃。越往西走越荒凉。我坐在火车上,望着茫茫戈壁,古人的: 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在我脑海里闪现。经过嘉裕关,我印象里有个关楼,有点像西安的钟楼,感觉和山海关的关楼一样。周围是黑乎乎的石头山。火车约行了一天一夜多到了柳园,爱人将我接应到他们部队的接待点,当时还不能到达他们部队驻地。因当时没有直接到达敦煌七里镇的车。在接应点驻了一夜,第二天随他们部队的解放卡车去驻地。我印象那时没个正经路,就在戈壁沙石上开。走到半路,天气突变,飞沙走石,黄昏昏一片,汽车艰难行驶,我感叹: 大西北名不虚传。</h1><h1>&nbsp;&nbsp;&nbsp;&nbsp;到了部队,家属到来,战友老乡相继接应热闹一番,本应部队有招待所,但几位战友老乡却在后边操场边的一个大库房里整理出两间房子来,一间支个床板,放个桌子,一把椅子,就是卧室,外间支了个案板,有个柴油炉子,锅碗瓢勺一应齐全。噢,这是要做饭。</h1><h1>&nbsp;&nbsp;&nbsp;&nbsp;爱人所处的部队是汽车团,常年跑青藏线,条件之艰苦是常人难于想象。在青藏线上跑车看似是: 雪山,白云方向盘,听起诗情画意非常浪漫,实际生活是缺氧,危险,夹生饭。我到部队看到很多战土的双手指架盖都是塌陷的,是严重缺氧造成的。部队汽车团长年跑青藏线,过格尔木,翻唐古拉山,到达拉萨,一次,爱人与一位战土在翻越唐古拉山时连车带人滑入雪坑整整困了一天,饿的直喝雪水,直到领导发现他们没有跟上,派人返回把他们救出雪窝。由于高原缺氧,米饭是蒸不熟的,所以常常吃的是夹生饭。条件如此艰苦,但战土们还是长年奔驰在青藏线上,把青春奉献给祖国大西北的建设上。</h1><h1>&nbsp;&nbsp;&nbsp;&nbsp;家属的到来对战友老乡来说是家乡的亲人来了,他们也可以蹭一两顿家乡饭,我到驻地第二天就开始作饭,擀面,你来吃一碗,他来吃一碗,一天光擀面条累的腰酸直不起来。有一天,几位战友背了半扇子猪肉让包饺子,部队能人多,跺馅的,和面的,下饺的。人人都能干,一天像吃流水席,他走了,你来了。吃了多半天饺子,下午,吃完人走净,望着摆在地上碗筷,我感慨万千,艰苦的军旅生活使战士们对家乡的味道那么留恋。我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在这给我搞个住房来。</h1><h1>&nbsp;&nbsp;&nbsp;&nbsp;七里镇离敦煌不远,一天我们去了一趟县城,当时县城给我的感觉好象似我们内地的一个乡镇。没有高楼大厦,有一条主街道,街道有商店,有卖当地的时鲜水果的,我用1元钱称了一些鲜杏果。街道时不时有套着毛驴的拉车穿过,车上坐着当地妇女与小孩,头上都用纱巾包的严严的。这可能与当地的风沙大有关。因敦煌古称沙州,位于甘肃西部茫茫戈壁之中,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敦煌县城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敦煌最驰名的是莫高窟,也称千佛洞,​千佛洞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拥有大量壁画石窟等。半数以上的石窟,开凿于唐朝,汇集了唐帝国美术的精华,是全世界闻名的艺术胜地。因此,我和爱人花了一整天去游览了莫高窟。在茫茫的戈壁上,却镶钳着这一颗耀眼的明珠。我记得千佛洞前还有个桥,我俩还在桥头照了张合影。远远就能看见那镶嵌在石壁的楼,走近一看,那楼是连着一尊大佛象开凿在原岩上,十几层高,爬上楼的最高处,就是一眼无际的茫茫大漠。楼的两边的砾岩上开凿着大大小的壁洞,洞里的洞壁上用线条勾勒出各种各样壁画。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水景物,亭台楼阁,花卉图案,飞天佛象,以及当时劳功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人物栩栩如生。由其是飞天就好象在向你飞来。我们转了多半天,有的洞有二百多平方米,有的小的不足一平方米,有的只有个头那么大,里边都画满了壁画,有一个大洞里顶部一大片都不见了壁画,据说是让外国人掠夺去了。游览完,我内心非常震撼:在茫茫的大沙戈壁上,有这么一颗瑰丽的艺术画卷,真是人类美术史不朽的杰作。我也从内心明白了千佛洞第一任院长常书鸿为什么能抛弃一切在这大漠里奉献终生的情怀。</h1><h1>&nbsp;&nbsp;&nbsp;&nbsp;大西北之行给我留下了两个印象:一是西藏线上的兵确实苦,但军人确实能吃苦,能担当。二是莫高窟确是人类奇迹,在如此的大漠之中有那么瑰丽艺术之宝。我真为我的祖国骄傲。</h1><h1>&nbsp;&nbsp;&nbsp;&nbsp;我的探亲仅仅二十多天就结束了,我告别了爱人,返回了内地。虽然时间暂短,但大西北之行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h1><h1>&nbsp;&nbsp;&nbsp;&nbsp;三十多年后,二O一八春天丈夫他们连队战友在成都聚会,战友们从祖国各地汇集于成都,我也随夫前往,战友们見面的那种亲情,拥抱的那中深情深深的打动了我。成都一位成功战友在他的大酒店招待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战友。战友们欢聚一堂,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感叹: 军旅是他们一生难于忘怀的经历,是他们一生的骄傲。</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面是原七十七团大礼堂</span></h1><p><br></p> <h1>时光催人老,难忘战友情!</h1><h1> 战友们: 集结号再次响起了!我亲爱的战友们!希望十三连的尚未找到的战友们归队回家吧!十三连的战友们祈盼你的归来!</h1><h1> 本相册图片、内容由73年入伍13连战友汪永林在网上收集整理于2018年3月,2019年7月修改,本图集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祝所有战友们八一建军节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h1><h1> 十三连归队电话17323058996</h1><h1> </h1><h1> 下面是</h1><h1> 2018.4.10</h1><h1> 十三连战友相聚成都视频剪影</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