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日——寻找往日美好记忆

一(艺)人

<h3>  在民间口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墟",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墟日称为"墟日"。墟日到了,农户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挑到乡镇所在地去进行交易。</h3><h3> 小商小贩更闻风而动,把城里的商品运到墟场高声叫卖,需要购物的村民们早已把袋里的钱捏湿了,蹩足了讨价还价劲头往墟场赶--这叫"趁墟"。买卖双方完成了交易,带着胜利果实回家离开墟场,叫"散墟"。</h3> <h3>  3月10日正是阳江市阳东区大八镇的墟日,今天来赶圩的人很多,附近的村民有事无事都要来赶一趟圩,见见熟悉的乡里乡亲,问问卖东西的小贩,坐在凉爽舒适的地方跟大伙调侃……</h3> <h3>  大家从四面八方聚拢到一个集贸市场,购买家中需要的生活用品,如衣料,油,盐,酱,醋,等。</h3><h3> 各乡镇的墟日有不同的日子,一般是分为"一四七"墟、"二五八"墟、"三六九"墟,两个相邻的墟镇,它们的墟日总是相邻一天而不会重复,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交易机会。</h3> <h3>  保管单车、墟日剪头发、卖猪仔、卖鸭仔鹅仔和鸡仔,这已经成了"趁墟"的最具代表性的几种行为。</h3> <h3>  一般墟日最热闹的要数另类的小商贩,如卖老鼠药、卖蛇药、卖跌打药的,还有算命的。</h3><h3>他们或编成顺口溜高声叫卖,人人耳熟能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