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杨浦滨江大道

Huiteni

<h3>2018年2月19日,50多位二军大二院的发小相聚在杨树浦路东方渔人码头内的苔圣园酒店, 细数那些岁月遗留给我们的童年记忆,感谢组织者徐维平、刘岩、于伟等的辛勤付出。</h3> <h3>无拘无束的笑容印在每个人的脸上,相互拥抱,相互指认,努力去找儿时的记忆。</h3> <h3>由于聚会当天时间紧,加上细雨绵绵,无暇前往心念已久的杨树浦路,不免有些遗憾。</h3> <h3>2018年2月23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欣然踏上了东外滩的滨江大道。</h3> <h3>位于杨浦区南部滨江的东外滩,长达15.5公里,是上海中心城区中最长的江岸线。</h3> <h3>如今滨江岸线仍比较冷清。但东外滩未来将形成亲水平台,保留46处历史性建筑。</h3> <h3>先到"渔人码头",它位于黄浦江、杨树浦港"两港交汇"处 ,是滨江开发的首个项目。</h3> <h3>整个"渔人码头"西起杨树浦水厂,东至杨树浦港,北起杨树浦路,南至黄浦江。</h3> <h3>现代感的水上巴士和古朴的"蓑舟"停泊在码头,两条巨大的"卧鱼"和"跃鱼"相映成趣。</h3> <h3>"渔人码头"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沿江岸线长度约700米。</h3> <h3>可以想像,曾经陷入沉寂的杨树浦路,将再度喧闹,成为上海的一个时尚新地标。</h3> <h3>一座融文化、博览、娱乐、休闲、商业于一体的上海东方"渔人码头"横亘在滨江杨浦。<br></h3> <h3>"渔人码头"在创造观赏江景视线的同时,又为浦江两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 <h3>沿杨浦滨江大道向西,在怀德路附近, 无意中发现了这幢英伦风格的百年历史建筑。</h3> <h3>这栋洋房是曾经杨树浦纱厂的大班住宅,两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式别墅。</h3> <h3>小洋楼建于1918年,透着几分英伦味道,现在是杨浦区级的不可移动文物。</h3> <h3>现为咖啡馆。坐在室外太阳伞下,品着咖啡,听着涛声,吹着江风,惬意无比。</h3> <h3>小洋楼入口通道均用精致的鹅卵石铺就,两边广种各种植物,参天大树溶入其中。</h3> <h3>无意间闯入这里的时候让我有种误入世外桃源的感觉,很是惊喜。 </h3> <h3>我从各个角度拍摄了照片。这栋洋房每一处都体现了精致的品质和独特的设计风格。</h3> <h3>小楼外形凹凸,屋顶高耸呈尖形,红瓦屋顶。小楼外墙同样用鹅卵石相砌。</h3> <h3>搂空雕花的黑铸铁大门精致时尚,小花园中绿树、花圃、芦苇丛错落有致。</h3> <h3>室内多为木装修,主楼梯十字形连接各层平台,楼梯栏杆均为木雕花饰。 </h3> <h3>小洋楼掩映在郁郁葱葱的花木之中。园内曲径通幽,修竹蔽天。</h3> <h3>1966年,老怡和纱厂改名为上海第五毛纺织厂,新怡和纱厂改名为上海第一毛巾厂。</h3> <h3>怡和洋行是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h3> <h3>出了小洋楼,沿着栈道向西走。映入眼帘的便是赫赫有名的杨树浦自来水厂。</h3> <h3>1880年上海英商在伦敦成立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次年在上海建造了自来水厂。</h3> <h3>水厂由英国设计师哈特设计。城堡式厂房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h3> <h3>水厂位于杨树浦路830号,建成于1883年8月1日,现属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h3> <h3>它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是全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之一。 </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建筑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特殊的</span>装饰性元素使其成为沪上工业厂房中的异数。</h3> <h3>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有<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承重墙用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span><br></h3> <h3>周围墙身压顶雉堞缺口,雉堞的压顶及窗框、腰线等均用水泥粉出凸线。</h3> <h3>1883年6月29日李鸿章拧开阀门开闸放水,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式建成。</h3> <h3>20世纪30年代,该水厂不断扩建,占地面积增加了三倍,成为远东第一大水厂。<br></h3> <h3>厂内各类建筑总面积达1.28万平方米,砖混结构,现用作厂房和办公楼,保存完好。</h3> <h3>目前该厂拥有4条制水生产线,包括11座沉淀池,7座64格快滤池,49台进、出水机组。</h3> <h3>供水能力为148万立方米/日,提供杨浦、虹口、普陀、闸北、宝山等用水。</h3> <h3>很快一个四横二纵集工艺合理化、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水厂将建成。<br></h3> <h3>漫步向前便是前上海船厂。其前身是英商英联船厂和招商局机器造船厂。</h3> <h3>1952年8月15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征用英联船厂,改名"军管英联船厂"。</h3> <h3>办公楼广场中央陈列着"瑞镕船厂"制造的船锚,船锚旁的铭牌记录着上海船厂的起源。</h3> <h3>英联船厂是由祥生船厂、耶松船厂、瑞镕船厂、和丰船坞、董家渡船坞等合并而成。</h3> <h3>1954年1月1日,军管英联船厂主厂(今浦西分厂)并入上海船舶修造厂。</h3> <h3>1982年6月,由交通部划归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1985年3月,改名为上海船厂。</h3> <h3>船厂有一座历史保护建筑,曾是厂办大楼,内有一部上海最老的电梯,现封存保护。</h3> <h3>最后参观了一个水粉画展,所有作品为老杨浦的工业记载:杨树浦水厂、煤气厂、发电厂、上海船厂、制皂厂、怡和纱厂、天章记录纸厂⋯。满满收获的一天就此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