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几位法兰西国家史迹协会的老学者,年纪最大者已是耄耋之年,有一位还是癌症患者。不远千里来到会泽,找寻当年在会泽去世的先辈杜达尔先生。</h3><h3> 这是他们第二次到会泽,第一次是在昆明工作生活二十多年的裴先生。这次来的几位分别来自上海、台湾、曼谷、法国巴黎,相聚于昆明和会泽。</h3><h3> 他们之前曾几次到东川找寻,不见踪影,毫无所获。他们是根据当年杜达尔先生及同伴回忆录中描写的去找寻,却不知道过去的东川乃现在的会泽也。</h3> <h3>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是当年殖民者的后代,不用管,也不用热情,但那是历史,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会泽的故事。诚然,中法曾发生过战争,中国军队在冯老将军的带领下大败侵略者,无奈我们的政府还割地赔款,云南也曾作为过法国殖民地,但,这是我们满清政府的问题。</h3><h3> 现在普及一下外国人在会泽的贡献:第一所西医医院,人民医院;第一所学校,东风小学;第一所育婴堂,专门抚养弃婴,特别是女婴;会泽洋芋最出名,殊不知也是这些人带来的,当年大饥荒,人称救命果……</h3><h3> 如果我们不能正式历史,如何面对现在和开辟未来。论关系,法国是1964年与我国正式建交,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中法关系一直以来也是很铁的。</h3> <h3>泽韵禅心茶楼杨馨女士、会泽德康斑铜蒋敏女士、会泽520花艺店单美女士等以中国传统的礼仪欢迎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学者们。</h3> <h3> 欢迎仪式在会烟小区里的泽韵禅心茶楼举行,杨馨女士等人认真做了准备,热情周到彰显华夏文明礼仪。</h3> <h3>法国人当年建的房子,俗称法国楼,位于原人民医院里,现已被拆除。最早期的人民医院称嘉美卢(音)医院,就是由法国人建立的会泽最早的西医医院,为西医的普及推广做了最早的工作,救助了许多中医无法医治的疾病患者。也就是说现在许多会泽人的祖辈就是这些西医医生救下的,会泽民间都流传着这些故事。</h3> <h3>法国出版古籍中的会泽古城和金钟山。</h3> <h3>当年陪同杜达尔来会泽的柬埔寨翻译。</h3> <h3>法国出版物古籍中当年会泽人的形象,应当是当年当地彝族人的装束。</h3> <h3>杜达尔之墓,书中记载逝世于江西会馆,埋葬于矿王庙,今天的电焊机厂内。当时的会泽人民协助处理了杜达尔先生的后事,后来又协助把杜达尔的遗骸取出整理后交由当时法国派来的人,经昭通、宜宾沿长江水路运回法国。这里只留下一座衣冠墓,再后来年代久远,这座衣冠墓也不知何年何月被拆除了。据杨德昌老先生回忆说,他儿童时代曾经见过,当时俗称"和尚坟"。</h3> <h3>1871-1873年间《环球杂志》多次报道这次远征游记,后经过整理编辑,命名为《船长杜达尔.德.拉格雷印度支那探险考察之旅》。书中记载的大理三塔和会泽以礼河的绘画图。</h3> <p class="ql-block">义通河入口,没有当地人的引领,很难找到。</p> <p class="ql-block"> 据法国出版的古籍中描述,当年杜达尔先生一行便是沿着以礼河和义通河乘船到古东川城里的。今天在520花店老板单美女士的陪同下找到了书中描写的义通河入口处,还得感谢淳朴善良的当地人带着孩子领我们到以礼河边。</p> <h3>途中遇到一位82岁老人,向老人家问好。</h3> <h3>沿着先辈的足迹,找寻他们的先辈们在书中描写的痕迹。</h3> <h3> 1868年3月12日,杜达尔先生逝世于会泽,到今天刚好150周年。当年杜达尔一行沿湄公河逆流而上到达源头大理,到昆明休养后抵达当时的东川。到东川后语言不通,生活困难,被当地人视为奇异之事,在疲劳疾病中去世。今天是他逝世150周年纪念日,法兰西国家史迹协会会员及会长一行在江西会馆举行纪念活动,凭吊远去的先辈。</h3> <h3>会泽炸洋芋好好吃!</h3> <h3> 告别晚宴,欢乐吉祥,会泽名城研究会会员卞伯泽先生、杨德昌先生,以及高升堂、沈波蒋敏出现晚宴。这是一个发生在会泽久远有意义的历史故事。会泽德康斑铜蒋敏女士还为每一位法国学者准备赠送了精美的德康斑铜制作的工艺品作为礼物赠送。</h3> <h3> 法国人如此对待他们的先辈,这群学者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值得思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