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漂

露水遥遥

<h3>◎文 / 老利</h3><h3><br></h3><div> 打水漂在汉语里是个俗语词,比喻白白地投入了人力财力而没有收获。究其词源,自然与打水漂这门游戏有关,据说,此游戏起源甚早,远在石器时代即已有之,看来人类先民生产生活之余,就已喜欢以打水漂放松玩耍取乐了。</div><div> 打水漂也是儿时的我最爱的游戏之一,不论是放学,还是上学之余放牛、放鹅,只要路过池塘水库河边,我们三五个孩子总会凑在一起,就地取材,玩几下打水漂,打个比赛。</div><div> </div> <h3>  打水漂这游戏看似简单,玩得好却并不容易,取材、用力、角度等都有讲究,只有几方面均达到最佳,方能玩出出奇的效果。打水漂的基本材料是瓦片、碎瓷片或扁形石子,一般以瓦片、瓷片最佳,因为瓦片、瓷片有微微的弧形,擦着水面飞时,阻力小,不容易沉水。玩时将瓦片、瓷片或扁形石子拿在手上让其与水面平行,然后用力掷出,石子、瓷片、瓦片擦着水面飞行、弹跳,水面会迭现一朵朵水花,直至石子、瓷片或瓦片沉入水中而止。据说打水漂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是88次弹跳,由美国人库尔特·斯坦纳创下的。一次打出88朵小水花,印象中我们创造的记录有接近这个数字的,可惜没有官方来见证确认。</h3><div> 打水漂的乐趣在于这是一项人多人少均可开展,童叟男女均可参与,材料随地可取的游戏,是一项年长年幼谁都有可能在比赛中胜出的游戏,更在于游戏本身美丽神奇、情趣盎然,你看,石子瓷片瓦片在水面跳舞,其足迹快速呈现出一串连续的水花,如绚烂盛开的莲,亦如美人颦笑的酒窝,水花形成的涟漪再一圈一圈漫漫漾开、漾开,幻化成美妙的图案,有时,掷出的石子瓷片瓦片还会转弯呈弧形运行,甚至走S形,更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尽管只是昙花一现,却足以让人赏心悦目,那是一只灵巧的手,以一块不起眼的小小石子瓷片瓦片为笔,以水面为画布,创作出来的神奇艺术品,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这正是打水漂的魅力所在。</div><div><br></div> <h3>  打水漂给了童稚年代的我许许多多欢快的记忆,也让我经历了一次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的伤痛。8岁那年某个夏日,我们同村七八个孩子分成两组在一方不大的池塘边玩打水漂比赛,比赛双方各站池塘一边,懵懂少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站位隐藏着危险。欢快而激烈的比赛紧张的进行着,计数声、欢呼声、加油助威声包裹着小小池塘,孩子们血脉偾张、高潮迭起,在声浪裹胁之中,孩子们一个个情绪激昂,突然,对面一个孩子打水漂失手,手中的石片掷出后高出了水面,直接冲我脑门飞来,始料未及,也来不及避让,石片如一把利刃狠狠地切在我的眉骨上,真正是飞来横祸,我顿时头晕目眩,眉棱血流如注,同伴们吓坏了,急忙扶着我回家,母亲一见我这惨状,吓哭了,见母亲大哭,我以为眼睛瞎了,也吓得大哭。母亲一边安慰我,一边流着泪颤抖着手给我清理血迹,清理后才发现没伤到眼睛,石片若往下半厘米,眼就瞎了,真是万幸。母亲用棉花沾麻油敷在伤口上,这土办法还真有用,能止血能消毒,只是愈后,眉棱上从此烙下了打水漂最刻骨的记忆。尽管如此,我并不后悔,比赛嘛,难免会受伤,游戏带来的快乐体验和审美愉悦冲淡了那一次皮肉之痛。</h3><div> 如今,虽早已作别童年,可这项游戏的魅力已融进我的血液,人到中年了,每次外出路过池塘边、湖边、河边、海边,都忍不住要玩上几把。某年春节,应无锡老友邀约,几位同学同携家眷到太湖边赏梅,万物皆萧瑟,腊梅朵朵开,金黄的腊梅成严冬里太湖边唯一亮色。赏梅之余,闲坐湖边,见湖面浩渺、水波不兴,是打水漂的绝佳环境,顿时有了打水漂的冲动,于是提议来一场打水漂大战,诸小儿很兴奋,诸老友踊跃加入。几位老友个个都把水漂玩得出神入化,引得小儿们雀跃欢呼、阵阵喝彩。见老爸们用一块小石片竟能打出一长串神奇的水漂,小儿们很是羡慕,自然跃跃欲试,但石片总是不听他们使唤,每次掷出,都是扑通入水。向他们传授要领、技巧,也无多大进步。说来也怪,小儿们电脑游戏玩得很溜,唯此简单游戏都总是学不会,城里的孩子大多喜欢浸泡在虚拟世界里,离自然越来越远了,即便现在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可能也不玩打水漂了。</div><div> 我不知道,电子游戏陪伴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会有多少美好的回忆滋养他们的心灵,让其刻骨难忘。</div> <h3>(注:图片来源于网络)</h3>

打水漂

瓷片

瓦片

游戏

石子

石片

水面

池塘

孩子

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