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的故事初恋的歌

魏敏

<h1>  哎呀组合是一群喜欢唱歌的50后。</h1><h1> 每天早上,郑东新区龙湖河畔是他们欢乐的天堂。</h1><h1> </h1><h1> 这天,魏姐音响里一曲《丽达之歌》,让这群60多岁的老年人激情澎湃!</h1> <h1>  首先作出反应的是王律,他沉浸其中,随着音乐的旋律低声吟唱。随后,他眼含热泪,满怀深情地说:这,就是我的初恋!</h1><h1> 初恋?大家来劲了!</h1><h3><br></h3><h1> 起哄声中,王律不得不老实坦白……</h1> <h1>  1969年,当时王律19岁,正是风华正茂活力无限的年龄。他和同学们一起到豫南的一个鱼米之乡插队。</h1><h1> 王律所在的知青点有9个人,6个男生,3个女生,3间屋两头住。3个女生中,有一个来自北京的姑娘,因为她带了一架钢琴下乡,人们叫她钢琴女。还有一位C女生,是王律高一届的同学,比王律大一岁。</h1> <h1>  当投身广阔天地的热情退却之后,他们面对的日复一日单调的农田劳作。农村文化生活非常贫乏,这些孩子们远离父母,独处他乡,于是知青点发生了好多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h1> <h1>  在这些知青中,王律是最小的一个,对什么是爱情懵懂无知。</h1><h1> 一天,钢琴女和C女生把王律叫出来,悄悄地告诉他,三个女生中的另外一个看中了他。</h1><h1> 王律一脸茫然,不知道如何是好。青涩的他绝对没有想到,这是C女生找借口对他进行的试探。</h1> <h1>  后来,钢琴女参军入伍,知青点重新调整,王律这一组只剩下三个男生和C女生。</h1><h1> 于是,三个男生下地,C女生在家做饭做家务,知青点就像一个四口之家。</h1> <h1>  C女生勤劳善良,给这三个男生给予了很好的照顾。王律很喜欢C女生,但万般情思,不敢表达,只是深埋在内心深处。</h1> <h1>  这三个男生中,有一个男生和王律非常要好,吃饭穿衣不分彼此。但这个男生也喜欢C女生,所以要好的朋友之间,就有了心照不宣和很单纯的勾心斗角。</h1> <h1>   一天,C女生病了。王律提前收工,就做了一碗面条,送到C女生的床前。王律劝她吃一点儿,她说:不想吃。王律就把面条放到床前的小桌上。王律要走,她请王律坐下陪她一会儿。</h1><h1>  因为没有凳子,王律就两只手撑着床沿坐在了床边。这时,C女生翻身一个大胆的动作,让王律大吃一惊……</h1> <h1>  王律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此时既兴奋又害怕,心如鹿撞……</h1> <h1>  停了一会儿,两人情感的波涛慢慢恢复了平静……</h1><h1> C女生就两人的关系,希望王律考虑一下。在王律看来,一建立关系就是终身,所以踌躇不语,迟迟没有表态。C女生当时说了一句话,让王律记忆犹新。她说:你好好想想,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h1> <h1>  不久,两个男生家里有事回家去了,知青点只剩下王律和C女生,这就给两人感情的发展提供了机会。</h1><h1> 知青点门前是一个池塘,每天晚饭后,两个人坐在池塘边,月明星稀,四周一片寂静,C女生就教王律唱《丽达之歌》。</h1> <h1>  《丽达之歌》是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插曲,歌词中对爱情的渴望和热恋男女互相思念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h1><h3><br></h3><h1>  你是我的心 你是心灵的歌</h1><h1>  趁现在黑的夜还没散</h1><h1>  你快来吧,你快来,我的爱</h1><h3><br></h3><h1> 抬头只见月亮在窗外</h1><h1> 不见我心上的人儿</h1><h1> 只有我一人独自徘徊 </h1><h3><br></h3><h1> 听到这么优美的旋律和如此热烈的爱情表白,王律一下被迷住了。没有几天,他就学会了。在这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中,面对自己心仪的姑娘,王律真的陶醉了。</h1><h1> 这一年,王律20岁,C女生比王律大一岁,比王律成熟。所以,除了教王律唱歌,还教王律如何对待复杂的人际关系。她说:你不要太单纯,世态炎凉,这世上就是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h1><h1> C女生对王律情感的开窍和人生的引导,使王律终生受益。</h1> <h1>  这种热情仅限于另外两个男生不在的时候,那两个男生回来后,他们又陷入虚伪之中。因为王律知道和自己要好的那个男生也喜欢C女生,如果挑明,对自己的好朋友也是一种伤害。</h1><h1> 于是,大家都在装,表面上一团和气。</h1> <h1>  一天,知青点的四个知青一块儿出去。走到小河旁,发生了谁来背C女生过河的问题。<br></h1><h1> 当时,C女生正好是每月不方便的时候,不适宜趟凉水,那么谁来背她过河呢?按说,王律已经和她建立了恋爱关系,自然应该是王律背。但王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虚伪地让和自己好的那个男生背。当然,那个男生也很乐意,就由他把C女生背过了河。</h1><h1> 这个事,让C女生心里很不舒服。</h1> <h1>  后来,C女生被招工到省城。</h1><h1>  再后来,王律也参军走了。</h1><h1>  在部队时,王律曾接到要好的那位男生的一封信,信中告诉王律,他在大街上看到C女生正和一位男孩子热恋。</h1><h1>  从此,王律就和C女生失去了联系。</h1> <h1>  这段初恋,使王律刻骨铭心。这些抹不去的记忆,将陪伴他终生。</h1><h1> 由此,你能理解王律为何听到《丽达之歌》后,会那样地动情……</h1> <h1>  前一段儿,王律一块儿下乡的三个男生聚会,他想方设法找到了C女生的电话,但是她推说身体不好,没有赴会。</h1> <h1>  也许C女生的用意就像冯小刚电影《芳华》中的结束语: 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老去的样子,就让记忆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h1> <h1>  王律的故事让大家感叹不已……</h1><h1> </h1><h1> 这种怀旧情绪像感染病,一旦蔓延,不可抑制。</h1><h3></h3><h1> 田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讲起了他的初恋……</h1> <h1>  田老师的初恋和王律一样,都是知青恋情。</h1><h1> </h1><h1> 1969年,田老师下乡。田老师会弹琴会唱歌,多才多艺,所以很多女孩子喜欢他。</h1><h1> 平时,大家忙于生产劳动。但一到农闲,就开始搞宣传队。田老师喜欢的那个女孩子也会弹琴,也会跳舞。有时,女孩儿弹琴,田老师唱歌。或者是田老师弹琴,女孩子伴舞。两人合作的钢琴伴奏《红灯记》,很受当地人欢迎。</h1><h3> </h3> <h1>  那时,田老师还特别喜欢朝鲜歌剧《血海》里的唱段。</h1><h1> 《 血海》主要描写20世纪30年代日本占领朝鲜期间,主角孙南和她的家人在日本人统治时期遭受了无数悲剧,最终加入革命组织,进行反对压迫的斗争。</h1> <h1>  歌词大意是:</h1><h3><br></h3><h1> 月亮啊月亮,</h1><h1> 山尖上的月亮,</h1><h1> 亲爱的哥哥,</h1><h1> 要奔赴战场,</h1><h1> 愿你像红太阳,</h1><h1> 把他的前程照亮。</h1><h1> 啊,啊,啊,</h1><h1> 愿你像红太阳,</h1><h1> 把他的前程照亮。</h1><h3><br></h3><h1> 田老师被歌中送恋人出征的故事感染着、激动者……</h1><h1> </h1><h1> </h1> <h1>  现在,田老师还保留着那时的歌谱。这首歌曾给恋爱中的他带来了多少欢乐……</h1> <h1>  当时,田老师他们从高校里借了一架钢琴。每次他和女友到各个公社和水泥工地去慰问演出时,都用架子车拉着钢琴,用夜壶一样的油灯来照亮。青春男女激情无限,他们暂时忘却了插队生活的艰苦……</h1> <h1>  那个年代,热恋中的男女都很含蓄 ,田老师他们也是如此。他们交换日记,互相交流学习《纪念白求恩》、《国家与革命》的体会,最后一次交换日记时, 双方就彻底表白了对对方的爱慕。</h1><h1> 虽然田老师知道自己家庭出身不好,女友根红苗壮,两个人很不般配,但热恋中的男女无所顾忌。很快,田老师和女友坠入爱河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h1><h1> </h1> <h1>  当时,田老师在八队给棉花打药,女友在九队给棉花打药,两个队相距很远。两个人中间也不休息,一直打到相连的地头,然后坐在田梗上,互诉衷肠……</h1><h1> 夏天,天气闷热,为了见到女友,田老师一鼓作气,最后累得晕倒在地头上……</h1><h3><br></h3><h1> 后来,知青大批返城,田老师能歌善舞,被推荐了多次,都因政审不合格没有成行。</h1><h1> 田老师的女友出身好,所以回城很快。</h1><h1> 分别的时候,两个人海誓山盟,女友发誓一定要等待……</h1> <h1>  没想到,女友返城后,田老师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h1><h1> 后来才知道,因为田老师的家庭出身,女友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友不从,父母就把她关在家里不许出门。碍于这种压力,女友挥泪斩断了情丝……</h1><h1> 女友觉得对不起田老师,后来把孩子的名字取名为“畔”,意为这段记忆将陪伴自己终生,让孩子的名字铭记着她与田老师的真挚感情……</h1> <h1>  田老师拿出照片,让大家分享初恋女友的芳容。</h1><h3><br></h3><h1> 在以后的次恋、再恋,每一次田老师都是真情投入,但总是因为家庭出身的缘由,最终都没修成正果……</h1><h1> 说到这里,近七十岁的田老师两眼含泪……</h1> <h1>  快人快语的付老师被他们的故事感动着,她抢着发言。</h1><h1> 付老师指着身边的老帅哥说,不知道我是不是他的初恋,但他绝对是我的初恋。</h1><h1> 沉静的帅哥补充道:下乡四年,虽然很多女孩子追求我,但我没有恋过,你也是我的初恋。</h1><h1> 这是一对既是初恋,又是末恋的恩爱夫妻。</h1> <h1>  帅哥姓张,和付老师是同学,一块儿上学,一块儿插队。</h1><h1> 当时,张老师是宣传队长兼篮球队的教练和队长,知青连队的男女篮球队都由张老师执教,付老师的篮球还是跟他学的。知青中,很多女孩子追求张老师,付老师也很仰慕他。</h1><h1> 张老师先回了城,而付老师还在农村留守。农场每月两天假期,回城度假时,付老师总想见见他。</h1><h3> </h3> <h1>  用付老师的话说,张老师很烦人。每次假期去他家,屋里聚集了农场休假的很多同学。他们吹拉弹唱,简直就是party。这让想单独见面的付老师很是沮丧。</h1><h1> 每次付老师去见张老师,隔着竹帘子一看,全是农场同学,付老师扭头就走,那感觉就像小偷。</h1> <h1>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老师最终还是把张老师的心偷走了。</h1><h1> 当时,在追求张老师的众多女孩儿中,付老师可能是最不靠谱的一个。她性格泼辣,从小爱打架,经常惹事。当付老师把自己的弱点毫不掩饰地展示给张老师时,张老师一句:不怕!这让忐忑的付老师吃了一颗定心丸。</h1> <h1>  但是,当付老师把他们确定关系的事情告诉父母时,因为张老师家庭出身不好,又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h1><h1> 父亲告诉女儿,如果政治不行,一辈子都没有前途,像这样的家庭坚决不能找。桀骜不驯的付老师坚决不从,她明确告诉父母,像这样优秀的男孩子你们不让我找,那我一辈子就不结婚了!</h1><h1> 父亲气得浑身发抖……</h1> <h1>  这时候,付老师想到了在湖北工作的姐姐。长姐如母,她在家里像母亲一样关怀着妹妹们。</h1><h1> 付老师给姐姐写信说:因为婚姻的事,我和父母闹翻了。但我决心已定,非他不嫁!</h1><h1> 家里人都知道,付老师有点二,她说到做到。</h1><h1> 在付老师和父母冷战的一年多里,姐姐多次回来耐心做父母的工作。</h1><h1> 终于,父母拗不过付老师,还是答应了她的婚事。</h1> <h1>  四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两人相爱如初。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两人都携手前行。</h1><h1> 曾经有十年时间,张老师每月拿300块钱的工资。付老师工资高,但她没有嫌弃张老师,总是看着他的脸色,不让张老师有一丝不快。</h1> <h1>  后来婆婆有病,张老师从处长的位置上辞职回家照顾老母,付老师没有一句怨言。</h1><h1> 由于张老师的支撑,付老师在医院急诊室工作特别出色。有了付老师的理解,张老师也因照顾老母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孝子”。</h1> <h1>  付老师和张老师在哎呀组合中经常撒狗粮,付老师常说:人们都说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我是又干对行了,又嫁对郎了。</h1><h3> </h3><h1> 他们的爱情最简单,也最幸福。</h1><h1> 一首《敖包相会》,流露出他们的满足……</h1> <h1>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感人,魏姐听得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泪眼迷离……</h1> <h1>  该魏姐了,大家对魏姐的故事很期待……<br></h1><h1> 没有想到,故事的气氛随着魏姐的讲述急转而下,魏姐艰辛且心灵备受压抑和摧残的青少年时代,让大家沉默不语。</h1><h3><br></h3> <h1>  魏姐的中学生活是在某大学附中度过的。</h1><h1> 那时候,魏姐很有名。</h1><h1> 魏姐学习好,在年级里名列前茅。作文多次在班上、年级里当范文选读,还常常贴到校园的墙报上展示。</h1><h3> </h3> <h1>  那个年代,学习好没用。由于家庭出身不好,红卫兵、共青团都把她拒之门外。年级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入团了,不让魏姐入实在说不下去。但是,说不下去也得下去,魏姐必须承受。<br></h1><h1> 魏姐被冠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每每登上学校主席台的时候,望着台下黑鸦鸦的人头,魏姐讲述着学习经验,一点都自豪不起来,她的内心深处在流血。</h1><h1> 你能想到,一个孩子在充满信心天天向上的时候,频频被打压是什么滋味?</h1> <h1>  1975年,魏姐高中毕业。家中有两个老人,她实在不能投身到广阔天地去。</h1><h1> 数不清次数跑知青办,受到的斥责和污辱魏姐都不想回忆。留城后,家庭的重负又压在魏姐肩上。</h1><h1> 这期间,魏姐尝试过各种劳作,纺麻、粘塑料、绣花篮、画草帽、电焊等等。</h1><h1> 就拿包粽子来说,给饭店包粽子,包一斤大米6分钱,魏姐一天要包上100斤大米。饭店要求,一斤大米必须包36个粽子,那么一天3600个粽子,你能想象得到魏姐该如何起早贪黑、如何机械性地翻手如飞。</h1><h1> 包粽子有季节性,端午过后,就无活可干了。所以,抢时间就是抢钱。一天下来,用骨头散架都不足以形容魏姐的疲惫。</h1><h1> </h1> <h1>  那时候,工作是由居委会找的,像魏姐这样出身不好的人是不会给她找工作的。多少次夜晚,魏姐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昏暗的路灯映着魏姐蹒跚的身影,她心里千万次地想:这人生的路啥时候能走完呢?</h1><h1> 18岁的孩子说人生未免过早,但18年的路上,魏姐已经体会到人生的坎坷。</h1><h1> 魏姐说:她没有童年。 </h1> <h1>  一天,一个同学来找魏姐,说她姐夫是工宣队。他进驻的厂办中学需要教师,问魏姐去不去?</h1><h1> 魏姐当然乐意,这比风里雨里奔波要好得多。</h1><h1> 到了学校她才知道,她要接的课程是政治经济学。教这门课的D老师要去当教导主任,所以必须找代课教师。</h1><h1> 在文革动乱中一路求学的魏姐根本没学过政治经济学,什么货币、剩余价值她一头雾水。不接吧,还是原来的辛苦。接吧,自己一窍不通。</h1><h3> </h3> <h1>  正在魏姐犹豫不决时,原来教这门课的D老师说:我教你吧!于是在以后的两年里,魏姐开始了鹦鹉学舌的教学生涯。</h1><h1> D老师也是进驻学校的工宣队员,他当时24岁,1.80米的个头,显得英俊潇洒。他儒雅谦逊,靠自学学了政治、历史等课程。 </h1><h1> 每天晚上,在魏姐家或是在D老师家,D老师把每章节的政治经济学讲给魏姐听,魏姐第二天再卖给学生。</h1> <h1>  晚上在D老师家听完课,D老师总要送魏姐回家,他不放心一个女孩子孤身一人走夜路。</h1><h1> 树影婆娑之中,两个人默默行走,只有脚步的嚓嚓声。有时,魏姐为了排除尴尬,小声哼起当时流行的歌曲,唱得最多的是《绿岛小夜曲》。</h1><h1> D老师静心倾听,很欣赏很享受,但总是笑而不语。</h1> <h1>  慢慢地,两人心里都有与普通同事不一样的感觉。当D老师和异性相处时,魏姐心里多少都有点不舒服。</h1><h1> 魏姐记得,每天晚上D老师讲完课后,魏姐会查资料、翻阅参考。D老师抽着烟,凝视着魏姐备课的身影。</h1><h1> 后来,魏姐再上他家时,发现他屋里一地烟头,原来他常常通宵不眠。</h1><h1> 正是怀春的季节,魏姐想,如果他一旦表达爱意,自己肯定会答应他。因为在他的帮助下,魏姐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在多次清退代课教师时,由于他的保护,魏姐得以留下。</h1><h1> 但是,除了教课,什么情啊爱啊,D老师从没说过。</h1> <h1>  1977年,高校恢复招生。</h1><h1> 魏姐兴奋地告诉他:我要考大学!</h1><h1> 他听了,抬头看看魏姐,没有表态。</h1><h1> 魏姐当着班主任、每天还要听课背课,很少有时间复习。那一年,魏姐落榜。</h1><h1> 1978年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魏姐说:我要辞职!因为除了考大学,我无路可走!</h1><h1> 他听了,也很无奈,虽然教导主任很忙,但还是担起了魏姐走后的课程。</h1> <h1>  于是,魏姐挑灯夜战,恶补功课。</h1><h1> 每天早上,天刚擦亮,开封铁塔公园早锻炼的人还没来,魏姐就拿了军用水壶和几个馒头坐在公园里开始复习。</h1><h1> 铁塔上,风吹铃动,叮当作响。魏姐想:身后的大佛一定要保佑我这个苦命的人,让我梦想成真。</h1><h1> </h1><h1> 终于,魏姐榜上有名!</h1><h1> 当魏姐把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D老师时,他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h1><h3><br></h3><h1> 魏姐知道他不肯开口的原因,是他了解魏姐心大,执着改变命运的决心不是一个厂办子弟中学能容得下的。</h1><h1> 他把握不了魏姐!</h1> <h1>  大学里,经常有国内外学者来讲座。魏姐很想让他和自己一块成长,多次打电话,他一次都没来。</h1><h1> 但是,魏姐上大学四年的笔记本和墨水都是他提供的。</h1><h1> </h1><h1> 魏姐和D老师的相遇,纯洁得让今天的年轻人如何都不会相信。两年多,两人朝夕相处,竟然连爱字都没说过,更不要说亲密的肢体动作。令魏姐印象最深的事,是他凝视魏姐背课的神态和深夜送魏姐回家的身影。</h1><h1> </h1><h1> 后来,魏姐听说他结婚了。</h1><h1> 不久,又听说他离婚了。</h1><h1> 再后来,听说他很后悔,他说他错过了……</h1> <h1>  一代人的初恋故事结束了!</h1><h1> 然而,大家心潮的起伏却总也回不到最初的平静……</h1><h1><br></h1><h1>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那么一个人,他可能不是你的终生伴侣,可你心中的某个角落里,始终有他最真实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很多时候,并不是努力就能心想事成。有些人,并不是出现了就会永远停止……</h1><h1>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遇到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能让我们念念不忘的,终究还是太少,更何况是一生的守候。</h1><h1> 初恋是用来回忆的,末恋是相互陪伴的。<br></h1><h1> 让我们珍惜枕边人!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