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情韵孟氏风一一读《胡炳煊画集》

老柏杨(王绍昌)

<p> </p><p> </p><p> 翻开《胡炳煊画集》,二百余幅墨色酣畅,气势雄浑的山水画扑入眼帘,“孟氏”画风,黔山情韵震人心魄。 </p><p> “孟氏画风”,即我国著名画家孟光涛先生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创造的描绘贵州山水的独特技法。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顾朴光认为:孟光涛先生培养了一大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山水画家, 而当今能传承“ 孟氏”画风并对之发扬光大者, 首推胡炳煊。毋庸置疑,这是中肯贴切的评价。 </p><p> 胡炳煊先后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附中美术班,贵州大学美术系,得孟光涛先生耳提面命,口授心传七年之久,可谓得天独厚,根基扎实。 </p><p> 我与炳煊先生交往日久,笃爱其画,接到所赠画集,爱不释手,细读深思。为探究“孟胡传承”,特购《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孟光涛》。展开画册,悉心揣摩:师生之作意趣情调,选景构图,笔墨韵味均有异曲同工之处。炳煊先生早期部分作品,如出“孟氏”之手,几可乱真,足见其“师孟”苦功。 </p><p> 画集中大量作品则表明,炳煊先生并未满足“孟氏”所传,师其师,更师造化。他深入群山,观察了解贵州山形地貌及气候特征。乌江两岸、娄山之巅、清水江畔、赤水河谷,处处有他的足迹。险峰丘壑,叠泉飞瀑尽在其胸。他在“孟氏画风”的轨迹上执着追求, 彰显自我,其中后期作品,多有发展创新。 </p><p> 在我眼中,炳煊山水首重气势,驾驭大场面是其一绝,横幅、直幅,多为全景式构图。 展开横幅或长卷, 则见千峰错落, 云海无边,莽莽群山奔来眼底的奇景,黔山雄姿在其笔下得以充分展示。《山河情》《峡江春晓》等图均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观之震撼。 </p><p> 贵州山地多石少土,万仞峭壁上出云霄,下落谷底;河道蜿蜒跌宕,薄雾迷漫的景象随处可见。沟壑乔木高大,峰颠灌木丛生,绝巘挂藤蔓,陡壁临深渊,堪称一绝。描绘此类景观,炳煊先生选用最适合的表现形式——直幅构图(画集中直幅居多)。他抓住特征,以湿润浓黑之墨晕染岩头峰顶土层植被;大面积石壁, 则用枯焦浓墨, 以“小斧劈”或“刮铁”皴擦; 崖壁边沿及断层缝隙,则用“折带”或“拖泥带水”勾皴并行, 蘸极淡之墨润染枯焦墨痕,使之柔和苍润。他以独特的绘画语言把这崖壁峭拔, 青山滴翠的峡谷风光画得栩栩如生。览《苍岩滴翠》《乌江雨后》等图,则有亲临其境,探幽揽胜之感,足见先生匠心之所在。 </p><p> 氤氲叆叇,山水迷蒙是贵州风景的一大奇观。描绘烟岚云岫是炳煊先生又一绝活。他依据云雾缭绕的动态肌理,先用浓淡不同的枯墨皴擦, 再以淡墨晕染, 由淡到浓, 或由浓到淡, 层层叠加, 染出云气变化无穷的微妙景象。《 江岸 》一图足可见其“染云”功夫。 “断云法”他亦常用,即在远、中、近各景之间或山石云雾遮没处留出空白,不着一笔,正如古人所论“山到断时而云气生”。画中虽大面积留白,景物却气脉贯通,无画处竟成妙境。《晨雾》《峡江春晓》等图都生动展现了川萦雾绕的黔山风彩。</p><p> 黔地峰险谷深,山间常有悬泉飞瀑。夏日雨季,崖壁瀑流万丈,倾泻下跌,遇阻撕裂,千姿百态;山脚谷底水口层叠,曲折起伏。阴晴之日,平缓处亦有潭深滩浅的溪流;山沟则涧水潺潺,飞花溅玉。这类水貌,他先用浓墨勾皴突兀之石,后以淡墨晕染,再用长短不齐的线条勾画纹理。《飞瀑清流》《清溪秀色》等图都展示了高崖飞瀑的气势和山间细流的情韵。 </p><p> 山区河床落差大, 波翻浪涌, 岸边或水中时有嶙峋怪石, 此为贵州江、河的独特景貌,与江南、荆楚一带水阔潮平的之景迥异。用 “留白” 或 “勾纹” 之古法难以表现黔地水貌。炳煊先生借鉴西画技法,根据水流急缓的不同形态,用较粗的笔触钩皴点染,交代来龙去脉。 江中船帆, 河岸树石, 则蘸淡墨 “拖”“扫”倒影,行笔轻快,生动逼真。《赤河春晓》《乌江写生》都显现了他描绘山地水貌的高妙技法。 </p><p> 平淡之景难画,这是多数画家的体验。炳煊先生“善画者不择景”, 驾驭题材的能力极强。在他眼中处处有景,处处是画,即使山麓一隅,农舍小径, 田畦土埂亦能画出情趣。《乡间》《初春》两图都是平淡至极之景,他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平淡中的美,平中有奇,画出了情趣。</p><p> 成功兼容 “西法” 也是炳煊山水的一大特色。他坚守传统,适度融入“焦点透视”、 “光影明暗”、“块面”等技法, 发挥西画之长,真实反映生活。他的大量画作都有造型严谨的西画成分,给赏画者以具体可感的艺术享受。 炳煊作画, 尤重墨气, 追求水墨韵味,淡墨晕染是他的另一特色。 他精细把握墨色浓、淡、干、湿的微妙变化,渲染层次极为丰富。由于墨底充分,用色极少,敷彩以花青,淡赭色为主,偶以汁绿轻笼薄罩, 达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境界。 他作色的又一高招是在墨色深黑之处点涂或弹洒厚重石绿,使画面醒目耀眼,熠熠生辉,观之诱人。 </p><p> 《胡炳煊画集》内容丰富。作品意蕴深厚,融地域特色,生活风貌,时代气息于一炉,读之受益匪浅。至于深入研究他的绘画技巧,评论他的艺术成就,远非我力所及。赏画之余,仅以由衷之言泛谈浅见, 祈盼方家指正。 </p><p> </p><p> </p><p> 本文作者: </p><p> 王绍昌,遵义四中语文高级教师(退休) ,遵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右:著名画家胡炳煊先生(中国美协会员)</p><p class="ql-block">左:本文作者王绍昌</p> <p class="ql-block">  左:胡炳煊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赤河四渡》曾为人民大会堂贵州厅展示收藏。</p><p class="ql-block"> 右:本文作者王绍昌</p><p class="ql-block"> 中: 遵义四中语文特级教师张永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