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选择~记应征入伍的那段时光

無名

<p>前言</p><p>1968年3月22日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日子,我们抱着保家卫国的满腔热情,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和父母、兄弟姐妹,穿上军装,踏上人生征程—军旅生涯。</p><p>时过境迁,那时的一幕幕景象又浮現在年逾古稀的老人的眼前。</p><p>但愿青春岁月的所有往事,都能唯美今后的岁月。</p><p>但愿青春岁月遇見的所有人,都能感动未来的心灵。</p><p>但愿青春岁月所有的一切,都能藏在记忆的角落。</p><p>当某一天无意中轻轻掀开,都能抖落一生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一转眼五十五年过去了,但五十年前那一幕幕景象,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把记忆中留存的印象留存在美篇中,聊以自慰!不忘初心,激励前行,与众共勉!</p> <p>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了。</p><p><br></p><p>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了。</p><p><br></p><p>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受年华,便己迟暮了。</p><p><br></p><p>忆往昔,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p><p>看今朝,两鬓斑白;谈古论今,养生自疗。</p><p><br></p><p>惟有五十年前,自主选择了当兵的道路,使自己感到无怨无悔!</p><p><br></p><p>1968年年初,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方兴未艾。</p><p>本该1966年、1967年毕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己滞留了一~二年,何时才能毕业?谁也不知其今后去向如何?</p><p>此时征兵工作在间断了二年后,又开始了!</p><p>我班同学董金根、丁松源和我三人,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感觉到应该主动出击去寻找自己要走的路。当兵去保家卫国!三人形成共识后写了决心书,交给征兵办。</p><p>过了不久,体检通知书送达,我们三人一起前往新华医院卫校参加体检。</p><p>我怀着忐忑、焦虑的心情去体检,因为在上高二时,自己感觉到視力下降很快,为此配了200度的近视眼镜。这次体检会不会在这一关就被淘汰?</p><p>没想到检查结果裸視力从原来的05提高到1.0,顺利过了这一关。自我測定原来是假性近视。其余的检查项目自我感觉良好。</p><p>因为自己感到当兵体检可能不会通过,所以自己报名参军的事也没有与家长告知。大约过了三个星期之后,我从学校回家(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母亲見到我时对我说:你現在大了,翅膀硬了,想飞了,这也得和家人讲一声啊!我听后一愣,问她怎么回事啊?她告诉我接兵的解放军来家征询意见了。我问她同意吗?她反问我:我会不同意吗?当年(1959年)你爸爸为国防建设,到湖南去筹建原子能工厂(浓缩鈾),我也二话没说。</p><p>此时我异常激动地抱住我母亲说:好妈妈!</p><p>她叮嘱我凑空去外婆、舅舅家去告诉一声。</p><p>我说等我接到通知,领好军装之后再去吧。</p><p>这一天,妈妈烧了许多我喜欢吃的菜,好象马上就要送别一样!那一幕景象永远留存在我的印记之中,它是多么的温馨!</p><p><br></p><p>1</p> <p class="ql-block">1968年3月18日,凭入伍通知书到上海市沪东工人文化宫领到解放军战士的军需用品。</p> <p>在当年的校门口同班同学送刘义华应征入伍留影。(1968.3.15)</p><p>孙启魁,刘义华,吴栋铭,张荣德,</p><p>后排:陈国祥,王金福,董金根,黄伟大,刘光荣。</p> <p>同班同学刘义华应征入伍前与同班同学合影留念。</p><p>刘义华同学先于我领到军装一周左右,他是1968年3月16日离开上海前往舟山基地教导大队入伍训练(普陀山的普济寺),当年为了保护寺庙,由解放军进驻。同时去教导大队的我校同学有67届髙中(3班)的禇新根,66届初中的李勇富。经训练后,刘义华分配到舟山基地辅助船大队的海声623舰船上,褚新根分配到舟山基地猎潜艇(72)大队舰艇上,李勇富分配到高速炮艇舰艇上。</p><p>1969年10月份,我请假到定海9号码头看病时,偶遇了褚新根,当年72大队舰艇都停靠在9号码头。禇新根带我上舰参观了一遍。同时告诉我班刘义华所在的辅助船大队的舰船停泊在相隔不远的6号码头,他们有时能碰上面,我把我所在连队的番号与地址告诉了他。过后不久,刘义华得知伩息后,赶到我的连队看望一回。</p><p>刘义华同学最终成为职业军人,一生投身在军旅生涯。最后他从驻上海中华造船厂军代表的崗位上退休。</p> <p>1968年3月20日我班同学与姜顺发老师送我应征入伍留影。</p> <p>1968年3月20日在楊浦中学教学楼前高二(4)同学合影。</p><p>前排从左~右</p><p>张根宝、沈惠芳、郭华、鲍珍飞、张礼美、萧年华。</p><p>二排从左~右</p><p>熊素婷、唐明、顾芬玲、张逸、徐玉娟、吴玉珍、张晨。</p><p>三排从左~右</p><p>胡昌龙、董金根、丁松源、张鑫清、张荣德、吴栋铭、孙啟魁、王民武、吴国桢、周金壁、刘光荣。</p><p>四排从左~右</p><p>陈国祥、邵荣明、虞志祥、白大荣、孙林祥、毕鹤良、王宝林、胡金龙、陈楠、吴斌航、孙宏鑫、金家荣。</p> <h3>1968.3.20.在校菏花池畔合影。</h3> <p class="ql-block">1968年3月22日下午14:00应征入伍的新兵吴栋铭到上海市沪东工人文化宫报到集合。</p><p class="ql-block">集合前与同班同学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王民武、张荣德、吴栋铭、董金根、汪祖安。</p> <p class="ql-block">1968、3、22、15:00在沪东工人文化宫小礼堂结合完毕后,我们背上背色,提着行李,登上大巴出发了。</p><p class="ql-block">车开出大门口时,我看到妈妈和弟妹们还在大门外,赶紧到车窗处向她(他)们挥手,並示意回去。此刻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车辆越来越远,熟悉的身影渐渐消失,我用衣角抹了一下自己的眼角,转望车窗外熟悉的街道。</p><p class="ql-block">大巴车从唐山路~海宁路~河南路桥~十六埔码头,绕道而行。</p><p class="ql-block">下车后,我们登上战斗15号散装货轮,据说这是当初的上海市革委员拥军而调派的运兵船。</p><p class="ql-block">上船的新兵既有海军,又有陸军。据了解那些陸军新战士都是去舟山要塞区所属部队的,我们这些海军新战士则是去海军舟山基地所属部队的。</p><p class="ql-block">在接兵首长安置好各自休息的仓位后,我们陸续来到船的甲板上,再看一眼故乡的容貌。</p><p class="ql-block">下午15:30,船上汽笛长鸣,马达轰鸣,随即轮船离开码头,沿着黄浦江中航道,向吴淞口方向驶去。</p><p class="ql-block">人生旅程此时正式起航!l</p> <p class="ql-block">轮船驶过杨子江码头时,不知哪位新战士大声唱起了原苏联歌曲《共青团之歌》,那慷慨激昂的歌词顿时激起大家的共鸣!</p><p class="ql-block">再見了,亲爱的故乡,</p><p class="ql-block">再見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p><p class="ql-block">祝福我们一路平女安吧!</p><p class="ql-block">此时大家目視着故乡熟悉的建筑,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唱着踏上新征程的歌曲,抒发出热血青年真诚的情感。</p><p class="ql-block">轮船一出吴淞口,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我们的激动心情也稍有平复,便各自回到自己的仓位去休息。</p><p class="ql-block">伴着轮船机器的轰鸣声,震动感,以及海浪引发船身的颠波,我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p><p class="ql-block">当我一觉醒来,发現天色已亮,不久船已靠码头,我们在接兵首长的指挥下,背上背包,提着行囊,有序地出仓,在甲板上集队后离开轮船,踏上舟山定海5号码头(客运码头)。</p><p class="ql-block">沿着定海街道上一直向前,只見路的两边都是斜放着的竹排,竹排上摆放着的是黄鱼,闻到的都是鱼醒味,问时耳边听到用舟山话说的天气预报。约十几分钟,我们到达海军第一招待所。</p><p class="ql-block">刚踏进招待所门口,有四位女生,朝我们这一队人大声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吔!这些不是我们楊浦中学的初中女同学吗?</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很惊讶!</p><p class="ql-block">在招待所里先洗脸、刷牙,然而用早餐。</p><p class="ql-block">餐后走出食堂,只見那几位女同学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算是为我们壮行吧。</p><p class="ql-block">我们整队后先后上了军用卡车,又出发了,大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到达了舟山西码头。</p><p class="ql-block">我们下车后登上码头,分队上到停靠在码头的高速炮艇上,炮艇离开码头全速前进,掀起阵阵浪花,一种新鲜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半小时左右炮艇靠在小长涂岛的军用码头上,我们逐一登岸,只見岸边在招待所遇见的学妹们,挥着手、大声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我暗自纳闷:她们对我们行程安排怎么这么清楚?到底是为送谁而来的呢?</p><p class="ql-block">接兵首长把我们领到长涂水警区大礼堂,安排各自休息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在大礼堂里已经驻扎了先到的两批新兵,经了解一批来自浙江宁波,一批来自福建长乐。l</p> <h3>我们这批上海来的新兵,分别是同济附中、五十六中学、大连中学、锦西中学、永吉中学、建设中学和杨浦中学等几所学校。其中我们学校来的人数较多些,有六六届高中的黄伟兴、周德顺、柴德富,六七届高中的刘玉才、马富强、吴栋铭,六六届初中的金龙,六七届初中的虞小麟、张南方、陈淮生。共计有十人,可组成一个班。大家在一起议论过我校几位女同学怎么知道我们会当兵到这里来的?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啊!她们的目标又是谁呢?我们十人全都否定,都与她们不熟悉,只知道是一个学校的学妹。</h3><h3>这个疑团到2012年才得以解开,2012年3月原岸炮四营的上海战友在上海造币厂工会活动中心聚会,我見到四十多年未碰见的原四营毛泽东思想宣传小分队的一连战友刘龙生,双方各自谈了分别后的经历、家庭、身体状况。都非常感慨!</h3><h3>突然他问我,你知道当年去舟山时,你们杨浦中学几位女同学在定海海军招待所、小长涂岛水警区礼堂载歌载舞欢迎、欢送谁啊?</h3><h3>我说我们学校一起当兵的都不知道啊!</h3><h3>他说:她们是来送我的,其中一个是我的姐姐,她是你们学校六六届初中生。</h3><h3>我问他: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哪里去?她们怎么会知道,並先我们一步到达目的地?</h3><h3>他说:接兵的文书是他的表哥。65年参军在长途覌通站服役。</h3><h3>此次相聚后,时隔半年多些日子,我接到原一连邬学新来的电话,告知刘龙生战友癌症复发逝世了。</h3><h3>刘龙生战友是上海市大连中学67届初中生,曾经是宝钢集团董事长黎明的小车司机,他刚踏过六十岁就离去,使人感到惋惜。</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在长途水警区礼堂的几天中,我们在小岛上的各处转了一圈,怀着好奇的心态去看了尼姑庵,落潮时赶紧跑去看灯塔,在海边去检具壳等等。凡是感到新鲜、好奇的都要去凑热闹。</p><p class="ql-block">二天后接兵的领导全到礼堂内,宣布各位新战士的去向名单。</p><p class="ql-block">我校的柴德富分配到水警区发电站。</p><p class="ql-block">黄伟兴分配到花鸟岛覌通站。</p><p class="ql-block">陈淮生分配到水警区警卫排。</p><p class="ql-block">分配名单宣布后,他们由相关连队的干部带走,其中去花鸟、浪崗、东福山有关连队的战士,由炮艇送去。</p><p class="ql-block">为送别同学及新相识的战友,我校的周德顺、马富强、虞小麟几位,混上了炮艇,到靠近外海的小岛周围转了一圈。</p><p class="ql-block">除了送走的战友外,大批人依然留在礼堂待命。</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餐后,留在礼堂的人进行编队,组合到三个连队,然后出发到隔海相望的大长途岛上,在临时搭建的营房驻扎下来,开始了为时约一个半月的新兵训练。</p><p class="ql-block">据说长途水警区(师级)当时打算新组建一个高炮独立营,並已向上级打了报告,我们这一批人该是高炮营的人马了。</p><p class="ql-block">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这批当兵没有武器装备的战士,天天是队列训练。后来传来了上级有关部门没批准新建高炮营的批复,于是我们成了超偏制的人员。</p><p class="ql-block">在舟山基地(军级单位)的协调下,我们这一个营的人马分别安排到基地直属队、高炮四团、岸炮独立四营的有关连队。</p><p class="ql-block">我校同学金龙分配到基地警卫连。</p><p class="ql-block">虞小麟分配到高炮四团。</p><p class="ql-block">刘玉才分配到岸炮四营营部。</p><p class="ql-block">张南方分配到岸炮四营一连。</p><p class="ql-block">周德顺、马富强、吳栋铭分配到岸炮四营二连。</p><p class="ql-block">除此以外,一起分配到岸炮四营的上海战友共有十三人。分别是:营部王海晶(五十六中学67届初中,年令最小仅16岁),张宗海(建设中学67届初中),葛善康(建设中学67届初中)。</p><p class="ql-block">一连邬学新(永吉中学66届初中),刘龙生(大连中学67届初中),帅如宏(建设中学67届初中)。</p><p class="ql-block">二连徐旭东(永吉中学66届初中),陈根桃(錦西中学66届初中)。</p> <p>大约是1968、5、9、我们一批分配到桃花岛岸炮四营二连的战友,在朱家尖小乌石塘搭乘捕鱼的机帆船,驶向桃花岛的乌石子,分配到桃花岛二连的上海战友有五人,他们是周德顺,马福强,徐旭东,陈根桃,吴栋铭。宁波市的战友四人,他们是戚家甫,王玉祥,许时行,陈金康。福建长乐的战友有池宽妹,邱宝淡,等四~五人。因为得悉桃花岛二连已经将炮全部撤回维护,连队将进入国防施工(打坑道)任务中,我们的情绪受到影响。宁波战友戚家甫在船上还调侃道:什么桃花岛,是乌云岛啦!渔船在海上行驶时,突然看到许多鱼在海里游动,我们问船老大,这是什么鱼?怎么会这么多?船老大告诉我们:現在是乌贼鱼鱼汛季节,这些都是墨鱼。不知不觉渔船停泊到桃花岛乌石子海滩。受到二连官兵敲锣打鼓的欢迎。</p><p>在连部食堂,当时的万连长、罗指导员与大家見了面,然后报名分派到各排、各班,我被分到三排二班。是三排唯一的上海藉战士。</p><p>海岸炮连队算得上是个加强连,共有官兵160来号人。一排为指挥排,设有指挥班,电话班,油机班,探照灯班。二排为主力排,共设四个班,每班操纵一门口径130毫米的苏制海岸炮。三排为高炮排,共设四个班,每班操纵一门口经37毫米的高射炮。</p><p>从此开始我感觉真正溶入了部队的生活、锻炼之中。</p><p>当年战士服役时的津贴为每月六元,逐年加一元,我们连队伙食费为每天每人四角五分(陆勤大灶标准)。当年的物价水平较低,例如舟山的黄鱼、鲳鱼、带鱼,每斤只卖一角~一角五分,所以称得上价廉物美,另外连队还有一个副业班,有的养猪、有的近海捕鱼,用来改善伙食,所以吃得还算可以!</p><p><br></p> <h3>入伍后第一次拍的照片。(沈家门照相馆摄影师上岛服务)</h3> <h3>1968.10.入伍后拍摄的首张个人军装照。</h3> <h3>68、10、在桃花岛拍的个人照、底片寄回家要求上色,照相馆里只有陆军的颜色。</h3> <h3>69、5、宣传队从营部去桃花岛时,在沈家门照相馆拍的合影。</h3><h3>照片中有一连的上海兵邬学新、刘龙生。</h3><h3>营部的上海兵张宗海、王海晶。</h3><h3>二连的我及我们三排排长赵洪声(宣传队的队长)。</h3> <p>69、7、调到舟山基地司令部直属队通讯站维修队后在定海拍的合影。</p><p>舟山基地通讯站为营级单位,下辖五个连队,分别是通讯连,收讯台,发讯台,水线连和维修队。</p><p>维修队全称为坑道维修队,当初连队由警卫排(二个班)和机电排(电工班与油机班二个班)组成,主要负责舟山基地地下司令部(坑道司令部)的警卫和供电及维护工作,我们岸炮四营调去约二十来人,加上从通讯连,水线连调来一些人组合成立一个架线排(三个班),从事军用电话线的架线和维护工作。该班成立后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参与了发讯台天线的架设,宁波至镇海军用电话线的维护,象山石浦潜艇支队电话线的维护,以及雷火地雷达站的军用电话线的维护等。</p><p>维修队地处定海东门外长崗山下的楓树湾,此处还有通讯站属下的收讯台,舟山基地长途守机分队隶属收讯台,工作地在坑道内。</p> <h3>69、7、调到基地维修队架线排后发的工作服,穿上夹克衫工作服觉得很帅,特意到照相馆拍照留念。</h3> <h3>1969.12.再拍一张冬装照片。</h3> <h3>不记得哪位战友家属来定海维修队探亲,带着照相机,在架线排营房旁照了一张。</h3> <h3>调至基地通讯站维修队后,每天的天天练,就是用登高板爬电线杆。</h3> <h3><font color="#010101">2007年战友相聚扵城皇庙绿波廊。</font></h3> <p>2010年桃花岛战友相聚时,68年入伍的四位战友合影。</p> <h3>2008、10、68年入伍的六位战友相约,同往岸炮四营驻地,在前往桃花岛的轮船码头上合影。</h3> <h3>2008、10、在桃花寨合影(桃花岛上一旅游景点)。</h3> <h3>2008、3、23、王海晶战友组织当年入伍的几十位战友相聚扵他工作的单位~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五位岸炮四营的战友合影。</h3> <p>同坐战斗15号轮船去浙江舟山基地旳战友四十年后相聚扵复旦大学张江校区。</p> <h3>2011.11.战友相约重返舟山桃花岛。</h3> <h3>2016、6、5、岸炮四营战友相聚扵天鹅宾馆,68年入伍的战友合影。</h3> <p class="ql-block">2015.12.战友相约前往舟山桃花岛,在岸炮阵地前留影。</p> <h3>2018.6.上海战友相约,前往河北省文安县探望1968年入伍的文安战友。</h3> <p>河北省文安县战友相聚合影</p> <h3>2019.3.上海战友邀请全国各地战来上海相聚,浙江象山战友书写的横幅。</h3> <p>上海战友聚会合影</p> <h3>2019.9.应邀参加青岛战友聚会,游崂山时留影。</h3> <h3>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部队的武器装备在更新,我们那个年代的武器装备早在九十年代就己淘汰,甚至连海岸炮兵的编制也全撤消。</h3><h3>如今我国海军建设快速发展,世人有目共睹,我们这批海军老兵也引以为傲!</h3><h3>我们一定要建一支强大的海军!毛主席1953年2月20日为海军指的方向,正在努力实現,令人欢欣鼓舞。</h3> <h3>时光流年,时代变迁,带给我们这代人一些沧桑感!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用军人热血铸就的军魂永驻心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