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不知你是谁,在一起门当户不对

荣誉超然

<h3>  六七十年代我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情景模式如今都遂你所愿。但面临的尴尬也随之而来,楼上楼下瞪眼不说话<br></h3><h3><br></h3><h3> 零距离不知你是谁,在一起门当户不对。</h3><h3><br></h3><h3> 老李一次无意中透露,他和对门从未聊过更没到其家坐过。而且这种状态一持续就是三十年。</h3><h3> 三十年没串门儿。好家伙,怎么熬过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视而不见?</h3><h3> 楼台高筑,信任全无。</h3><h3><br></h3><h3> 老李不是死板人儿,其邻也不智障,不说话那就是患了楼层综合隔阂症。老李说,我的对门永久是道门,有善变的天气,不变的是对门最能代表他表情包的嘴巴永远呈一字形,直接封杀你想和他对话的勇气。</h3><h3> &nbsp;</h3><h3> 好一个一梯两户,风是风,雾是雾。</h3><h3> </h3><h3> 一向引以为荣的长城有人说是中华的耻辱,此话过于偏激。为什么拿先人的思维来苟合现实世界的波澜壮阔。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坚忍谦让不是以长城的闭关自守来衡定她的千秋伟范。何必求全责备。</h3><h3> 随着城市越来越大,楼越来越高,心的存放地则越发萎缩成一点一线。</h3><h3><br></h3><h3> 长城在我的心底一直很崇高,虽然她的时代主题是防范。但现在都市一些人际关系的自我封闭状态不敢苟同。</h3><h3><br></h3><h3> 老李说,千万别和一脚踹不出屁来的人嘎邻居。他整日深沉的脸未免让人产生心理上的冷对抗。尽管他没有主观上抵制你的故意。</h3><h3> &nbsp;</h3><h3> 老司机都知道,狹路相逢,一车后退,一车前进,前进的要向后退的鸣喇叭致谢,后退的鸣喇叭回谢。双方在无语中瞬间成功完成了交流。</h3><h3><br></h3><h3> 想起十几年前见诸报端的一个小幽默,一个年轻人向一位老者问路:</h3><h3> “喂!老头,李家庄还有多远!”</h3><h3> 老者:“还有十丈”。</h3><h3> 年轻人:你这老头,怎么论丈不论里?</h3><h3> 老者:“论理,你应该叫我大爷!”</h3><h3><br></h3><h3> 看来,人际交往沉默不是金,过激也不仁,语言交流是门艺术。</h3> <h3>  善良的人永无攻击性,也许在交谈中缺那么点主动。直爽的人想结识你也只想和你互聊。但现实的问题是想找个说话的人还真有点难,在钢筯水泥混凝出的家庭堡垒中,你所有的诉求都是一厢情愿。</h3><h3> 对门 那道门紧关着。虽非以邻为壑,但也无法启动对话机制。</h3><h3> 久之你和他的关系也就不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一点就透的问题了。</h3><h3><br></h3><h3> 信息时代。百度个人容易。信息时代,找个人不易。因为他拒绝一切打开方式。</h3><h3> 八年前,我曾在某楼目睹了一场水泼如瀑的奇观。问君哪里水如渠,为有六楼活水来。联系不上的住户,打不开的门窗。谁摊上都束手无策。</h3><h3><br></h3><h3> 无可奈何“哗”流去,终等相识“燕”归来。</h3><h3><br></h3><h3> 如果出门把钥匙留下或把电话留下,把信任托付,这水淹六楼的危情也会快速解决于首发。 </h3> <h3>  </h3><h3> 人们依赖智能解决问题,信息越发达,人心越封闭。很简单事,复杂着办。如今悄没声儿外出的人很多,即便出远门,也不让对门知道,甚至不惜造成人就在家的假象。</h3><h3> 出门留把钥匙,或留个电话,有那么难吗?</h3><h3> </h3><h3> 这世界需求热心肠,这热心肠也许帮不了你什么大忙,但彼此照应,说说话,也饱口头福。暖了心窝窝。<br></h3><h3> 冷漠的人心底永远不平静,也不希望有人窥探内心。心律不齐的人,总在揣摩别人的目光,明知不会有人觊觎他,但他内心使劲这么想。</h3><h3> 一个无语的人足以瞬间挫败有能力指挥千军万马人的雄心。</h3><h3><br></h3><h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主动交流的人,只是对你而言,也许和别人能废话滔滔。</h3><h3> &nbsp;</h3><h3> 这是人与人之间缺失交流的根本原因。即太看重品位兴趣。我可以入选你的评论,但不等于支持你的观点。</h3><h3> &nbsp;</h3><h3> 我们太缺失的是平起平坐的平民化情感,不因人而异的大众情人。</h3><h3><br></h3><h3> 小时候,住农村,左邻右舍串门如履平地,每逢春节,拜年儿,放鞭儿,唠嗑儿,扎堆儿闹腾。年味十足,那是一个家家不设防的年代,贫穷的只剩下热情,有穷尽四邻的热情。</h3><h3> &nbsp;</h3><h3> 邻里乡亲挺和睦,老少爷们都合群。</h3><h3><br></h3><h3> 如今过年,三十鞭炮一响我感觉这年就算过去了。初一到十五,无家可走,一切交付手机,一键“礼拜”天下。</h3><h3><br></h3><h3> 家家大门紧关,户户只见炊烟。唯有对联说明这是年。</h3><h3><br></h3><h3> 如老李所说,平常有些住户见面只是点点头,就招呼了一年的春夏秋冬。</h3><h3><br></h3><h3> 日子过的淌油,语言淡的无盐。</h3><h3><br></h3><h3> 信,人言也。有事吱一声,本很平常,如今变的很奢侈。信任失言只剩下人的躯壳在岁月里孤独。</h3><h3><br></h3><h3> 信息发展很快,有人趁势变懒,变得冷漠,怕打扰,更怕被求助,内心也不想沾谁的便宜。和他们掏心窝子,无疑于要他们的命。家,狠狠安上两道门,同时也给内心上了两道保险。小偷没这个耐性,你同样也耗不起。</h3><h3> </h3> <h3>  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有道隐形墙,一旦有求于人,这道墙就凸现。一旦求人不成,这道墙就愈发高不可攀。别看表面嘻嘻哈哈,你还真不能拿着本就不堪一击的关系去试探。</h3><h3><br></h3><h3> 于某的老母从农村来看望。不巧于刚出门不在家。于母是只好敲开邻居门。还不错,门打开了,疲劳过度老人家不得不躺在沙发上舒缓一下,待于某回来后,明显察觉出邻居脸色不悦,他好一通抱怨母亲。其实老人家做的也不过份。错在把邻里当成自己家,错在把城里环境要求乡村化。事后于母说,还是老家到哪都实诚,城里的事不好玩。</h3><h3> &nbsp;</h3><h3> 刚进城感觉有点失聪,老于也感慨,搬到城里和走进城里还真不是一回事,走进,我不知还需多少年等那春暖花开。</h3><h3><br></h3><h3> 一次等公交。有一位不曾谋面的老人对我说,车还没来,咱俩说说话。一扯上,这老人竟是我老父亲从前的校友,夸赞父亲,为人正直,一辈子好人,不仅是校长,更是做人的榜样。</h3><h3> 一次邂逅,还有意外收获,令我兴奋不已。几句话就建立了亲切感。勾通不难,难在不说。</h3><h3><br></h3><h3>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些人群里的大大方方,背地里则小心翼翼。很多人尊崇“你不求我我不扰你万事不求人”信条。生怕因求你而扩张别人弱化自已。某邻居很喜欢对门的装修风格。和爱人一啇量。爱人说,好也不学人家,凭什么和他家保持一致。</h3><h3> &nbsp;</h3><h3> 你好,但绝不复制。生怕落下盗版别人生活的口实。</h3><h3> </h3><h3> 时下有些城里人的心态一时半会你不懂,你有我也有,但不雷同。不卑不亢那张脸,藏着太多的都市关系学。</h3><h3> </h3><h3> 我们共同打造了这世界,然后又各归各户关系归零。很难打开的心理栅栏,不是为你,但也不为你打开。</h3><h3> </h3><h3> 人有戒备心,全身心会充满疑虑,外出锁门一定回头望一眼。有时下了楼又莫名其妙返回来。人一旦重复某件事久了,怀疑就会成真。抑郁,不是别人干涉了你的思维,而是自己操控不了自己的大脑。</h3><h3> </h3><h3>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淡,一水二火。淡淡的交往,怎能没有加倍的火热心肠煮沸大城小事。</h3><h3><br></h3><h3> 生当谢母,活当求人,死当拜土。没谁能万事不求人。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邻居也是和你一起变老的。你今天少了一味盐,难道真的需要满街去踅摸而误了烹饪岁月的火候?该是把门打开让邻家坐进来的时候了。国有国风,家有家风,小区也该有个和谐大院风。</h3><h3><br></h3><h3> “暗中休使箭,乡邻重和蔼。”岁月有痕,人情无膜。你我有暖意,自有春风来。过日子吗,毕竟你和邻里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用起来也最顺手。老茶热饮才浓,陈酿弥久更香。邻里之间,打开门就透光,拆了墙就是一家。</h3><h3> &nbsp;</h3><h3> 你过的舒服,定是友邻悄悄在为你祝福。</h3><h3> &nbsp;</h3><h3> (网络图片)</h3><h3> </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