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人员分工及无菌原则

李福红

<h3>外科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有着密切关系。参加手术的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否则已建立的无菌环境、已灭菌的无菌物品,仍有受到污染和引起伤口感染的可能,有时可因此而使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手术台上的无菌原则是整个手术的无菌术,术中如有违反无菌原则者,必须立即纠正。</h3><div>一、手术人员的职责、位置和注意事项</div><div>1、手术人员职责</div><div>(1)手术者:对手术负全部责任,安排手术进行程序,并担负主要操作,手术结束后,负责检查手术野无遗留异物后才能关闭切口。确定术后医嘱、书写手术记录。若手术者对该项手术尚无一定的经验时,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div><div>(2)第一助手:查对患者的病历,X线片,手术体位,做好切口标志,指导安置患者体位,审核手术器械,负责消毒手术区皮肤,铺无菌巾;协助手术者显露手术野、保护组织、止血、结扎、缝合等。手术完毕后负责包扎伤口。在术者委托下书写术后医嘱、手术记录。遇有特殊情况,手术者因故离去,负责完成手术。</div><div>(3)第二助手:协助第一助手进行术前准备,协助显露手术野、擦血、清洁手术区、剪线;术后协助包扎伤口、护送患者。书写病理检查单、化验单等。</div><div>(4)第三助手:主要职责与第二助手相同。必要时传递器械,应以器械柄对准手术者手掌轻击,同时应交叉递送,暂不用器械要立即送还器械护士。</div><div>(5)器械护士:负责布置器械台,供给手术过程中所需的器械及敷料,术中送回器械要及时擦干净备用;手术开始前应清点器械、纱布、针线等,手术结束时应核对数目,准确无误后方可关闭切口,最后完成器械、敷料整理及清洁工作。</div><div>(6)麻醉医师:维持手术所需要的麻醉深度,随时观察与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如呼吸、血压、脉搏、瞳孔等,兼管输血、输液。如有变化,应随时报告手术者,并采取必要措施,术毕待病人清醒后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向主管医护人员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div><div>(7)巡回护士:负责检查、供应手术用品,安置患者体位,协助穿、脱手术衣,补充手术所需器械及换盐水,协助输血、输液及联系工作与抢救工作,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针线等。</div><div>2、手术人员位置</div><div>手术者一般站在手术台的右边,第一助手在手术者的对面(手术台的左边),器械护士在手术者的斜对面(第一助手的左边)。</div><div>3、参与手术的全部成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必须明确分工,术中密切合作,使手术进行有条不紊。</div><div>4、对严重感染手术,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结核病灶清除、绿脓杆菌污染及脓肿切排等用过的器械、手套,用0.5%金星溶液浸泡20~30分钟后洗净再行灭菌,布类物品等应妥善处理,不可随意乱丢,以免引起交叉感染。</div><div>二、<b><font color="#167efb">无菌区和非无菌区</font></b></div><div>穿手术衣戴手套后,双手不能接触非无菌区。在手术过程中只允许在无菌区操作,接触非无菌区即认为被污染。</div><div>无菌区:脐平面以上,乳腺平面以下,两侧腋前线至胸前区。</div><div>非无菌区:背部,腰以下和肩以上。</div><div>三、术中避免污染的技术</div><div>(一)手术切口前,戴灭菌手套的手,不要随意触摸病人消毒水平的皮肤,触时应垫有灭菌纱布,用完丢掉。切口边缘要以干纱布垫或无菌巾覆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于皮下,切开皮肤所用的刀、镊,不能再用于深部,应更换。(如术前皮肤加贴无菌薄膜者能达到相同的目的可例外)。</div><div>(二)无菌单因水、脓、血等浸透,已失去无菌隔离作用,应加盖无菌单覆盖。衣袖被浸湿或污染时应更换手术衣或加戴无菌袖套。手套破损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div><div>(三)切开空腔脏器(阑尾、子宫、胃肠、胆道)前,应以纱布保护好周围组织,被污染的器械、纱布应另放一弯盘内,以防止或减少污染。相关部分操作完毕后,所用器械不能再用于处理其它组织。</div><div>(四)术中保持安静,不可闲谈与大声喧哗。必要的谈话或偶有咳嗽时,不要对向手术区,以防飞沫污染。口罩潮湿后要更换,出汗较多时,应将头偏向于一侧,由其它人代为擦去,以免汗液落于手术区内。</div><div>(五)切开皮肤及缝合皮肤前应用70%酒精涂擦消毒皮肤一次。缝合皮肤后再用70%酒精涂擦一遍,最后覆盖无菌敷料。</div><div>(六)如因故手术需要暂停进行时(如等待病理冰冻切片报告),切口应用无菌巾覆盖。术中进行X线拍片、造影或病人躁动时,应注意保护无菌区不被污染。</div>

手术

无菌

器械

污染

切口

时应

助手

纱布

皮肤

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