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随着昭通地区彝族慢慢的觉醒,越发感觉我们丢失的太多。昭通地区彝族开始探索如何找回属于我们的文化,在第三次全国彝族青年论坛的时候昭通地区的彝族更是积极的报名参加。还有很多昭通彝族同胞开始慢慢加入各个彝语学习群和彝文学习群,只因为我们昭通地区的彝族文化丢失的太多,汉化比较严重。但是我们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找寻本该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彝文化。</h3><div><br></div> <h3><br></h3><div> 我汉名叫陈伟帅,彝姓还在寻找。我就是众多昭通彝族的一员,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彝族文化和彝风彝俗。我用了半年时间参加大大小小的彝族活动,不是我很闲,有时间到处跑,我只是想多和各个地区的彝族同胞了解一下属于我们彝族的文化和习俗。我先后去了禄劝轿子雪山.楚雄.西昌.礼州.还参加了我们昭通举办的火把节,在昆过彝族年,昭通学院彝族年,昆明学院彝族年。</div><div> </div> <h3><br></h3><div> 每次和各地彝族同胞相聚在一起我都受益颇多,每次到分别的时候都依依不舍,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和那种找到家的感觉都让我感慨万千,每次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我既失落又自卑的心里总感觉自己愧对“彝人”这两个字。</div> <h3><br></h3><div> 自己总是在想,为什么他们地方都在用彝语交谈,而我们昭通去的都是汉语交谈。虽然历史原因给我造成不可弥补的一些东西,但是是我们还是要挺起腰来,找寻我们的彝族母文化。为了我们后辈子孙能更多的知道和传承彝文化,我们要肩负起这份重担不停下脚步重拾我们的母文化。希望更多的同胞和我一样共同寻找。因为那是我们作为“彝人”最不能丢失的荣耀。</div> <h3><br></h3><div>加油吧!滋滋普乌。加油吧!诺苏惹尔。</div><div><br></div> <h3> —— 陈伟帅【昭通彝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