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东坡书院

林东海

<h3>苏东坡,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脍炙人口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幽默风趣的传说,美味的“东坡肉”……一一的浮现在脑海里。2月26日我们专程从海口乘车来到了儋州,游览慕名久仰的东坡书院。</h3><h3>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古城中和镇东郊,离儋州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h3><h3>自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至元符三年(1100年),大文豪苏东坡由于与新政不合,从惠州被贬至儋州整三年,东坡书院是居住地。</h3><h3>东坡书院于1996年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载酒亭,亭中绘制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当年东坡先生在此饮酒、作诗、垂钓……</h3> <h3>载酒堂,原址为当地人士黎子云的宅地,众人提议,为方便东坡先生讲学会友、开化地方,请黎子云在此处建一讲堂。东坡欣然赞许,并为起名“载酒堂”。它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是苏东坡于儋州三年期间居住、讲学和会友的场所。</h3><h3>苏东坡讲学,功儒家黎子云恭听,东坡之子苏过静静的站立,三人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肃然起敬。</h3> <h3>情不至尽地站在堂前,也想聆听东坡先生的师道</h3> <h3>载酒堂后面是书院的大殿,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h3> <h3>书院大殿的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h3> <h3><font color="#010101">东坡居士的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头戴斗笠,身穿长袍,右手持着一卷书,左手提着长袍,仿佛走在乡间小路上。</font></h3> <h3>东坡私塾</h3> <h3>书院中著名的“东坡笠屐图”,画的是东坡先生外出遇雨,就在街坊拿一斗笠戴上,又拿一木屐穿上,怪态可掬,童笑犬吠,东坡亦乐。<br></h3> <h3>钦帅泉 有东坡文化圣水之称,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以饮该东坡圣水为荣。</h3> <h3>当地人称为“酒井”,也沾一沾东坡先生的“酒仙”之气。</h3> <h3>在东坡书室里沐浴着水墨丹青,感受着东坡遗风。</h3> <h3>历代碑和木刻展</h3> <h3>东坡先生这幅书法里写的是在儋州发明的美食,描写的惟妙惟肖,垂涎欲滴,今天的烤生蚝就是苏东坡早年在儋州就发明的。</h3> <h3>看到东坡先生当时简陋的居室,眼前浮现着年届古稀的苏东坡,身处潮湿蒸热,地荒人稀的海岛。据说还有“三不”禁令,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公事,心中真是感慨万千。</h3><h3><br></h3> <h3>但一代文宗苏轼,在逆境中躬耕自处,苦心劝农,移风易俗,敷扬文教,著书立说,为世人敬仰。展示了文人志士刚直不阿不屈不挠造福民众一生的精神。<br></h3> <h3>在一代传人东坡先生的精神感召下,儋州直至海南读书学文化的风气逐渐养成,儋州人符确考中进士,结束了没有进士的历史。所以海南有史以来,均把苏东坡作为海南文化开发启蒙的重要功臣。</h3> <h3>走进书院的纪念品店,看到了林语堂撰写的《苏东坡转》,毫不犹豫的收入囊中。</h3> <h3>走出东坡书院,意犹未尽,漫步到中和镇,我们吃了碗当地的米粉,边吃边想,东坡先生是个美食家,有“东坡肘子”,东坡先生还发明了“烤生蚝”,这碗米粉是否应该是“东坡米粉”?试问一下食店老板,他说就是当地的米粉。</h3><h3>淳朴、实在、可爱的儋州,再见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