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妈妈,我想念的妈妈!虽然已离去48个年头,但每当想到您也会使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是您用那坚强的臂膀为我们支起了一片篮天,是您用善良、勤劳的美德滋润我们健康成长。</h1><h1> 在您健在的时候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可那时並不感到什么,好象再正常不过。但当失去母亲后却感到母亲的重要,母爱的伟大。</h1> <h1> 我是家中長子,上学早,也最受父母关注。由于父亲工作调动频繁,,我转了好几座学校。三年级时我又转到黑龙江讷河县民和乡中心校了,该校离我家仅一壕之隔,站在我家院里就能把学校学生的室外活动看的一清二楚,甚至能听得見老师讲课和唱歌的声音。有了这样方便条件,妈妈把学校上下课的钟声也当成了行动命令,学生上课,她回屋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下课钟声一响,妈妈必定从屋里跑出来向学校操场张望,找寻唯一的目标就是自己的儿子,直到儿子离开自已的视线。可能有人不理解,儿子天天上学,天天放学,回到家不也能看得見吗?这只能用儿子在母亲心中的位置的重要,用伟大的母爱来诠释。</h1> <h1> 一天妈妈问我:“你踢球脚疼不?”“有点疼”我回答。准是妈妈看見了我上体育课和同学踢足球了。“你穿我的那双皮鞋踢吧,那样脚就不疼了。”少不更事的我竟然答应了,以后就穿妈妈的皮鞋去踢球了,脚是不疼了,妈妈的鞋却踢坏了。那是妈妈自已都舍不得穿的皮鞋呀!要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普通人家买一双皮鞋多么不容易呀。而为了自己的儿子,只是怕儿子脚疼就把一双贵重的皮鞋舍去了。</h1> <h1> “你在学校饿不?”又有一次妈妈问我。 “不饿,同学都没带吃的,我也不用。”“明天课间操时我给你烙土豆片送去,咱家离学校近,不费事。”妈妈知道我爱吃烙土豆片,当时的条件,也是家中最好的食物了。</h1> <h1>从此,每到课间操休息的时候,妈妈都会准时送来土豆片。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土豆片的香味飘满了整个教室,我感到幸福极了。望着妈妈慈爱的眼神,我默然发誓: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孝敬您!</h1><h1> 看似简单的土豆片,也费了妈妈不少心思,早了怕凉,晚了怕间操过去。妈妈的付出是那样无怨无悔,那样细致入微。</h1> <p class="ql-block">我5岁时和妈妈、姨姨、大妹妹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5年全国扫盲,学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四年级以上被称为民师,三年级以下是小先生,读小学二年级的我就成了小先生,我负责的是我的母亲和对面屋的邻居大婶。每天从学校往回带大字块教她们认字。为了不让学校说儿子教学不认真,也是为了儿子争光,母亲学习非常努力。不但闲暇时学,干家务事时也不忘学习。每次学校检查,贴在墙上的大字块她都认识。而老师多次在学校表扬了我。</span></p> <h1>有母亲的呵护和疼爱,我的学生时代是幸福的。尽管家庭生活困难,父母还是把我供到了高中。 </h1> <h1><br></h1><h1> 本应66年高中毕业的我,至68年仍然滞留在学校。68年2月我被批准入伍了,由于意外而时间紧迫,我连回到三十里外的家里告别的机会都没有。当兵本来是光荣和高兴的事,可接到甘南县武装部电话通知,全家却哭声一片。母亲舍不得儿子,弟弟妹妹们想念哥哥的同时,也心疼母亲。</h1> <h1> 儿子当兵走了,也带走了母亲的魂儿。她整天魂不守舍,丢三落四,又是默默流泪。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当梦见儿子回来了,她就起来走到屋外向远处张望,盼望远在辽宁铁岭当兵的儿子真的回来,但茫茫黑夜,哪有儿子的影子呢?</h1> <h1>接到儿子寄来的照片,母亲爱不释手。每当家里有人来,母亲就把照片拿出来让人家观看。他最爱听的话是对儿子的夸奖。</h1> <h1> 儿子没盼来,病魔却找上了门。没过多久,母亲就患上了癌症。到长春肿瘤医院诊断为子宫颈癌晚期,无可挽回了。但母亲的唯一最后愿望,就是到部队看望自己的儿子,与心爱的儿子见最后一面。</h1> <h1>看到骨瘦如柴,目光呆滞的母亲,我心如刀绞。首长和战友们前来探望。他们纷纷出谋划策。在司令员苟耀德爱人老刘的帮助协调下,特批我母亲以随军家属身份到沈阳202部队医院住院治疗</h1> <h1> 由于部队医院服务周到,不需要家属陪护,我每个星期日都请假从铁岭坐火车到沈阳看望住院的母亲。而母亲每到星期日会早早起床,等待儿子的到来。并不断的叨咕:”我儿子快来了,我儿子快来了。</h1><h1> ”母亲住在重症监护室,每天吃流食。其中有一顿是一块饼干和一杯牛奶。她把牛奶喝了,饼干却舍不得吃,留给了我。我说:”你有病缺乏营养,你留着吃吧。”她却说:“这饼干硬,我咬不动,甜的东西我也不爱吃。”我知道她就是为留给我吃找理由。</h1> <h1> 半个月后,母亲病情好转,脸上有了红润,也转到了普通病房。开始和病友、护士们有说有笑了。但她说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儿子是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优秀,如何如何的孝敬。在母亲的心目中,儿子永远是最好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医院的护士们给我起个名,叫“大孝子”,我一到医院,她们就说:“大孝子来了。大姨等你半天了,快去看她吧。”</h1><h1> “妈妈,你需要什么我下次给你买。”我问妈妈。“你没钱,什么也不用买了,你下次来能弄到像章的话,给带几枚像章吧,这里的护士可好了,给我洗衣服,还扶我上厕所,咱没什么报答她们的,送给护士几个像章吧。”母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h1> <h1>奇迹真的出现了,在母亲住院治疗三个月后,母亲的病好了。我请假把母亲送回家。左邻右舍都接踵而来,前来看望奇迹般还活在世上的母亲。</h1> <h1> 二年后,不幸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在生活的重压和父亲被打倒压力下,母亲最后还是去世了。接到妈妈病危的电报,我急匆匆往回赶,在火车上,汽车上,一路上我以泪洗面。到家时,母亲己处弥留,只是为了等待没嚥下这口气,她对我的呼喊已没反应,但还含泪吞下了我喂的山楂罐头。她明显感到,大儿子已经回到她的身边,睁大眼睛凝视着我,渐渐地眼神开始发散而凝固了,儿子成了她在这个世间的最后影像。我泣不成声,为妈妈擦洗全身,为她准备后事。当天夜里,她就带着不舍,带着对子女的留恋走了,这一天正好是8月1号。而我却刚刚提干挣钱,她没有看见我结婚,也没有看见她的大孙子,上天是那么不公平,连尽孝的机会都不肯给我!</h1> <h1> 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双河农场17队北郊,望着母亲安眠的地方。我眼含热泪无限思念和感慨:妈妈,也只有妈妈,心里装着家庭,装着子女,唯独没有她自己。</h1><h1> 怀念母亲</h1><h1>夜深常流思母泪,</h1><h1>万般感触心伤悲,</h1><h1>天命之年驾鹤去,</h1><h1>空留荒郊一墓碑。</h1><h1>养儿育女多艰辛,</h1><h1>吃苦操劳无怨悔。</h1><h1>烏鸦反哺心意在,</h1><h1>可叹尽孝无机会。</h1><h1>在2019年4月30日,张家兄妹七人共同为父母及叔父整修了墓地,重新立了墓碑。</h1> <h1> 今年,我已经73岁了,妈妈已去世48年了。我常常夜里会做同一个梦:梦見妈妈在我的床边凝视着我,可睁开眼睛一看什么也没有。每当这时我注定今夜无眠,难免浮想联翩。有妈妈在那个世界,我感到那个世界并不可怕。我从内心呼喊:如果有来世,我还给你当儿子,为你尽孝!</h1> <h1>值得欣慰的是,母亲的善良和付出,给张家后代带来了兴旺,七名子女他们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h1><h1> 妈妈,安息吧!</h1> <h1> 虽然居住天南地北,路途遥远,但张家兄妹经常相聚,这是在铁岭相聚时在火车站合影留念。</h1> <h1> 父亲健在时,我回去探亲,全家在农场场部照相馆照了相。</h1> <h1>侄子张厦在北京结婚,亲属们前去祝贺。</h1> <h1>2018年10月张家七兄妹相聚在北京。如今,除小妹小弟外,其余已经退休。张家兄妹每个人的成长无不浸透着母亲的心血。</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