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 圣家族教堂

长有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长有拍摄於2017年11月29日</span></p> <p>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神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设计。尽管教堂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2010年11月,教皇本笃十六世将教堂封为宗座圣殿。</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背景音乐 《圣母颂》Sarah Brightman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巴塞罗那酒店楼顶拍照留念,左侧远景是未完工的“圣家族大教堂”!2017年11月30日 晨</span></p> <p>清晨,在入住的巴塞罗那 CATALONIA Hotel 楼顶平台上拍摄的圣家族教堂东侧面。拍摄於20171130 07:12</p> <p>在米拉之家的楼顶上拍摄的圣家族教堂西侧面,拍摄於20171128 16:41 </p> <h3>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后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进行了建设。高迪将他的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h3> <h3>建造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约瑟夫·博卡贝拉提出的。他是“热爱圣约瑟宗教协会”的创始人,该会于1874年开始宣传筹备圣家堂的建设。1881年,在多笔捐赠的支持下,崇敬会买下了12800平方米的土地。1882年3月19日,地下圣坛开工,时任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亚尔设计方案是标准的哥特复兴式教堂。地下圣坛在次年3月18日比利亚尔辞职前完工,后由高迪接手了教堂的建筑设计工作并对其做了极大的改动,1884年高迪被任命为总建筑师。</h3> <p class="ql-block">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加泰罗尼亚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迪最早接受的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的建筑物。其他主要作品还有米拉公寓、吉埃尔礼拜堂和古埃尔(桂尔)公园。</p> <p class="ql-block">以上几幅照片是在教堂正门的西南位置拍摄。</p> <h3>教堂有三个立面,西方是太阳陨落的方向,为“受难立面”,以基督死亡为主题,有棱有角的粗扩线条勾勒出由最后的晚餐到基督被钉十字架进而升天的故事。(西立面)</h3> <h3><font color="#010101">神秘数独的解码为33——耶稣受难的年纪!犹大之吻,犹大以接吻为暗语,为兵士指出耶稣!</font></h3> <h3>这组雕塑为耶稣受难的现场</h3> <h3>在犹大的脚下有一条蛇,这就是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那条蛇!</h3> <h3>受难立面的大门(客西马尼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有一座客西马尼园,据说当年耶稣基督常在此祷告与默想。(西立面大门)</h3> <h3>在进入圣家堂之前,耸立在客西马尼门前的是一座耶稣抱柱的雕像,柱身分为四段,即十字架,三层的台阶,则是指耶稣从死到复活用了三天的时间。耶稣像右脚旁边的手印化石,象征着“殉难”。</h3> <h3>大门上的金字 “JESUS”(耶稣)提醒着人们圣家堂是奉献给“上帝”的礼物!</h3> <h3>圣家堂的西侧门廊</h3> <h3>进入圣家堂仿佛置身於光线充盈的森林里,明亮而温暖,仿佛空气都变得色彩斑斓。它显得既宏伟,又卡通;既神圣,又科幻;既古典,又现代!</h3> <p>教堂大门上方的圣彼得像</p> <h3>这里的螺旋型楼梯可直通塔顶</h3> <h3>耶稣受难雕像高高的悬挂在大堂的正中</h3> <h3>从彩窗透过的阳光与室内的灯光交相呼应,给厅内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气氛,一改传统教堂昏暗肃穆的风格!</h3> <h3>教堂的东侧大门</h3> <h3>这里的座椅也不是老教堂的那厚重的黑褐色,给人以轻松现代的感觉!</h3> <h3>这里是未完工的正门</h3> <p>屋顶的装饰及彩灯犹如儿童玩具,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p> <h3>整体设计以自然景物为灵感,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空间,柔和的曲线和五彩的颜色,带有强烈的自然和超自然的视觉效果!</h3> <p>置身于圣家堂内的密林和洞窟,沐浴在玻璃花窗洒下的五彩斑斓中,渺小的人类仿佛重新置身襁褓,回到了诞辰之初的时光。</p> <h3>圣家堂的彩窗抛弃了具象人物的刻画,却更加意味万千,色彩是跨越语言、种族和阶级,极易激发共鸣的事物,高迪的选择看似简单实则极为睿智。</h3> <p>如置身于石柱的密林中</p> <p>“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归于上帝”,高迪那充满生命力的曲线与有机型态,如同与上帝的沟通和表达。即使在现代看来也充满了无尽的魅力与前卫的空间意识。高迪将43年的生命奉献给了圣家堂,几乎是无止境的追求着艺术的完美!</p> <p>好似置身于石柱的密林</p> <h3>教堂有多组这样巨大的管风琴</h3> <h3>透过此窗可看到地下室部分,(由于当时有活动,禁止游客入内)</h3> <h3>耶稣受难像也一改传统教堂紧贴墙面的做法,而是悬空在一个华丽的伞盖下面!</h3> <h3>冷暖色调的对比,使教堂内的气氛显得生动活泼!</h3> <h3>教堂的穹顶</h3> <p>极具卡通风格的现代装饰代替了传统宗教绘画的屋顶!</p> <p>教堂东侧大门上方的圣彼得雕像</p> <h3>教堂的东侧大门,下图是与这里相互对应的外面!</h3> <h3>东方太阳升起方向为“诞生立面”,以基督诞生为主题,展现了由玛利亚怀胎到基督长成的故事。诞生立面于1894至1930年间建造的诞生立面是首个完成的立面。着重展现耶稣降生的内容,并装饰有不少令人联想到生命的元素。受高迪的自然主义风格影响,雕刻作品大量采用了自然景观和图像,各自都表现着自己的特质。</h3> <h3>诞生立面的大门(东门),中间立柱刻着耶稣的族谱,下方用铁网围起保护!</h3> <h3>教堂正面两侧各有一座这样的小塔</h3> <h3>从教堂西北方向拍摄</h3> <h3>教堂的北侧部分,下面还是工地有围挡。(也就是教堂的后面)</h3> <h3>“荣耀立面”位于南侧,是教堂的正门,此时仍为一片围起的工地,这部分是高迪无法完成的遗憾,也成为后人向其致敬的舞台!</h3> <h3>圣家族教堂完工后的效果图。三个立面分别由四座钟塔组成,共十二座代表十二门徒,此外中央有六座高塔,周围四座分别代表四福音书的作者,(马太、约翰、马可、路加)中间两座代表圣母和基督。教堂空间设计为拉丁十字,内部构造完全摈弃直线和平面,而由平滑曲线和锯齿节点组成抽象形态。</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起初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终日沉浸在圣家族教堂的建设中,不修边幅衣着简朴,人们以为这个邋遢老人是个乞丐,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然后就像所有流浪汉一样,要被送到公共墓地草草埋葬。这时有一位老太太认出这个老人就是安东尼奥·高迪。他是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是整个西班牙的骄傲!举行葬礼那天巴塞罗那万人空巷,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6月12日</span>巴塞罗那全城哀悼,送葬队伍从圣十字医院延伸到高迪居所,这个缔造了7项世界文化遗产的天才<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静静地躺在圣家堂的地下墓室,</span>和自己的杰作融为一体!从接手圣家堂工程那一刻起,高迪就住在工地上,他终生未娶,离群索居,眼中的世界只有建筑!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在巴塞罗那圣家堂留念!</p> <p>谢谢各位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