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的爱恋,在城倒之时

莺儿

<h3>《倾城之恋》是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一部电视连续剧,由陈数主演。张爱玲的故事,以不完满的悲情结局落幕的比较多,这部作品却算是难得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版本了,这种大团圆恐怕是大家最愿意接受的结局。以前的韩剧也经常是悲剧结尾,不是男主病逝就是女主车祸,总之以悲剧的形式赚取观众的眼泪,后来发现观众们渐渐不买账,现在的结尾也基本都是"大团圆",当然他们的制作是要考虑收回投资,所以非常看重观众的反响,为此还边拍边播,彻底一个市场化运作。然而生活在日伪时期的贵族后裔张爱玲女士,不会故意讨好读者,她笔下的主人公即使真如你我所愿结合了,也不是不计得失的爱情使然,两个复杂的人,有着复杂的谋算,他们之所以可以结合的原因是香港的沦陷,以一座城的倾倒为代价的幸运才换取了两个人的结合,正如男主范柳原说的那样"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br /></h3> <h3>白流苏很有那个时代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里却有着些许新思想的新女性的特点,既叛逆又保守,既追求新生与幸福又踌躇算计、生怕失手,既自卑又清高,既矜持、自私又不乏尖酸计较,她聪明大胆,是个把“婚姻”当作职业的“赌徒”,她没有特长,没有谋生技能,只能依靠美貌和风韵来吸引男性的注意力,希冀以婚姻来改变命运,其实这也反映了张爱玲在女性问题上一贯的立场,在以男性为核心的社会里,女性的出路是何其狭小,她们只能依附男性,依附婚姻来改写命运。</h3> <h3>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列强通过暴力和侵略,已经占据了中国这座古老帝国的许多重要城市,尤其在上海租界里,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已经浸淫到了方方面面,然而清朝遗老遗少们躲在这方小天地,却继续着自己保守、腐朽、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生活。白家是保守的,"我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白流苏的母亲便是这保守思想的代表者,纵然日子再难过,也要对外维护白家的体面,守着白府的遗产度日,也遵循着三从四德的礼法不逾矩。而流苏的两个哥哥则畏缩在屋檐下从不出门,他们花光了妹妹的钱,却还惦记着怎样把妹妹卖出一个好价钱,嫂子则公开对流苏恶语相逼。一个离了婚的贵族女子被逼无奈,只好用自己尚存的美貌,用婚姻去博下半辈子的前程。</h3><h3><br></h3><h3>流苏是勇敢的,她敢于离婚在当时已经是骇人之举。流苏又是自私的,当她意识到自己在白家已无站脚之地的时候,她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舞技去征服男人,不惜抢占七妹的谈婚对象。流苏是"赌徒",她充满了算计,知道徐太太的香港之邀实则是范柳原的幕后指使,她决定使用自己的手腕来为自己谋一个前程。在和范柳原的相处中,她时而小鸟依人,时而乖巧顺从,她用善于"低头"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柳原,又用有点小脾气来挑起柳原的更多关注。还善用欲擒故纵的手段故意离开香港几日,使柳原更加思念和留恋,最后屈服来上海接她回香港。当她发现柳原并不想结婚只想把她作为情人时,她也很快想通,她不想前功尽弃,她相信利用自己的手段一定能够俘获猎物。</h3> <h3>她到底爱不爱范柳原呢?其实流苏是可怜的,她知道柳原尽管风流倜傥,对男女情爱习以为常,但还是体会到柳原有些真爱她,被她深深吸引的,但是她不敢把爱情作为赌注,她要的是婚姻,爱不爱没有关系,结不结婚才是她找到立脚点的关键,爱对她来说还是个奢侈品。而柳原与她想的恰恰相反,他只要爱,不要婚姻的束缚。如若不是日军攻打香港,陷落之下才显得彼此相依的珍贵,刨去一切浮华之后才显得真心的可贵,他和她不会隔着棉被相拥,不会觉得"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h3><br></h3></h3> <h3>"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h3> <h3>流苏是幸运的,战争使那么多人流离失所,她的愿望却终于实现。这是一个苍凉的故事,并没有风花雪月、王子公主童话般的浪漫,即使是结合也渗透着人性的惨淡与真实。张爱玲偶然而罕见的"圆满"便在一片苍凉的回望中令人久久回味,回味一个"赌徒"的偶然性的大成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