伢仨的小周末(一)

越之南

<h3> 16年1月的一个周末,伢仨约好去苏州过个小周末,方案是周六上午高铁去,周日下午高铁回,二天一晚。</h3><h3> 伢仨是小学同学,小时候都住在同一条马路上。小学时丹是隔壁班的,初中丹和我又是同学,而肖平在另外学校读书,到了高中伢仨竟然又变成了同班同学,一起复读一起考大学,后来肖平考上了大学,我和旦进入了同一个银行。不管是工作后、结婚后、生孩子后伢仨的友情从来没有中断过,伢仨的父母兄弟姐妹都熟悉,伢仨的孩子也一起玩大,也曾常常带着孩子们一起出去旅游~~~。一晃孩子都大了,我们也接近退休了,算起来伢仨的友情已有40多年,老闺蜜啰。</h3><h3> 去苏州伢仨每人有个小心愿,我想去诚品书店;肖平想去听昆曲;旦的想法是吃一碗奥灶面~~~,为了满足大家的想法,我们订了间与平江路一河之隔,幽静而且奢华的酒店,即位于蒹葭巷88号的平江华府酒店,看名字就很文艺,好吧,放上几张酒店的照片吧, 不算广告哦。</h3> <h3> 酒店住下已临近中午饭点了,伢仨一致决定找奥灶面果腹去,按照百度地图的指示我们在酒店不远处找到一家不错的面馆。</h3><h3> 奥灶面,名字取得很有特色,据说意思是“奥妙在灶头",生意人总会把生意弄得很玄乎,其实“奥灶”两字原是苏州方言“懊糟”,就是邋遢的意思,因为邋遢总不太好听,就改成奥妙在灶头的“奥灶”了。奥灶面按内容来翻译的话,应该就是白汤卤鸭捞面。做法简单,清汤加卤鸭,看上去清清爽爽一点也不邋遢,味道蛮好。</h3> <h3> 看着不错吧,吃完面伢仨就直奔平江路。</h3> <h3>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古色古香的市巷里住户早已不见了踪影,留下的都是酒吧、饭店、小吃、茶楼或手工艺品等旅游生意的场所,正值周末游人熙熙攘攘。</h3><h3> 伢仨顺着平江路走,目的是找在张家巷的“苏州评弹博物馆”和“昆曲博物馆”。一月的苏州,虽说是冬天也不算很冷,在狭小的平江路上,沿街都是“卖吃”和“在吃”人们,夹杂着葱油的喧闹,忽然一阵沁人心脾花香四溢过来,抬眼望去小河对岸一户人家后院的梅花开的正艳,引得伢仨驻足留影。</h3> <h3> 平江路本来就不长,没多久就看见张家巷了,昆曲博物馆就坐落在这小巷里的全晋会馆。</h3><h3> 昆曲的发祥地在苏州,1986年在苏州建城2500年时利用全晋会馆(全国文保单位)古建筑建立了中国昆曲博物馆,馆内展出的全套昆曲服饰和行头令人印象深刻,原本全晋会馆里有个古戏台上每天下午有昆曲表演,不巧我们去时因故暂停了,也许是没有演出整个博物馆显得冷冷清清。</h3> <h3> </h3> <h3> 伢仨的背景是昆曲舞台上的文场和武场的乐器行头。</h3><h3><br></h3><h3> 同在张家巷昆曲博物馆旁边就是苏州评弹博物馆,两者相距不足百米也是私宅改建的博物馆,相比昆曲博物馆这院子就更加冷清了,原先每天下午也有评弹演出,也因故停演了。</h3><h3> 在评弹博物馆里依旧摆放着演出台子和座椅,观众只剩下泥塑的两个看客了,见大门外廊柱上刻有“论世三千年惟妙惟肖,弹词廿四史亦庄亦谐”应该是概括了评弹的风采了吧。</h3> <h3> 走出张家巷,平江路上的著名小吃”鸡脚旮旯”映入眼帘,吃是人生最为快乐的一件事,看丹笑逐颜开。</h3> <h3> 路过伏羲茶馆,看到一则广告“一个人的昆曲”吕成芳,一个业余的昆曲爱好者的演出,瞥见茶室里舞台上悬挂着牡丹亭诗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伢仨决定进去听听,顺便把茶也喝了。</h3> <h3> 茶馆是二层木结构小楼,因为时间尚早,茶馆里没有啥人,伢仨先是找了个角落坐下,肖平把鸡脚带到茶馆继续吃,津津有味~~~。</h3> <h3> 喝茶摆着POS,伢仨开心地等演出开始,对得起苏州平江路的闲适和恬淡了。</h3> <h3> 下午3点,演出开始,开场是一个老先生一个人手持乐器,唱起评弹来,也许是暖台吧,等到吕成芳上台,我们才明白刚才叫我们坐在中间位置的中年妇人就是她了,桌上提供有简介和唱词,当然也有暖壶可以续水,鸡爪已经啃完,伢仨开始听吕老师开唱昆剧代表作{西厢记}中片段“游园惊梦”~~~</h3> <h3> 没想到吕老师唱昆曲是一边唱一边说,简直称得上是段子手了,从化妆开始聊,中间还加上“请翻到第16页”,爆笑,妙趣横生的白话深深打动了我们,当然她的唱、念、做、打基本功也不错,对于伢仨不懂多少昆曲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堂昆曲普及课,要是昆曲博物馆的演出没有停演的话,也许伢仨对昆曲的认知还停留在“听不懂”和“高大上”范畴里下不来呢。</h3><h3> 一个人、一出戏、一场梦、一杯茶、一下午。</h3> <h3> 离开伏羲茶馆天色已暗,冬天的夜来的特别的早,白天纷扰的平江路此时已经安静多了,也许是听了袅袅昆曲,心情也跟着缥缈起来,回到酒店伢仨卧谈开始~~~.</h3> <h3> </h3> <h3> 第二天早上,伢仨准备退房去苏州新区金鸡湖旁的诚品书店,不料总台小姐说我们住的酒店后门就是洪钧故居,洪钧是同治年间的状元,光绪年间的礼部侍郎,更为出名的是他娶了清末著名妓女赛金花,带着她出使俄、德、奥、荷四国,而曾朴的小说{孽海花}把故事流传至今,自古江南多才子,自古才子多风流!</h3><h3> </h3> <h3> 因为时间太早,洪钧故居还未开门,伢仨还是按计划转去诚品书店。</h3> <h3> 苏州诚品书店是14年年底才开张的,它是台湾诚品书店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从大门进去,高高的台阶和靠墙的大书架把整个大楼衬托得相当有设计感,以卖书为主,也有许多精美的文具店、甜品店、咖啡馆、服饰店和餐馆,是个很文艺的综合购物广场,刚开张不久,人气也很旺,好在它足够大,三层商场铺满人和书,够伢仨逛半天的。</h3> <h3> 要说文艺青年应该算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因为久考不上大学,对读书有一种骨子里的执着,我有个同学戏说“他中学本科毕业才考上大学的”,当时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没考上的就是被时代所抛弃,我和丹一直有大学的情结,计划着访遍国内10大最漂亮的大学。眼看着到了退休了,该把这情结了了把,比如上个老年大学啥的,可惜肖平已经定居在杭州,要不伢仨在老年大学再当回同学。</h3><h3> 爱读书总比其他强吧,哪怕它是挂着书店的名头也比其他的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