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所有来到威斯勒的人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滑雪,无论是刚会走路的孩子还是耄耋老人,人们都向往着在雪原和山林中自由地驰骋。看着鸟儿一样在山林中穿梭,在山坡上飞翔的人们,我不由得跃跃欲试,完全忘记了年龄,也想试试滑雪的感觉。</h3> <h3>人们来到威斯勒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滑雪。</h3> <h3>在小镇上遇到的人大都穿着滑雪鞋,扛着滑雪板。</h3> <h3>山脚下用栅栏隔出了两个初学者营地,一个是专为幼儿准备的,一个是普通初学者的练习场。学滑雪的孩子最小的似乎只有两岁左右,刚学会走路。</h3> <h3>每个训练场都有一个魔毯,像超市里的扶梯,把人带到稍高的地方,再滑下去。</h3> <h3>靠近山脚的雪道,是较为平缓的绿道,也是初学者最喜欢的雪道。孩子们跟着教练鱼贯而下,就像小鸡跟着母鸡快乐地向山下飞去。</h3> <h3>也有家长亲自上阵教孩子滑雪的,这个家长拿绳子拴在孩子的身上,在后面帮助孩子控制速度。也有的家长在前面背对山下滑行,引导孩子前进。</h3> <h3>看着鸟儿一样在山林中穿梭,在山坡上飞翔的人们,我不由得跃跃欲试,完全忘记了年龄,也想试试滑雪的感觉。</h3> <h3>资深滑雪人士A,热心地为我找来了全套装备:滑雪专用衣裤,头盔,雪靴,滑板等等。穿上这些装备感觉像个满身盔甲的士兵,看着威武其实沉重而且笨拙。</h3> <h3>穿着装备,扛着雪板走到三四十米外的雪道时,感觉内衣已经湿了。</h3> <h3>第一次穿着雪板站在雪道上,心里有点犯愁,这里距离山下的训练场还有三百米左右,不知要怎样去到训练场?没想到A告诉我,滑下去!在别人眼里平缓的绿道,在我看来就是陡坡,想到前两天穿着运动鞋走在雪地上还摔了几个跟头,心里不由得发怵。</h3> <h3>A教练向我讲解要领并示范,我便开始滑行。</h3> <h3>一米多长的雪板在我的脚上根本不听使唤,滑出几米,速度稍快心里就害怕,生怕刹不住,赶紧往旁边一倒,躺在雪地上。</h3> <h3>从站在雪道上开始,我就一直在摔!摔!摔!向下滑,不会减速,摔!走s形,不会转弯,摔!A教练拿着雪杖引导我,还是摔!她让我跟在她后面,扶着她滑,我摔在她的两条腿之间。</h3> <h3>要在雪地上穿着雪板爬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调整好雪板和身体与地面的方向和角度,而且还要有人助一臂之力,每次摔倒都是A教练把我从雪地上拉起来,第一天最大的收获,便是学会了调整爬起来的角度和方向。</h3> <h3>一路连滚带爬地摔到了山脚,但训练场的魔毯已经下班了。想坐缆车回住地,但工作人员已经注意到我不会滑,不让我上。A教练只好陪着我,扛着雪板,爬上三百米的大坡回家。这对A教练来说,在有雪道的地方扛着雪板回家,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一次。</h3> <h3>晩上,我告诉大家,今天在雪道上,我躺在地上的时间比站看的时间多得多,大家哈哈大笑。这一晚,浑身酸痛,尤其是右腿,好像有扭伤。</h3> <h3>第二天下午,A教练滑雪回来,问我还滑不滑,我立即说滑,尽管右腿站立时抽筋一样的疼。A教练让我曲膝做了个滑雪的动作,问我疼不疼,我说不疼。于是,A教练又领着我出发了。</h3> <h3>同样是老地方,A教练还是让我滑下大坡。所不同的是,今天有好友Li充当专职摄影,纪录我摔跤的瞬间。</h3> <h3>今天一开始滑,A教练就说比昨天好多了,我知道她在鼓励我。但心里知道自己这么会摔跤,是不可能一直滑向山下的,于是也不那么害怕了。</h3> <h3>尽管还是一直摔,但摔到山脚下的时间只是昨天的三分之一。</h3> <h3>这次A教练带我上缆车时没有受到阻拦,这种缆车只允许穿着滑雪板的人上。但下缆车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挑战,要在缆车到站时,跳下缆车并滑出车站。在A教练的帮助下,我第一次下缆车居然没有摔跤。</h3> <h3>非常感谢A教我学滑雪,我想,如果去滑雪陪训班都不一定有教练肯教我,因为我已过耳顺之年,这个年龄的人学滑雪,摔伤是大概率的事件,教练不仅费心费力还担着风险。</h3> <h3>也感谢为我提供机会的朋友们,否则,我这个年龄是不可能尝试滑雪的。</h3> <h3>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朋友们聊起滑雪时,大都说到受伤的经历,然而她们依然热爱这项运动,并不因受伤而退缩,我钦佩她们的精神和勇气。</h3> <h3>灵与肉的关系也许是生命中最难把握的关系。如果有机会我也还会继续尝试,在雪原上驰骋是我的一个梦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