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旅游之吴哥窟篇

🍎zyy🌿🌾

<h3>女皇宫,英文名Banteay Srei,即女人的城堡,又译为女王宫、斑蒂斯蕾。</h3> <h3>女皇宫建于公元967年的罗真陀跋摩(Rajendravarman)王朝,而于100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h3> <h3>跟着我要糖果饼干的小女孩</h3> <h3>女皇宫主要供奉印度教的湿婆神,原名Tribhuvanamahevara-三重世界的主宰-即它供奉的主神湿婆。然而现在女皇宫的建筑看来分为两部分:东西轴以南的部分供奉湿婆,而以北的建筑供奉毗湿奴。</h3> <h3>女皇宫采用高棉特有的红土建造,色彩极为艳丽。含有大量水分的红土既便于运输、建筑,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而建筑建成后,经过风干,就变得异常坚硬,千年不坏。</h3> <h3>女皇宫的墙壁、立柱、门楣等建筑表面几乎完全被浮雕覆盖,没有一点空隙。女皇宫浮雕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在所有吴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誉为&quot;吴哥艺术之钻&quot;。</h3> <h3>女皇宫充分展现了吴哥时期高超的雕刻功力,细腻而传神的刻画,代表了吴哥人民的艺术天份,与对宗教的信仰热忱。红色的石墙,生动的故事,交织出一幅幅柔美的图画,不断诉说着印度史诗中的各个章节;透过浮雕的传达,前人藉此留下印记,即使是过了几个世纪之久,后代的人们都还能从中读出一二,历史不朽也就是如此了。</h3> <h3>通往小吴哥的道路两侧随处可见的摊贩</h3> <h3>吴哥窟有大吴哥和小吴哥组成,这里说的吴哥寺又称小吴哥,它作为柬埔寨的标志被印在国旗上。吴哥寺的建筑包括祭坛与回廊、护城河等。</h3> <h3> 站在高高的王台上,回望由山门之间的石甬路,路两侧可以看到长长的扯蛇栏杆,以及王台两侧的石狮和九头蛇</h3> <h3>回廊的内侧墙壁既是寺的外墙兼巨型画廊。画廊内墙上有精美的史诗雕塑</h3> <h3>护城河上有一堤通吴哥窟西门,堤上有古印度神话中的拉蛇雕塑作为栏杆</h3> <h3>棕果—-可以榨汁、熬糖,甜度非常高。</h3> <h3>洞里萨湖码头</h3> <h3>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呈长形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西北到东南,横穿柬埔寨,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它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quot;生命之湖&quot;。</h3> <h3>当地水上人家生活在特有的船屋上,捕鱼、种菜、养猪,别具特色。</h3> <h3>高棉王国古老的都城—-大吴哥城</h3> <h3>大吴哥城由49座大大小小宝塔构成一座大宝塔的巴戎庙。</h3> <h3>最特殊的设计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加亚华尔曼七世的微笑面容,两百多个微笑浮现在葱绿的森林中。</h3> <h3>高棉的微笑</h3> <h3>塔普伦寺是古真腊吴哥王朝的国王加亚华尔曼七世为他母亲所修建的寺院,兴建于1186年。塔普伦寺属于吴哥文化较为后期的作品。</h3> <h3>在塔普伦寺主要的看点:就是树与石的千年战争。塔普伦寺生动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这800年来发生的故事,以及如此辉煌伟大的文明是如何消失在热带雨林当中的。那些树根和石头已经纠结了几百年,如今早已结为一体,再也无法分割,它们早已成为吴哥窟建筑和文化中的元素,成为吴哥窟历史的记录者和创造者。没有破坏,就没有创造。</h3> <h3>在像极人参的树根下留个影</h3> <h3>柬埔寨水果</h3> <h3>当地孩子一般5岁开始学着做生意,图中男孩今年8岁,会一口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他的理想是长大后当&quot;领队&quot;(导游)一会功夫他已在我们车上推销了三支竹箫。</h3> <h3>参观"大榕树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柬埔寨村庄。</h3><h3>村口有欢迎队伍。门口站了两排穿着民族服饰的女子和背着乐器的少年。</h3> <h3>弾奏木琴的村民</h3> <h3>接待我们的是位华裔后人,这位名叫&quot;帕拉&quot;的接待员把我们领到她家作客。</h3> <h3>制作银器的工匠</h3> <h3>他们制作的银器通过&quot;帕拉&quot;们以每克22元人民币的价格推销给游客。</h3> <h3>释迦果,一万瑞尔五个,相当于人民币20元。</h3> <h3>马路集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