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县城政府路保安公司旁有一条巷道叫北门路,沿着这条巷子一直往北走500米左右,便来到人们习惯称呼中的“城隍庙",实际这是一座名为"崇真观"的道观。但在社会上知其崇真观名的人少之又少,而城隍庙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我们也就入乡随俗称其为城隍庙。</h3><h3> 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后经明嘉靖三十三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四十五年三次维修扩建,建成左有乐善祠、右有广福寺相衬的庙宇轩敞,栋宇森严的建筑。</h3><div> 城隍庙红紫石牌坊大门内,一进三台五栋,由低而高,门厅较小,中厅、上厅宽敞高昂,几十根硕大的木樑柱由下向上望去,蔚为壮观。 </div> <h3> 城隍庙供奉的神称为“显佑伯"。</h3><h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始,为了稳固统治,保证社会稳定,除了重典治理外,还需要为老百姓建立起一种信仰,使人们有敬畏心理,便要求吏部指一人以神之名在各地设立城隍,并敕封京城城隍为"帝",开封等四城城隍为"王",府城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二品)",州城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灵佑侯(三品)",县城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四品)"。武平是县城,故设立的是显佑伯。</h3><h3> 城隍庙的显佑伯神像旁是慈惠夫人的神像,两尊神像大小如凡人,乌纱金冠,红袍紫裙,庄严慈祥,目神炯炯,栩栩如生。</h3> <h3> 明太祖朱元璋曾与翰林院学士宋濂在交谈中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立城隍的目的是教化民众,要民众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政权。所以在城隍庙几十根木柱上撰写了发人警醒的楹联:</h3><h3>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h3><h3>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是容人。</h3><h3><br></h3><h3> 反观自己难全是,</h3><h3> 细论人家未尽非。</h3><h3><br></h3><h3>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h3><h3>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h3><h3><br></h3><h3> 奸邪到此终无益,</h3><h3> 良善于斯却有荣。</h3><h3><br></h3><div> 正直聪明,善恶鉴观厘不爽,</div><div> 秋毫洞察,吉凶报应总无差。</div><div><br></div><div> 拜斯人必学斯人,莫糊塗磕了头去,</div><div> 入此庙便仰此庙,当仔细扪着心来。</div><div><br></div><div> 翘首一瞻,觉神目棱棱不禁落胆,</div><div> 躬身三拜,把自心问问且慢叩头。</div><div><br></div><div> 何必问吉凶,或是或非尔心岂无感觉,</div><div> 无庸少趋避,为善为恶神明自有显灵。</div><div><br></div><div> 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乃灭,</div><div>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乃昌。</div><div><br></div><div> ……</div> <h3> 说起建城隍庙(崇真观),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据我县中赤乡上赤村的几位老人说,上辈老人留下的传说,城隍庙庙址是原上赤张姓祠堂旧址。明朝初期,为争执这块地基,上赤张姓人与城北何姓人打官司,官司持久不决,张姓人便到城隍爷那里行香许愿,若能依理打赢官司,定将这块原张家祠堂旧址作为新建城隍庙用地。不久,官司决案,张姓人胜诉。张姓人信守诺言,献出地基,并筹措银两,偕同当地的善男信女一起建庙,又从本村深山中砍伐上好的樟木送到县城雕刻神像。此后的几百年来,凡城隍庙的大庙会,主事者必恭请上赤张姓赴会的长者坐首席,这已是约定俗成的事。据说有一年的一次庙会上,有一个不知情又不知趣的人冒冒失失地坐上首席,竟在席间被不知何物鲠喉,不得下咽。</h3> <h3> 新中国成立后,寺庙活动大都停止。城隍庙两边的乐善祠和广福寺相继荒废倒塌,被人占作他用。而城隍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粮食部门作储粮之地,安装谷仓放粮。六十年代后期,粮食部门统一建立粮库后,这里成了当地生产队农家肥料的储存地。城隍庙遭到破坏,加上年久失修,屋漏墙颓。</h3><div>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复苏,宗教信仰得到恢复,当地的一些热心人士自发地组织起“崇真观文物保护理事会",善男信女们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出力,修复了城隍庙,重塑显佑伯、慈惠夫人神像。城隍庙又恢复了旧时光彩。</div><div> 城隍庙的修复和恢复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一九九O年被县政府确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一七年十一月被省文物局公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即将为省政府发文确认。</div> <h3> 城隍庙恢复活动三十多年來,历届文物保护理事会都组织热心人士和善男信女们积极做好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不但逐步完善和修复了城隍庙的原来面貌,还筹措资金赎回原广福寺旧址,重建了广福寺。</h3><h3> 此图和上一幅图为重建后的广福寺。寺中供奉的财神菩萨、五谷大帝、土地公公三尊神像。</h3> <h3> 这是城隍庙恢复活动后在对面山脚下新建的观音庙。</h3> <h3> 城隍庙恢复活动以来,每年有三次较大的庙会:一是正月十三日的祈福活动;二是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城隍爷生日的祝寿活动;三是农历十二月十三日的还福(还愿)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时,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们带着美好的祝愿,挑着丰硕的祭品前来参加,热闹的场面很是壮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