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李培森》

岳贵春

<h3>高中毕业</h3> <h3> 纪念李培森</h3><h3><br></h3><h3>我与李培森从1950年上初中相识到2012年他去世,六十几年的时间里几乎都是在一起,其时间长度超过了我所有的朋友。虽然晚年没有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通信发达,彼此关心、思念、牵挂,甚至更为密切。李培森比我大五岁,入初中我还是少先队员时,他已经18岁,是共青团员了。中学的六年时间里,他学习努力、行为稳健、政治成熟。中学入党,受到同学的尊重和老师的信任。他一直是学生中的领袖。上大学我们两个又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系,以至于同一个班。毕业后又都留校工作多年。因而李培森对我的人生走向和个人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h3><h3>初中时,年龄相对差比较大,十八九岁的同学看我们十四五岁的同学幼稚无知,难以融合。我们属于弱势群体,是被领导者,甚至是被欺负者。到了高中三年我的个头超过了李培森,年龄达到了十七八岁,也懂事了。加之与李培森始终同班同桌,就可以与他平起平坐了。年龄和成熟程度的差异,我始终是被帮助的对象。他帮助我思想进步,要我克服只专不红思想,并且培养我入团。</h3><div>到了大学,相对年龄差虽然在不断地缩小,然而我思想上的单纯、政治上的幼稚依然非常明显。1957年春天我们是大二下期,我是三班班长,积极要求进步。正值这时党中央发出号召整党,让大家提意见,帮助党整风。我是团员,又是班长,理所当然应该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就在这时,李培森找我谈话,提醒我不要只凭热情,要看清形势,要实事求是。我确实是凭着一时热情,心血来潮,看不清形势。特别是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发表之后,就更证实了他说得对。使我在这次运动中不仅没有走错了路,同时使得我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div><h3>大学的几年里他始终关心我要端正学习目的,提醒我不要走只专不红的道路。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已经从政。他经常提醒我不要荒废学业,切不可眼光短浅,学问总会是有用的。特别是他鼓励我趁此机会好好学习英语,将来总会用得上的。并且语重心长地说“中学时咱俩都曾有过留苏的机会,但是都错过了。如今我干了这个,没机会了,就看你的了。”当着我从美国回来之后,他一再地对我说,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英语不可丢。将来会越来越有用。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一直教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不仅巩固了已有的基础,而且还有了很大的提高。</h3><div>念大学时,二三年级之后许多男女同学都在处对象,有异性朋友。大概在三年级的时候,他就和李敏学定了情。他见没人理我,我自己又无动于衷。他知道我性格内向,腼腆,有想法也轻易不肯说出来。于是他就注意观察我,看我和哪个女同学比较接近,或者他觉得哪个女同学比较合适,且有可能,于是他就主动找我。他知道我一碰到这个问题我就羞愧得不敢直言,他总是用引导的方式,问我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给我留有余地。其实我喜欢谁,他心里明明知道,为了给我留面子,总是他先说,而不揭穿我的内心活动而已。1959年元旦我们俩都在北京,眼看就要大学毕业,我这里还是无声无息。他把我找到他的住处。还是老办法,把他认为可能的人一个一个地问我。当着他点到我已经暗恋多年而自己又没有信心的一位女同学时,我反应异常。他当即无奈地说“还是我先给她写一封信吧。”当着人家不回信,不表示可否时,回到长春他又主动找上门去,终于说动了这位姑娘。当我看见了曙光的时候,我才敢于出面。</div><h3>几十年来,我个人的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没有他不关心的。后二十年,虽然不在一起,但是心心相印。彼此时时刻刻牵挂,直到他去世。</h3> <h3>1956年和岳贵春于吉林大学</h3> <h3>1957年和岳贵春在解放大路宿舍平台上</h3> <h3>1957年和刘海坤岳贵春于鸣放宫</h3> <h3>1958年和岳贵春于北京</h3> <h3>1958年和崔玉琢杨校刘海坤岳贵春于北京</h3> <h3>1958年于北京</h3><h3>李培森,崔玉琢,杨校,张友良,曲宝仁,刘海坤,岳贵春</h3> <h3>1958年于北京</h3><div>李培森,崔玉琢,杨校,张友良,曲宝仁,刘海坤,岳贵春</div> <h3>李培森李敏学夫妇订婚照</h3> <h3>李培森,李敏学,岳贵春和中学同学于解放大路宿舍</h3> <h3>1961年迎接中学同学留苏归来</h3> <h3>1993年岳贵春夫妇,东北师大田锡国夫妇欢送李培森去美国探亲</h3> <h3>1993年岳贵春夫妇,东北师大田锡国夫妇欢送李培森去美国探亲</h3> <h3>2011年岳贵春去哈尔滨探望李培森</h3> <h3>三位中学同学叙旧</h3> <h3>岳贵春为李培森讲述参加拜泉中学校庆盛况</h3> <h3>看过去的同学</h3> <h3>看过去的同学</h3> <h3>2014年秋季岳贵春为李培森夫妇祭墓</h3> <h3>2014年秋季岳贵春为李培森夫妇祭墓</h3> <h3>李培森弟弟陪同</h3> <h3>李培森外甥陪同</h3> <h3>安息吧,我的朋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