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甘亭街道南河头村恭迎三城隍掠影

惟善为宝

<h3></h3><h1>基本特征<br>1、在户县北乡迎祭城隍民俗活动中,城隍神没有固定的祭祀神庙,由各村轮流迎祭,它是我国古代城隍信仰中的一种独特形式。<br>2、在迎祭城隍民俗活动中,数村形成一个城隍社,这种地方民间信仰集体形式是非常独特的。三个城隍社也是三个文化圈,一社之内,通婚、贸易很多,往来非常密切。<br>3、各社内迎祭城隍都有固定的次序和路线,并且有很多规矩,比如“上村不会,下村不接”等,保证这一民俗活动历经数百年一代代传了下来。<br>4、迎祭城隍活动集体参与性强,影响非常广泛。迎神之日,迎送两村男女老少都参与进来,几乎每个人都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各司其职,为之忙碌。城隍神初到一村,社内所有村子都要敲锣打鼓去送钱粮;会爷之日,所有村子也都要前去烧香庆贺。<br>5、迎祭城隍规模宏大,内容非常丰富。它集中了地方民间信仰、宗教礼仪、商贸和各种民间艺术活动,既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全面展示,也是乡村的狂欢节。&nbsp;&nbsp; <br>主要价值<br>一、户县北乡迎祭城隍是一种独特的城隍信仰形式,它迥异于遍及我国大江南北的城镇城隍信仰方式,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城隍信仰和宗教文化极具学术价值。<br>二、迎祭城隍形式盛大古老,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br>三、在漫长的迎神历史中,三个城隍社逐渐形成三个独特的文化圈,这三个文化圈具有很高的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价值。<br>四、迎祭城隍活动是古老的地方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古老的锣鼓表演、梆子舞、夹板舞、马社火、血社火以及各种杂耍在迎神中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一带的锣鼓、社火非常有名,其中留南村锣鼓获得中华鼓王称号,这和迎祭城隍是分不开的。保护这一民俗活动就是保护古老的地方民间艺术。<br>五、迎神活动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它能够不断吸收各种新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一个文化积累过程,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br>六、这一活动道德感强,群众参与广泛,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nbsp;&nbsp; <br>相关器具<br>1、制品<br>(1)彩亭两座。亭子高六米左右,中间内径一米以上,内供奉城隆爷城隆婆之神位,上层是阁楼式屋顶,飞檐叠幛,五彩缤纷,下层外面以青器装成,称“青器亭子”。<br>(2)芯子社火数十台。将形式各异的铁杆(又称芯子)插在专用的社火方桌上,用彩色纸糊成花草树木,山水鸟兽等。<br>(3)万人伞。善男信女用各色布条做成,布条上刺绣着各自的名字,用来表达对城隍神的虔诚。<br>2、锣鼓队乐器<br>大鼓(牛拉鼓)两个;小鼓近百个;铙钹二百余付;龙凤锣架,共八件,二龙、二凤、二猴、二人,上挂四大铜锣,四小铜锣;夹板四个;梆子四个。<br>2、细乐队乐器<br>铜锣—面;木鱼一个:铜铃一个;梆子一个:小钹两付;二胡两把;笛子两管。<br>3、神器祭器<br>黄旗2面;高杆红灯2盏;万人伞1顶;日照子1面;檀香炉1个;摆放香蜡祭品的供桌1张;中锣2面;开道大锣1面;肃静,回避牌各1面;金瓜2根;大刀2把;神笔2支:钺斧2把;朝天镫2只;*(左右拳)龙木2根;杀威木2根;文官轿1座;屏扇2张;小鬼判官神像各一尊;乌梢鞭两条;城隍神轿1座;城隍婆神轿一座。<br>分布区域<br>迎祭城隍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在户县县城以北至渭河南岸的区域内。这里在地理上属渭河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境内的真守村新石器遗址说明,早在六、七千年就有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早期发源地之一。区域内多有五、六千人的古老大村,村落文化高度发展,是户县境内农业文明最为发达的地区。这里距古都长安仅三、四十公里,历史上属京畿之地。境内有汉代国家制币中心钟官城遗址和明代古建筑祁村公输堂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以及道安寺、胜光寺等古迹,文化积淀非常深厚。<br>适于农耕的自然条件和京畿之地的地优势共同构成了迎祭城隍这一种地方民俗活动的地理和人文环境。<br>迎祭城隍的村子在历史中按地缘形成了三个城隍社,渭河南岸一带十九村为一社,奉纪信为城隍神,称为大城隍社。十九村依次为:王守村、什王村、真守村、小王店、留南村、马营村、余姚村、三过村、祁村、渭曲坊、元村、定舟村、龙台坊、宋村、康王村、富村、梧村、兆伦村、凿齿村。往南,大官路东西二十一村为一社,奉韩成为城隍神,称二城隍社。二十一村依次为:崔村、坳河村、赵王村、小寨、西羊村、孝义坊、东韩村、郭村、东羊村、中北李伯村、文义村、牙道村、野口村、镇华威、显落村、秣师坡、南庆叙、韩旗寨、坡头、周店、南李伯村。县城附近,涝河东西十三个村子为一社,奉张宗孟为城隍神,称三城隍社。十三村依次为:六老庵、南河头、西坡、三旗、元王店、索家庄、晋侯村、陂头村、洪洞庵、宁羌、中原寺、百福村、皇甫村。</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