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八十年前,春城昆明翠湖之畔曾经诞生过一所传奇般的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它的原址座落在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h5> <h5><font color="#010101">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硝烟弥漫的华北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1938年2月,依国民政府之令,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共同组建的联合大学决定离开临时校址长沙,西迁入滇,经过长途跋涉于同年4月抵达昆明,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7月停办,北返华北恢复各自校名。</font></h5> <h5>西南联大在昆明八年多時间,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一座令人高山仰止的丰碑,创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迹!</h5> <h5>西南联大校训</h5> <h5>西南联大校歌</h5> <h3><font color="#010101">西南联大纪念亭柱</font></h3> <h5>西南联大三角纪念亭,寓意着西南联大由三校联合组建而成。</h5> <h5>冯友兰撰写的西南联大纪念碑文,闻一多刻书碑额。</h5> <h5>梅贻琦~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长</h5> <h5>梅校长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h5><h5>梅贻琦校长与叶企荪、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h5><h5>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如雷灌耳:叶企荪、陈寅恪、周培源、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吴大猷、吴有训、费孝通、华罗庚、冯友兰、朱自清、钱钟书、沈从文、闻一多、陈省身、吴晗……</h5><h3><br></h3> <h5>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为西南联大设计建造的校舍</h5> <h5>校舍一角</h5> <h5>西南联大图书馆</h5> <h5>反映西南联大生活经历的地雕群</h5> <h5>一二.一运动纪念广场 </h5><h5>1945年的昆明一二.一运动是以西南联大学生为主体,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内战,争取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国民党政府进行了残酷地镇压,有四名师生牺牲,伤者众多,被称为一二.一惨案。</h5> <h5>一二.一革命烈士纪念碑</h5> <h5>闻一多,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46年7月被特务暗杀。</h5> <h5>闻一多先生衣冠冢墓</h5> <h5>西南联大纪念馆</h5> <h5>西南联大坚持了教授治校、民主治校,学术独立、学术自由的制度。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保垒”之美誉。</h5> <h5>西南联大办学期间,时值物资紧缺,又屡遭日机轰炸,生活困苦不堪。师生们克服种种困难,共济時艰,结茅立舍,弦歌不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h5> <h5>西南联大~大师的摇篮,从这里曾走出了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八位二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赵九章、邓稼先等八人);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四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以及172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造就了教育史上的传奇。</h5> <h5>二院院士墙</h5> <h5>为纪念联大师范学院留在昆明(现云南师范大学)而立的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背面有梅校长题的“教学相长”四个篆字。</h5> <h3>杨振宁题字:中兴业需人杰</h3> <h3>🌹🌹🌹🌹🌹🌹🌹</h3> <h3>余言:参观西南联大旧址这天,恰遇寒潮抵滇,是今年昆明最冷的一天。寒风、小雪没有挡住我们的步伐与视线,更没能挡住我们的思绪,因为我们的身心是灼热的。</h3><div>联想到学贯中西、名闻遐迩的大师巨匠们在1949年后,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却惨遭摧残(以叶企荪、陈寅恪为最甚),文明遭贱踏,人格遭蹂躏,心中不由悲愤不已。</div><h5>西南联大仅存续八年,却创造了教育的辉煌,其影响延续至今,享誉全球!</h5> <h5>前排左起:孙建华、李路、肖鴻雁</h5><h5>后排左起:毛雷杰、陶军、张 强</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