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怀念母亲(二)</h3><h3> 聂春友</h3><h3> 母亲是勇于自我牺牲的人。一大家的生活负担放在她一个人身上,家里事无巨细,她逐一过问。我有时也劝她,莫要这样操心,她总是微笑着摇摇头,轻轻地叹息一声,不说什么话。我每次和妻子、儿女回老家看望她时,问她有什么事儿没有,她总是慈祥地拉着我的手说:“没事儿,没事儿。孩子,你们工作都忙,别老特意来看我了,我不想拖累你们,可我放心不下你们啊!有空路过家门口陪妈说会儿话就行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最体谅儿子,最理解儿子,多少年来没有依仗儿子搞过什么特殊,不管是我在公社、区、县,以至后来到了市里工作,从未给我找过麻烦。从母亲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无所畏惧,有了无怨无悔的勇气,只要咬紧牙关,一切困难都会有转机。</h3><h3> 1990年,我在南戴河开发区主持工作期间,为了提高南戴河的知名度,促进开发建设,加快实施“利用一线、开发一片、辐射延伸、滚动发展”的开发战略,首次举办“南戴河之夏艺术节”。7月26日晚,文艺演唱会开始的时候,我在主席台上发现年已80的母亲挤在人山人海的观众里看演出,我的心里颤抖了,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可是,我没有时间到母亲身旁,更不能给她老人家安排个好一点的位置。母亲虽然没有奢求,但作为儿子,我感到很内疚。</h3><h3> 1991年农历六月初六,母亲在南戴河过生日,我因忙于工作,竟忘记了这件事。妻子打电话找我,我仅在中午抽空回家,给母亲敬了一杯酒,但母亲还是非常高兴。1992年暑期,妻子慧儒接母亲到南戴河住了一个星期。我本想抽空陪老人到各景点看看,可是每天忙于开发建设和接待服务,早出晚归,竟没能陪母亲吃上一顿饭。1995年2月,我要去科威特洽谈一个项目,当时父亲病重,但两位老人还是坚持让我放心地去,不要我为他们分心。我到了北京,临上飞机前,父亲就去世了。从科威特回来,妻子到首都机场接我,我才得知这一噩耗。后来得知,是母亲极力主张不让家里人通知我的。到家后,母亲强忍着悲痛,劝慰我:</h3><h3>“儿呵,别太难过了,虽然没跟你爹见最后一面,但是你已经尽孝了,老人也知足了。”到家的第二天我去给父亲上坟,天上骤然落下一场大雪,我想,这也是天意吧。</h3><h3> 生活的重担把母亲柔弱的双肩压得有些驼了,她像一盏经年点燃的油灯,仍然散发着光亮。1996年,母亲身患血栓病,生活不能自理,慧儒和孩子们把老人接到南戴河住了一段时间。我只是在每天早、晚为老人洗洗脸洗洗脚,尽一点孝心,母亲却很不忍心,晚上更不让我和妻子陪伴。好在有女儿雁南、女婿晓东代为尽孝。在克君、助良等几位大夫的精心治疗和哥嫂们的周到护理下,母亲的病情才逐渐好转。</h3> <h3>1995年2月,我去看望父亲,也是我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h3> <h3> 母亲和我。</h3> <h3> 1986年,陪父母亲游览北戴河海滨及山海关风景区的留影。</h3> <h3>孙辈们给奶奶拜年、祝寿。</h3> <h3> 其乐融融。</h3> <h3> 1995年8月28日,我和曾经救治母亲的抚宁县医院李克君院长交谈。</h3> <h3> 值得宽慰的事有两件。一是1976年地震后,母亲患病毒性痢疾,慧儒和二嫂将母亲送到枣园医院,后又转到市传染病院,但母亲高烧不退,浮水不减,病情逐渐恶化,医院通知家里做好后事准备。弟兄们心里没底了,只好把老人转回枣园医院维持。但,奇迹出现了,李克君院长在出国前和付助良、杨绍贤、单荣贵等几位仁兄给母亲会诊,拿出一套治疗方案,使母亲终于病愈,又多活20多年。这是用金钱也买不来的呀!二是1986年国民从部队回家探亲,我和妻子慧儒、儿女国利、雁南陪着父母亲到山海关、北戴河旅游。这是父母一生中第一次和我们出去旅游,也是他们唯一的一次旅游。当时,父母虽然都是70多岁的人了,但走起路来特别精神,游兴很浓,并在天下第一关和望海长廊留了影。</h3><h3> 母亲用一片爱心操持着一个大家庭,对他人也是一片热心肠。1976年大地震时,我家房子也被震塌了。政府发给的救灾物品,母亲把自家分到的一份让给了邻居。从市里下乡到我村的知识青年小林,有一段时间住在我家西屋,母亲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问寒问暖,烧炕烧水。1958年,下放干部俞枢住在我家时,因是从北京来到农村,生活不适患病,母亲也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待他,熬药、做汤,无微不至。为此,俞枢回京后还特意来看过母亲。援朝回国的志愿军人王忠禄、湛国军在我家暂住期间,母亲也是待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转业到地方后还经常来信,寄家乡特产给母亲。邻居表叔家孩子多,他又在外地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母亲让我们哥儿几个轮流为他家挑水……三年困难时期,一位邻居向母亲借粮,母亲没一点犹豫,把家里仅有的十几斤高粱米全都拿了出来,而自己每天带着我们去村边地头挖野菜充饥。后来,又把祖传的一个板柜的铜赤子起下来卖掉,买些米面掺着瓜果和野菜度日。教育孩子要有爱心,母亲没有过多的言语,却用她的善举熏陶了我们。</h3> <h3> 2002年3月,与李克君院长参加市人代会合影。</h3> <h3>2018年春节前,我专程看望李克君院长。</h3> <h3> 2012年3月,与曾经救治我母亲的杨绍贤、付助良二位院长相聚。</h3> <h3> 杨绍贤、付助良二位院长在交谈。</h3> <h3> 母子情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