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最好的玩艺儿当数“小人书”了,那时,小人书几乎是我业余精神食粮的全部。在“小人书”演绎的“连续剧”里,孙悟空可以上天入地,诸葛亮可以呼风唤雨,水浒的英雄们可以大闹江湖。如今,童年的玩艺儿早就进了博物馆,成了故纸堆,变成了令人怀念的事,纵使存在,也只是作为个别人的爱好收藏,供大家忆古怀旧而已。</h3><div> 我对小人书有着独特的情结。</div><div> 小人书,又叫“连环画”,是我上小学时的最爱。小人书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对我来说,那时的小人书就是现在的电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学到的许多知识便是来源于那时的小人书。在我还没有读过四大名著的时候,就从小人书中了解到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虽然很肤浅,但毕竟给以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记得那时班上如果那一位同学有一本小人书,全班同学就会在课间围上里三层外三层进行欣赏,如果关系好,还可以借回家去看。自己也喜欢购买一些小人书,特别是成套的,如《铁道游击队》、《隋唐演义》、《呼家将》、《薛刚反唐》、《西游记》、《林海雪原》等,我都想方设法买回家,辉煌的时候我曾保存了上百本小人书,甚至还与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将自己的小人书拿到街上摆过小书摊,以赚些分分钱买冰棍吃,那时的感觉其乐融融。</div><div> 初中后期,随着出版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外卡通动画出版物的大量引进,小人书就逐步淡出了书店和书摊,现在的孩子耳熟能详的是美国的卡通片、日本的漫画片等等,就像他们喜欢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一样兴味不减,虽然包装精美,价格不菲,但其间的营养就很难恭维了。在现在孩子们的心里,已没有“杨子荣”、“邱少云”、“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人物,取而代之的是“奥特曼”、“机器猫”、“变形金刚”、“宠物小精灵”等这样的卡通形象,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很难再影响到下一代人,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悲哀。</div><div> 不可否认,与近年来兴盛之极的卡通出版物相比,小人书的内容和形式的确太陈旧。现代图文读物的内容,从魔幻幽灵到星球大战,从孤岛城堡到恐龙时代,花样不断翻新,再加上高科技的电脑制作,对那些追求视觉冲击力和喜欢新鲜、猎奇的新一代读者来说,吸引力会更强,连环画用老面孔与之抗衡显然力不从心。但是,与风行的卡通出版物相比,传统连环画在资讯的传递和想像力的发挥上或许有所不及,但就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珠联璧合而言,则远胜一筹。所以,本着对未来一代的正确引导,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进步相结合,创造出新时期的小人书,应该是现代创作人员考虑的问题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