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沙河崇鹤堂非物质文化遗产庆典

xqf

<h3>2018年2月27日,在章贡区沙河镇火烧垇萧氏祠堂隆重举行“崇鹤堂非物质文化遗产”庆典大会。</h3> <h3>庆典大会现场</h3> <h3>大会主席台</h3> <h3>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h3> <h3>茂普宗亲讲话</h3> <h3>小勇、群福、肖盛应邀代表崇义肖氏宗亲理事会参加了庆典活动。崇义扬眉、龙勾分会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庆典活动。</h3> <h3>参会的崇义代表与茂普宗亲合影</h3> <h3>沙河萧氏元宵祭祖</h3><div> 在赣州、赣县、信丰、万安的赣江江畔居住着一支兰陵堂萧氏后裔,他们祖祖辈辈多以放排网钓为业,长年漂浮在赣江水面,来去无常,行踪不定。然而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他们必聚至赣州东郊沙河口的萧氏宗祠崇鹤堂,在那里举行为期两天的隆重祭祖典礼。而后,又各奔东西,开始新一年的忙碌。</div><div> 元宵祭祖,是萧氏族中最大的族事。在上年的重阳节过后,萧氏族人就开始采购毛竹,准备扎制祭祖中的祭拜物,即一艘巨型的竹骨纸船。据说,这是五代时(907——960年)萧族的先祖——萧觉,在长沙马殷政权下,担任军巡大判官、兵部尚书时,代天子巡视而乘座的楼船模型。竹子买来后,择日在祠堂举行破竹开工仪式。三五天后龙船骨架扎好,便将骨架龙首朝外,纵搁于祠堂大厅右侧的长凳上,等到来年再进行裱糊。次年正月初三,开始对龙船裱糊,剪贴彩纸,制作纸人。由于这是制作龙船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开工前必须进行祭祀土地神的仪式。取一根长约1米的毛竹,将其一端扎上红纸,另一端插入地下。司仪人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先向祖宗神像磕头,然后抓起公鸡,一刀杀死,将血滴于竹端的红纸和“兵俑”等祭祀物上。在一片爆竹声中,仪式结束。萧氏族人的男子们开始在龙船骨架上剪贴裱糊。当龙船的最后工序完成时,已近元霄。这时的龙船,长5米,上下两层,幡旗招展。上层就座的是族人俗称的“老老祖”萧觉,周围是文武官员,下层两侧船舷有许多水勇,人物造型非常逼真。</div><div> 正月十三清晨,宗祠整理一新,香烟缭绕,一行人吹吹打打,来到萧族祖像的保存者家中,请出祖像,迎神入祠。将以萧觉为首的18尊祖先和神明的偶像置于祠堂的神台上。一同入祠的还有一幅清代同治九年绘制的水墨绢画中堂,它高挂在祖神后面的墙上。绢画浓墨重彩,内容是反映当年萧觉巡视的盛况。画中一艘巨大的龙船在江中行驶,船上萧觉端坐其中,旁边拥立文武众官,岸上许多甲胄鲜明的士兵在迎接萧觉的到来。</div><div> 正月十四,血祭祖神。凌晨三时,数名萧族壮汉拉耳拖尾掣一肥猪于祠堂前,在一片爆竹声中将猪宰杀,盛上一盆鲜红的猪血,抬到龙首前献给船神。然后又在龙尾挂上充气的猪尿泡,上书“收瘟摄毒”四字,以意镇邪及保佑平安。通过血祭后的龙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神物偶像。祭过龙船后,又割下猪的四只脚爪和嘴脸堆叠盘内,祭献祖宗神明。</div><div>  十五清晨,开始祭祖,萧氏各户一家大小,提着公鸡,携带香烛和用红纸包的瓜子、豆子、芝麻等五色种子,络绎不绝地来到萧氏宗祠。这一天,萧氏宗祠前面的空坪上插着许多红红绿绿房派旗帜,龙船身上还挂着红布。宗祠配有专事杀鸡的刀手,为前来祭祖的人杀鸡并将鸡血滴于龙首和其它祭祀物上。祭祖者先后有序,向龙船和祖宗神明敬香和行磕头礼,将五色种子撒向龙船,点燃爆竹。离开前,每人都可领到宗祠里发给的几个小饼或云片糕,喝上几碗冬酒,以得到祖宗神明的恩惠保佑。</div><div> 十六,是祭祖的最后一天。凌晨三时许,宗祠已是灯火通明,萧族子弟们将抬着龙船去河边火化,意为送老祖英灵上路。临行前,要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放入船内,这自然是一种仪式,由司仪人高声呼叫“拿包袱来”“拿被子来”,旁人则随声取来,呼叫人接物后示意放于船仓,又转身交给另一人,将物品放回原处。这项仪式结束后,几十名萧族子弟抬着龙船,打着旗帜,放起鞭炮,一路吆喝着号子,由一只青嘴鸭公领头来的江边,将龙船放在早已准备好的一堆干柴上,点燃柴火,龙船即刻烧化。此时,锣声嘎然停止,司仪人高声呼喊着每一位老祖神明的名字,最后又连呼三遍:“伙头将军,解缆起锚,开船罗!”众人应声齐跪,向龙船告别,然后起身倒退三步,转身返回宗祠。返回的路上人们默不作声,必须保持高度肃静。</div><div> 上午,还有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用最古老的抛卦占卜方法,决定来年由谁负责保管祖神偶像和绢画,只有中祷者才能够取得这种保存权。决定了“老祖”的去向后,除留下了三位“坐祠”的老祖神像外,族人便将其他神像装入神轿内,一路吹吹打打送到保管者家中。祭祖方告结束。</div> <h3>龙船</h3> <h3>绢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