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编(作)者按]</b><font color="#167efb"><u>上周末文学专栏发表的本人短篇小说《藕池河边人》受到欢迎,被几位高中校友转发,读者较多;而美篇网站也被编辑加精推荐。现将小说的主人公刘玉操的生活原型刘超的人生介绍给读者,从中可以窥见上世纪50-80年代军队复员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轨迹,了解到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人生磨难的根源;也可以让文学爱好者、研究者了解基于传统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下,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是怎样从生活原型中吸取营养塑造人物的。《藕》文中,除刘玉操因伤而癞的头部常年戴军帽这一情节是借用扇子拐肉食站工作人员、另一抗美援朝伤残退伍战士老郭的外,其余全部是从刘超的人生故事中取材的。</u></font></h3><h3> </h3><h3> “刘超同志!”</h3><h3> 在荣福大队,常见到社员遇到腿上沾有牛屎的刘超,就这样打招呼,作古正经,不含半点揶揄,他的回答也没丁点儿扭捏之态。尽管“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关系’”,但在乡下,我没发现对第二个人有这种称呼,比如遇见大队干部,社员们都称呼他们的职务,陈绍池叫“陈支书”,孙国荣叫“大队长”,杨玉田叫“杨(副)支书”,蔡建勋就叫“蔡会计”,民兵营长丁赢胜就叫丁营长,妇女主任乔培英就叫“乔主任”,连不脱产的贫下中农协会邱定华主席,大家也叫得挺认真。</h3><h3> 一个普通农民,当然不会得到这种礼遇。这应该算对刘超人生历史的一种尊敬。</h3><h3> 刘超原名刘新发,服役后改名,原在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程潜所属部队当兵,因为湖南和平解放而成为解放军,一起去当兵的黄超、李子荣也在这支部队。解放初年朝鲜战争爆发,三人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美国佬干仗。刘超嘴唇上挨过弹片,有次脑袋被炮弹片击中,脑浆都流出来了,因抢救及时而幸存。他最终跨过40万志愿军、4万美军和无数朝鲜军民的尸体,回到国内并被提拔为干部。</h3><h3> 他的这一段光荣历史,全公社两万多干部群众众所周知。公社领导认为,刘超的事迹是活教材。为激励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哺育一代新人,曾经多次安排他到各大队各学校去宣讲自己及战友们与美国鬼子作殊死斗争的事迹。尤其是中国人慷慨激昂地唱那首“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的歌儿的时候,他应接不暇,反复地宣讲撂倒、俘虏美国鬼子和缴获美国枪的史实。</h3> <h3> 我近距离地听过一次,战况不像在台上念上面给他准备好的报告那样豪迈,而是惨烈。</h3><h3> 那是一个夏夜,天气很热,大堤上铺满竹铺和睡椅,在周汉荣婆婆“窝瑞窝瑞”地喊风声中,人们三、五家聚成堆,交流本村本土的新闻,评论张家李家短。住在北间堤北面的桂姑娭踱过来,见我反复看满天星斗,告诉我:“天是一层蓝幕布,开天时,可以看见神仙。穿的衣服很漂亮的。”我就抢问:“恩郎家看到过吗?”她回答得很艺术:“要有福之人才行,我哪有格?希望你能够看见!”桂姑娭离开后,我感觉她这种想象很美丽,离开人群往北踱了二、三十米,就看到刘超睡在堤面竹铺上,这时,肖雨林央求道:“刘超同志啊,讲讲打美国佬的故事啰!”我极感兴趣,于是站住听。刘超不太愿意:“讲过好多遍哒。”肖雨林诱导他:“黄超是如何打死的?”刘超就答:“他猛,一直打到五次战役都没死,有天打仗,他在坑道里对身旁的战友说:‘子弹长了眼睛,不会打我的!’把头一抬,一粒子弹正中眉心……”</h3><h3> 这很有戏剧性,可以看见人的性格。但刘超不愿意继续讲下去。肖雨林再次诱导:“你说你当过伙头军?”“都愿意打仗,就轮流啰。”问一句答一句,刘超还是提不起兴趣。肖雨林又问:“美国鬼子的炸弹真有200斤重一只?”</h3><h3> 刘超突然将头侧转看我一眼,除曹育英、汤桃爹夫妇、黄志高等经常在一起歇凉的人,增加了我这名观众,居然就提高声音讲了:“那天值班,天麻麻亮,我就起床筹菜,美国佬的飞机这时候悄悄飞到了屋顶,我看见扔炸弹,赶紧卧倒,就听见一声巨响,把我震昏过去了,醒转来爬起来一看,连队营房被炸塌了,战友们全部报销了……”</h3><h3> “刘超同志真是命大!”肖雨林感叹,曹育英等人也附和,说些“大难不死,必有洪福”之类的话。我除了在心间感叹,还惊奇人类之间战争的残酷,战场上回来的人,真是九死一生。刚才桂姑娭所讲的神仙到底是虚幻的,就像月亮上面有吴刚和嫦娥一样,属于一种浪漫主义的虚构,而刘超的故事是现实主义的,这后者更让我怦然心动。</h3><h3> 刘超家离我家不到300米远,算是近邻,但因其是5队我们家是6队,并无交往。母亲倒是提起过一件往事:他家有喜事时我们家拿钱去贺过,但最近我娭毑去世和父亲做50岁寿诞,他们家都没来,为此,还埋怨过:“都说是‘礼尚往来’,刘超不来还人情,居然见了面好意思!”</h3><h3> 这种小事,对别人可以记恨,对刘超却似乎应该原谅。好几次我在田间劳动时,他从堤面上走过,周善祥、曹育英等社员就批评:“超老倌不是别的,就是打仗打出了脑浆,做事硬是缺少脑筋!”众口一辞,叹息连声。</h3> <h3> 刘超的经历乡邻了如指掌,他大约做过三件欠考虑的大事:</h3><h3> 第一件是脱军装回乡。刘超回国养好伤后,部队提拔他当了干部。他利用休探亲假在乡下和腊婶结婚成家,很快有了儿子冠军。后来,上面保送他上炮校学习,堂客却开始拖后腿:“如今和平世界又不打仗了,你干脆回来过几天安生日子算啦!”先是托人写信到部队催他回乡,后又带崽跑去军校动员丈夫,说他不回家她就不回家。学文化并不比打仗容易,同学中象他这种因肚子里墨水不多学习很吃力的还不少,“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之类的论调早有流传,刘超想到打仗没被打死的幸运和堂客一个人养育儿子的辛苦,就真的申请退学复员了,一辈子背了个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名声——很奇怪,说起此事,人们从不批评腊婶。</h3><h3> 第二件是他没在水利部门立住。刘超回乡后,出于对前线归来的军官的照顾,虽然是办的复员手续,公社还是推荐他进了水利机械站上班——吃公社粮,但乡下一般也泛称国家粮。他进去的时间不长,站党支部书记决定要教训一个喜欢提意见人。当时,基层干部打骂作风突出,和土匪无区别,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的邻居们讲起垸内彭伏秋、王桂芳、雍德宝、刘正操等四名干部(群众称“三条半扁担[ 一说是雍德宝、李继唐、杨长生、邱定华。]”)当年暴打群众的故事,仍然阴森恐怖:周子贵说过干部的直话,雍德宝想整他,不料他跑了,就改抓赵兵生的父亲,污蔑他说过:“梦见蒋介石就要回来了。”还喊过:“蒋介石万岁!”的口号。赵爹当然不承认,雍德宝就用一条粗木尺抽他的背部,当场打成三段。婆婆担心丈夫被打死,要他承认算了。赵爹终因惊恐、伤痛和冤恨交织而疯癫,不久后跌落水沟而死。吴长安也因故挨过雍德宝的毒打,雪天跪在冰上。在华容县新建公社前进大队的表兄刘道其告诉我,他就是因为湖南这边乡村干部恶得像土匪而迁往湖北省石首县的。农村干部这种打骂作风也漫延到了水利机械站,刘超哪里看得惯?他如今遇到了,就出面制止:“我们在部队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官兵都是教育为主,不能打人骂人,书记你这样对待下属恐怕不行,人民内部矛盾……”很快,刘超就被退回了大队。</h3><h3> 第三件是当大队干部被免职。刘超回大队后,担任民兵营长多年。文革末年,大队社员们在哑巴渡挑堤,工程接近尾声,陈支书早上要求当天内完工,心里是想在公社参加挑堤的各大队中争个彩头。这天,巧遇上面组织文艺慰问,社员群众都要求停工看节目,当时,在场的大队干部只有刘超,他感觉这种机会难得,早一天迟一天完工也不是什么大事,就作主放假,结果陈支书傍晚来一看没完工,大发雷霆,不久,刘超被免了职,回生产队下田干农活。</h3><h3> 下田不久后,刘超开始上访,要伤残军人待遇。这原本不成问题,关键是他当年回乡途中上厕所,残废证跌落车站厕所的粪池中,当时要赶车,也没找到工具捡,当干部比群众好过,也就一直没要这个待遇,现在,他又添了女儿冬秀、桂英和儿子小平、学军四个子女,而做农活确实比不上一个正经农民。接申请后,县民政局要他去原部队开证明,结果他外出跑了一趟,才发现时隔20年后,所在的部队撤销了,花了不少钱,连证人证言都没办来一份。民政局只能照章办事,刘超也无钱再外出跑证明,伤残军人的待遇总也要不来。</h3><h3> 1981年暑假的一天,回到故乡的我正好也没出门探亲访友,刘超像风一样地卷进我家,说:“春安,都说你文章写得好,请给我打一份报告。”我乐于从命,给他代笔向县民政局写了一份《关于申请解决刘超伤残军人待遇的报告》。我详细了解了他的战斗经历,简洁地将他嘴唇是哪次打穿插负的伤,脑浆又是哪次守阵地打出来的,如何在枪林弹雨中用手抓住电话线沟通前后方通讯联系(这一条恐怕不够真实,是电影中的情节)统统写上,又叙述了他丢残废证的经过,还问出了两个可资证明的战友姓名、住址,便完成了差事。</h3><h3> 过了几天在堤面碰见,他告诉我:“县里的干部说你的报告写得好啊!局长说要重新研究上报,可能有点希望了。”</h3><h3> 之后,每年探亲,遇到他总说县里向地区报了,总是批不下来。</h3><h3> 但刘超的伤残军人的待遇,终就还是在1986年批了下来。但刘超只享受了两个月,就不幸因肝癌病逝了。</h3><h3></h3><h3> </h3><h3> 2007.3.6.西丽园18街5号</h3> <h3></h3><h3> 【作者简介】吴春安,笔名尚笑、吴戈,1963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军校本科毕业,工学士。系原广州军区联勤部油料系统上校军官,二等功臣,广州军区知识竞赛冠军,广州军区后勤部1996年度手枪射击第一名,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退役从事证券投资分析,业余坚持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人生成果横跨军油管理、军事训练、新闻采写、文学创作、谱牒研究与编纂、歌曲创作、书报刊编辑、股市评论、儒学研究、旅行和命名,著述900万字,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另类博士。联系作者:微信shangxiao63,qq37585822。</h3><h3></h3><h3><br></h3><h3>▼恭请各位尊敬的读者转发,让作者花费心血写出的文章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