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话灯笼(原创)

青荷6681016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图:青荷</b></h1> <h1>  又是正月十五了,元宵节前,街上摆着的,挂着的塑胶灯笼已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让人眼花缭乱。但用竹篾或麻杆扎起、各具特色的手工纸灯笼已很难见到了。 </h1> <h1>  尽管塑胶灯笼色彩斑斓,式样新颖,但我对其还是喜欢不起来。 一个个硬绷绷的,上边装着电池,有开关控制,还伴有音乐。虽然很亮,但没有动感,虽然便捷,但没有灵气,虽有声音,但缺乏活力。 </h1> <h1>  孩子们提了塑胶灯笼,木无表情地穿梭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电池发出的光早已被街上闪烁的霓虹灯所覆盖,完全享受不到提传统纸灯笼,点燃蜡烛的那种乐趣。 </h1> <h1>  小时候,过完初一,就盼着十五。不为元宵,不为月色,只为了灯笼。那时,父亲会扎纸灯笼。正月初五以后,父亲就会备好篾条、细铁丝、广告色,再买几张白纸,抽个闲空,就在小院展露他的艺术才华。那时,我们兄妹都兴奋地围拢父亲,羡慕的看着篾条在父亲手中穿来穿去。 </h1> <h1>  不一会儿,一条“大鲤鱼”扎好了,这是小弟的;下一个“飞机”扎好了,是大弟的;“花蝴蝶”是妹妹的;“小白兔”就是我的了。大鲤鱼能摇头摆尾;飞机前边的风车能迎着风快速地打转;花蝴蝶能扇着翅膀;白兔身上用细碎纸条粘上的兔毛,风一吹呼啦啦作响,匠心独具、惟妙惟肖,真是好玩极了! </h1> <h1>  到了灯节那天,黄昏褪下了它美丽的华裳而大地露出了黝黑的胴体时,各家各户的孩子们便换上干净的衣服,女孩子带上美丽的头饰,纷纷倾巢而出。当蜡烛的火光在灯笼里点燃时,童稚的整个心房也被照得通亮。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在街上走着时,好似一条蠕蠕而动的火龙。火光在灯笼里窜动,孩子们的心也动动荡荡的;偶尔风来,灯笼的火舌歪向一边,一颗心也跟着“扑通”乱跳;走完全程而灯笼完好无损,便有一种胜利的满足感。如果不小心让火舌舔及灯笼而吞噬了它,那种跌足追叹的心情和着人们善意地笑声,也足以让人回味无穷。 </h1> <h1>  那时的正月十五,大都是自家扎的纸灯笼,元宵节的夜晚可真是各家各户艺术才华的展示会!谁家孩子提的灯笼扎的别具一格,就会引来行人的艳羡的目光,甚至会围拢过去驻足观看。你看吧,这时候灯笼的小主人那份自豪和兴奋溢满全身,幸福感爆棚!记得那年父亲扎的“鲤鱼”和“飞机”就十分抢眼,两个弟弟享尽了那份甜蜜和幸福,自豪的欢笑声也洒了一路! </h1> <h1>  现在呢?灯笼已经全面快捷式、自动化、现代化、模式化了,千篇一律,呆滞刻板,了无情趣。孩子们提着它,象带着一个跑了音的“随身听”。还有更惨的是,去年,前年、前年的前年一个个塑胶灯笼都还完好无损,今年再拿来用,连仅存一点新鲜感也没有了! </h1> <h1>  真怀念儿时的纸灯笼。</h1> <h3>文字摄影:青荷</h3><h3>编辑制作:青荷</h3><h3>(图片拍摄于光山县白雀园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谢谢观赏</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