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O-Tapu (怀欧塔普地热公园),梦幻的世界

小草蜡烛

<h3>怀欧塔普地热公园(Wai-O-Tapu Thermal Wonderland)邻近罗托鲁瓦。这片地热乐园到处点缀着令人兴奋的泥浆池、间歇喷泉和硫磺池。</h3><h3>最令我向往的是色彩斑斓又仙气袅袅的"香槟池"(Champagne Pool)。</h3><h3>除此以外,妖娆的魔鬼浴池和喷薄而出的壮观的诺克斯夫人间歇泉也各具特色,令人惊叹。</h3><h3>怀欧塔普地热公园众多独特的景点中还包括天然的彩色温泉、气泡翻滚的泥浆池、蒸汽腾腾的地面、广阔的全景风光、巨大的火山口,以及绚丽的五彩台地。</h3><h3><br /></h3> <h3>多年前看到一张魔幻的照片:一个镶嵌着橙红色边缘的碧绿的湖,湖面上云雾缭绕,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一定要去这里,我一定要拍摄这个名叫香槟池的地方。</h3><h3>此时此刻我终于站在了池边,那片神奇的橙色仅在咫尺之遥,我激动地在湖边奔行,从络绎不绝的游客离开的间隙中找寻最佳的拍摄角度。</h3><h3>然而每一张美丽的照片背后必有艰辛的付出,对于我们这种匆匆而过的游客来说把握时机尤为困难。</h3><h3>雨后的天空很美,森林郁郁葱葱,然而湖面上水汽太厚,风儿更是捣乱,不断地把蒸汽往最美的池边推送,整个湖面实在朦胧。浓浓的硫磺味熏得人难以呼吸和睁眼。</h3><h3>为了拍摄这里,我先后在不同的时段尝试了四次,且幸亏有老公相助,帮我观察风向。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很有限,稍一犹豫便失去机会。</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光影,因此色彩有些差异。</h3><h3>很多游客兴冲冲而来,却没有耐心等待,只能拍一张朦胧的照片而回。</h3> <h3>"香槟池"是这个区域内最大的一池泉水,直径、深度达60米。水温为摄氏74度,冒出的气泡是二氧化碳。</h3><h3>香槟池由900年前地热爆发所形成,水中的矿物质含黄金、白银、水银、硫磺、硫、砷、锑等。</h3> <h3>老公不仅担任摄影指导,还争分夺秒地帮我抢拍到清楚的到此一游照。</h3> <h3>紧邻香槟池的五彩台地是另一美妙仙境。其缤纷的色彩与美丽的天空和山峦交融重叠,天然而成一幅幅生动且变化万千的画卷。</h3><h3>照片正中热气腾腾的池水便是香槟池。</h3> <h3><br /></h3><h3>这里是普里柔斯梯形地带,是1886年特拉乌伊拉火山爆发将粉红色和白色梯形地带毁灭之后,这里的盐类沉积梯形地带便跃居新西兰之最。</h3><h3>从"香槟池"流出的水含有硅酸盐。水蒸发之后,硅酸盐沉积下来,形成了现在的梯形地带,至今已有900年的历史。</h3><h3><br /></h3> <h3>倒是这些线条隐约可见梯田的风采</h3> <h3>泥浆池是景区的一大特色,不过并不在景区内,而是在距离景区一两公里的地方,不要门票。</h3> <h3>调皮的泥浆咕嘟咕嘟地冒泡,此起彼伏</h3> <h3>泥浆形成的纹路煞是好看</h3> <h3>"魔鬼浴室"是一个边缘参差不齐的坑口。底部水的颜色绿的诡异和妖艳,颜色越绿,表明砷含量越高。</h3><h3><br /></h3><h3><br /></h3> <h3>诺克斯夫人间歇泉泉(Lady Knox Geyser)是景区的另一处亮点,它不在公园内,距离公园也就一公里多,可开车或步行前往。喷发的时间在每天上午10:15,持续约1小时,最高水柱可达20米,蔚为壮观。<br /></h3><h3>观众们陆陆续续前来,井然有序地坐在看台上等待泉水的喷发。工作人员等人到得差不多了便开始讲解,英语不好的人就只能听天书。</h3><h3>讲完后他往洞口里面倒一包类似硫磺的东西,接着你会看到洞口青烟袅袅,然后隐约传来水沸腾的声音。继而洞口慢慢涌出水来,越来越大,终于爆发,水花直冲云霄。</h3><h3>观众们由最初的好奇到惊讶再到兴奋,纷纷站起来与喷泉合影。喷泉的持续时间较长,不用担心错过合影,只是愈往后气势渐小。</h3><h3>表演结束以后可以继续回主公园,尽情体验这片神奇的地热世界。</h3> <h3>这是讲解的工作人员</h3> <h3>下面是喷发的整个过程</h3> <h3>这种紫色的野果很独特</h3> <h3>被硫磺熏黄的地衣</h3> <h3>"煎锅"平地以前是一个火山口,后被沉积物所覆盖,火山口还依稀可辨。</h3> <h3>"牡蛎池",是一处天然硫磺池。从木制的步道远远望去,颇像一个牡蛎而得名。</h3> <h3>"硫磺洞",从小路望过去,可以看到叹为观止的结晶天然硫磺。它们是由滚热的硫磺蒸气在倒悬的峭壁上冷却所形成。</h3> <h3>一株被硫磺染色后的大树上结了一朵蘑菇</h3> <h3>山崖也变得色彩斑斓</h3> <h3>这洞里的泥浆呈紫褐色,看起来怪吓人的</h3> <h3>"地狱口"的坑底是剧烈沸腾的泥浆。最近一次它喷发的高度达到了20米。</h3> <h3>藤蔓树枝纠葛缠绕,剪不断理还乱</h3> <h3>"魔鬼的墨水瓶",是一系列的泥浆池,水位根据降水量的变化而升降。其色彩来自地下的沸水所带来的少量石墨和原油。</h3> <h3>"彩虹口"是由于内壁上硫磺晶体和五颜六色的矿脉而得名。洞底沸腾的水面上浮着一层油膜。</h3> <h3>"雷霆口"是1968年地面塌陷而形成。它生动地展示了地表的不稳定性,在此游览,尤其要注意坑底起侵蚀作用的沸水。</h3> <h3>"鸟巢口"得此名是因为有些鸟类在洞壁筑巢,来自坑底的热量可帮助孵化鸟蛋。</h3> <h3>"魔鬼屋"是由地下酸性水造成地表塌陷所形成。这里可观赏到冷却的硫磺蒸汽所形成的黄色硫磺结晶。</h3> <h3>氤氲雾气缭绕在各处,如梦似幻</h3> <h3>我们住在森林环绕的公园里,对面便是罗托鲁瓦地热公园,可惜一场大雨袭来没能前往。</h3><h3>这是公园外毛利人的图腾雕像。</h3> <h3>雨过天晴,云层依旧气势恢宏。</h3> <h3>老爷车总是招人喜欢</h3> <h3>我们住的小木屋很温馨,价廉物美且方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