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早春 人文洛南——洛南古迹名胜写生团纪行之(二 )探访龙牙洞

木木

<h3>文字:木木</h3><div>图片:木木/画友</div> <h3>  龙牙洞,穿越数万年时空的呼唤……<br></h3><div> 距洛南县城北三公里尖角村的东河组,是洛河、石门河、县河三河交汇的地方。神秘的龙牙洞遗址就发现在东河组后的花石浪山上,因此,龙牙洞遗址亦称花石浪遗址。</div><div> 正月初十日一大早,写生团一行就来到了东河组花石浪山下,在县博物馆韩爱良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上山的蜿蜒小路,去探访遥远而神秘的龙牙洞。</div> <h3> 一路上大家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猿人,有人开玩笑说,别到龙牙洞时,突然从洞里钻出来一个猿人来。虽然是一句引人的玩笑话,倘若真有猿人从洞里出来,那不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吗?这样的话,那肯定是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头等大事。</h3><div> 作为洛南人,我很早就听过龙牙洞的事,但从未亲自到过龙牙洞,上山的途中心里充满了虔诚,好像一个信徒走在朝圣的路上。</div><div> 我从哪里来?人类从哪里来?这恐怕是每一个人都曾经问过的和曾经思考过的问题。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落伍。如今就要近距离的探访古人类生活的地方了,这怎么不令人激动呢?</div><div> 不知不觉行至半山腰,眼前便出现了一处峭壁,峭壁之下,一个高约四米,宽约两米的洞穴出现在了眼前,龙牙洞! 百万年前,洛南古人类生活的地方!当然,兴奋之余,并没有令人期待的古猿人从洞里出来欢迎我们。</div> <h3>  来到洞前,向内探望,深约八米左右,面积约二十平方米。爱良进一步解说到,这个洞相当于当时古猿人的一个“储藏室” ,97年西北大学薛祥熙教授带队挖掘中,发现洞内堆积有三层古人类居住面。可不要小看,就是在这个“储藏室”,挖出了石制器、打制的骨片、烧骨、刮削器、雕刻器及两栖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等3万多件,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早期猿人臼齿化石,被命名为“洛南人牙齿化石” ,这里生活过的远古人类也被称为“洛南猿人”。这一重大发现,不仅证明了洛南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且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代的空白,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当年,龙牙洞遗址发现和考古成果,也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h3><h3> 我一边听爱良解说,一边打量这个看似普通的“储藏室”,若不是爱良说的这么有实有据的话,我真的不敢信。</h3> <h3>  爱良接着说,除了这里以及我们昨天去的焦村和今中午要去的邢塬遗址外,到目前为至,在我们洛南发现的旧石器地点有300余处,采集到的各类石器制品约13000件。2011年11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检查我县旧石器遗址发掘工作后 ,无比激动地说“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其意义绝不亚于陕西兵马俑的发现。”</h3><div> “难怪有人说,走在洛南的田地上,一不小心就会踢出一件石器来”。</div><div> 爱良的话刚落,不知是谁又蹦出这样一句来,惹得大家一阵欢笑,这是作为洛南人无比骄傲和自豪的笑呀……</div><div> </div> <h3>  听了爱良的解说,手抚崖壁,所触之处,无不感到沉甸甸的。我的洛南竟是如此的凝重和厚重!我有什么理由不去了解她!热爱她呢!</h3><div> 龙牙洞前,极目远眺,晨光中的洛河水宛如一条明亮的练带,由西而东,从脚下静静地流过。这还是数十万年前洛南猿人所看到的那条河吗?无数的文人墨客无不曾搔头叹息,人生在世,弹指一挥间 ,而与天地山川相比,人类的延绵又何不如此呢?沧海桑田,桑田沧海,但沧海终归是沧海,桑田终归是桑田。天地有大道而不言,一条河流不就向我们昭示了一切吗?</div> <h3>  在这里,我思渺云端,听到了一声呼唤,它来自远古前,声音如丝竹,悠长绵绵……</h3><div><br></div><div> 戊戌正月十一曰夜冷砚池主雷霖写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