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国时期兰溪地籍实物图说一一以《兰溪实验县清查地粮纪要》为据(原创首发)

云泉

<h3>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浙江兰溪被列为实验县,由中央政治学校教授胡次威担任实验县县长,同时兼任浙江兰溪区(第四区)行政督察公署专员。胡专员兼县长到任后,雷厉风行,对县级地方行政架构进行大幅度改革。土地清理是胡县长一项重要改革事项,查地清粮运动深入贯彻,并取得成效。兰溪实验县是兰溪建县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事件,兰溪自唐咸亨立县,历代均受婺州管辖,至元贞元,兰溪升州,也是下州。民初,金华道尹驻节兰溪,亦几年离去。实验县时期,兰溪区驻节兰溪,且管辖金衢严旧属十一县,其行政格局及地位是兰溪历史上最高,且无后例。</h3> <h3>兰溪在明清时期多次修造鱼鳞册,有实物见证的有三次,即明万历年和清康熙年及清同治年,但也不排除其他年份编造过鱼鳞册的实例,由于文献缺乏,方志失载,对历代编造鱼鳞册的史实均需重新详证。实验县时期,兰溪对同治年编造的鱼鳞册进行补递,历经战乱,所幸大部分鳞册保存至今,列为地方文献宝藏。</h3> <h3>同治初年,太平军退出兰溪,当时民间土地交易的法定依据之一是契尾粘贴草契,成为所有权证。</h3> <h3>同治初年,兰溪城乡设立清赋局,由于明清历代鱼鳞册在战争中毁灭,对土地赋税重新清理和登记造册成为必须事件。凭条是这次清赋行动所给出的土地所有权证,所见年份均同治五年,月份则各乡村有异。虽然说凭条须在限期赴城局更换其他票据,但直至民国,许多凭条仍作为土地验据。</h3> <h3>图单是土地交易的附件之一,按规定须构成为土地所有权证的要素,但在实际土地交易中往往被省略或忽略,以致实物难见,尤其实用图单仍需觅获。</h3> <h3>民间土地交易完结后,卯簿(乡村主办粮赋专门人员)办理新业主粮额转移手续,发给推付作为新业主之凭据。</h3> <h3>土地交易中,旧业主将土地要素及交易内容开出一帖,经签字确认,交给新业主,作为向册书申请过户的凭证。</h3> <h3>太平军退出兰溪后,本地人口骤减,土地抛荒严重,浙南人囗移入兰溪垦荒殖业,归化定居。对于外来垦荒人囗发给执照,确权经营,亦是荒政良策。</h3> <h3>民国元年,浙江对土地房产交易征收不动产转移税。兰溪亦如之,但为期甚促。</h3> <h3>对民间土地交易,民元年发给私有不动产证书,作为所有权证,为期甚短。</h3> <h3>民二年,浙江新契纸颁发各县,作为土地交易权证。</h3> <h3>民十九年(1930),兰溪实行土地陈报,试图对民间土地权属进行清理,但为期不长,便无果而终。这次土地陈报行动为实验县大规模的土地清查提供借鉴。</h3> <h3>实验县对全县的土地进行比较彻底清理,并发放土地管业证,专门用通知书形式告知农民领证。</h3> <h3>农民领取土地管业证前,须填报申请书,经政府审核确认,才可颁证。</h3> <h3>实验县对全县土地清查后,经过一系列手续,最终将土地管业证颁发给有土地的农民手中,据此为凭,以此确权,贯穿至旧时土地制之终。兰溪的旧时土地所有权属实物图说大略如上,其中仍有缺项,曰后补续。关于兰溪旧时土地经营形态,不在此列。但历史上兰溪施行永佃制,土地经营形态复杂,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民、客田之分,有田皮田骨,大皮小皮之说,抗战后,政府强调大小皮合一,若干年后,缚于土地上的人们福祸就此植根,不可尽说也。(本文首发且原创,拥有著作权,若有转刊转发须付费或打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