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唐章新

<h1><b>  祖国的西南边陲七彩云南的省会昆明,往东南方向一百三十公里,是彝族哈尼族红河自治州的辖区,辖区里有一个唯一以佛祖命名的城市弥勒。说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应该都不太知晓。可是自从2017年上半年通了高铁,她就如同出阁的女子,渐渐向世人撩开了神秘的面纱。</b></h1><h1><b> 挚友津生小可夫妇独具慧眼,相中了这个宁静平和的小城,在位于弥阳的“依云时光小区”购买了一套四室两厅两卫的宽敞住房。并且通过辛勤的付出,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考察,订购,设计,装修等一系列的具体事宜。</b></h1><h1><b> 津生小可夫妇都是热心肠,他们感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们愿意把这里美好的一切展示和分享给大家,一年多来,这里已经先后接待了数十批,二十多位朋友的来临。</b></h1><h1><b> 来到这里,我们感受着情同手足的情谊,享受着美食,美景和静好的生活。听小可述说如燕子衘泥般打造着新居的场景。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感同身受......</b></h1> <h1><b>  “依云时光”小区,好洋气的名字,蓝天白云下,红色面砖的外墙装饰既养眼又不落伍。</b></h1> <h1><b>  小区花园内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梅花和玉兰花刚谢,樱花和三角梅又竟相绽放。没有污染,没有喧嚣,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当季的蔬果,安宁的生活,这样的日子,该有多美。</b></h1><h1><b><br></b></h1> <h1><b>  扣开大门,就是津生小可夫妇在弥勒安的新家。从当初杂乱无章的毛坯房,到如今宽敞明亮的四居两厅两卫,以及室内典雅大气的中式装修风格,无不让人耳目一新。这其中的心力,只有经历了才知晓。</b></h1> <h1><b>  主卧墙上悬挂的照片,是美丽的女主人熟悉而亲切的盈盈笑脸。让我们立刻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到家啦!</b></h1> <h1><b>  安放在玄关处的收纳柜和隐藏式搁板,既美观又实惠。柜上的数枝莲藕和莲花,莲叶。与厅内的莲花挂屏相呼应,感受着周敦颖老先生在”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意境。</b></h1> <h1><b>  一百四十多平米的居室内,灯具的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经过精心挑选的各种造型的原木色灯罩,为中式装修风格的定位增色添彩。</b></h1> <h1><b>  放两张大图,完整的浏览一下厅内的布局。</b></h1> <h1><b>  这套居室房型方正,客厅与餐厅都宽敞明亮,为了对应玄关处的莲荷装饰小品,此地的挂屏亦采用荷花图来作为两个厅的分隔。可升可降的格局既方便实用又典雅大方。</b></h1> <h1><b>  电视柜后的墙体留白,反而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极佳效果。简洁明了的中式家具与乳胶漆墙体融为一体,显得格外端庄。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两盆绿植,虽然因主人返京,没有得到两个月的眷顾,却依然含苞欲放显现着勃勃生机。空气质量极佳可见一斑。</b></h1> <h1><b>  客厅沙发边的这个阅览架,也是女主人淘换来的一件可心的物品。简洁明了的实木架,与周边的家具色彩十分接近。坐在沙发上就可随手翻阅各种书报杂志,十分便利。</b></h1> <h1><b>  二楼的位置,是这幢楼房的最佳楼层,三面环绕二百七十度的落地大窗,既能带来充足的阳光,又能观赏窗前四季各不相同的美景。坐看云卷云舒,迎送朝霞落日,时刻给主人带来愉悦的心情。</b></h1> <h1><b>  阳台茶几上的这套茶海,是女主人的最爱。无论是阳光明媚的午后,还是阴雨绵绵的秋日,约上三五好友端坐茶桌前,龙井红袍各偏好,淡中品味情更真。即使是独坐幽篁里,也别有一番情趣呢!</b></h1><h3><br></h3> <h1><b>  坐在大飘窗的窗台上,或观赏风景,或做沉思发呆状,享受生活享受当下,健康快乐每一天。也许就是抱着这样的宗旨,才让小可下决心来到此地。</b></h1> <h1><b>  餐厅的墙上,既有启功的关门弟子张志和抄录的唐代诗人窦痒的诗句:“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还有津生夫妇从埃及带回来的纸莎纸画“生命之树” ,浓浓的书卷气和异域风情与美食为伴,是怎样的一种境界!</b></h1><div><b><br></b></div> <h1><b>  书房虽然背阴,但是通过香椿木实木窗框的介入,带来了温暖的色调。白色清水墙面的应用,与室内的中式家具及房间的定位也都是搭配的。仿佛能够闻到笔墨纸砚的芬芳,有书籍为伴,这样的日子不会孤单。</b></h1> <h1><b>  考虑到朋友来此旅居的各种组合,小可采买了两架一米宽的单人床,便于可分可合。这不,为我们贴心打造的大床和大被褥,温暖舒适,散发着太阳的味道。</b></h1> <h1><font color="#010101"><b>  客卧内两件厚厚的睡袍,是小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她说早晚温差大,起夜时披一披可以抵御风寒。这就是“家”的感觉,让我们发自肺腑的感到温暖!</b></font></h1> <h1><b>  另一套客卧同样舒适温馨,1.8米宽度的大床,足够让你枕着明月与星星做个好梦。</b></h1> <h1><b>  津生夫妇的爱女吴未书写的楷书:聚沙成塔。</b></h1> <h1><b>  次卫面积不大,但是也巧妙地做了干湿分离。通过上下定位中部活动的盥洗柜完善了功能。另有小小玄机的是:盥洗柜反转过来,就是一面大穿衣镜。</b></h1> <h1><b>  一个小小的细节,反映的是主人对新居的热爱。燃气灶的灶架上,被精心地用锡纸做了保护。以免油烟的侵蚀难以打理。</b></h1> <h1><b>  钢筋水泥造就的房屋是冰冷的,是房子的主人给予了它新的生命。</b></h1><h1><b> 来到弥勒津生小可夫妇的新居,除了赞叹小可的巧妙构思,倾力挑选,辛劳付出后精心打造出的这样一套新居。更感受到他们为至爱亲朋提供了如此温馨舒适的第二家园的良苦用心。</b></h1><h1><b> 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晚年,不得不从心底里感受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更感谢能够与津生小可夫妇成为挚友,共同分享美好的夕阳红。</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