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花灯

游侠

编者 据网络文章介绍,兴宁的“响丁节”,比任何一个节日都隆重!在外的游子,往往没时间回来吃年夜饭,却都会千方百计的赶回老家过“赏灯节”。 <div>  “响丁节”前一天,村里的负责人会召集全村的男女老少,拿出大量的鞭炮(都是集资购),拆开包装,系在准备好的竹篙上,然后让村人扛着;请来舞狮舞龙的,敲锣打鼓的一起出发,去“接花灯”。其中,兴宁市松山下赖屋赏灯接花灯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典范。如果碰上同一姓的多个村子一起“请花灯”,那队伍就更加壮观!一面面庄严的姓氏旗以及一面面鲜艳的彩旗,在惊天动地的锣鼓声中迎风飘扬;雄狮与彩龙,随着鞭炮的轰鸣而欢腾跳跃! </div><div> “花灯”一般都是事先选购妥当,存放在镇上的“姓氏祠堂”,也会选择一个门面较气派的店铺来存放“花灯”。当“请花灯”的队伍来到存放“花灯”的地方,由村里德高望重者说几句吉祥的话儿,然后众多鞭炮齐鸣。在热闹的鞭炮与锣鼓声中,村里的两个“新丁代表”扛起崭新的花灯,往村里出发。所谓“新丁”,即是指前一年出生的男孩。前一年最先出生的男孩,则称为“丁首”,第二个则为“次丁首”。如果一个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新丁”,则由“丁首”与“次丁首”的家庭代表扛花灯;如果村里只有一个“新丁”或者没有,则由该村德高望重者替之。 </div><div> 在花灯存放地至村子的路途中,鞭炮声都不会停。因此,每逢“请花灯”,整条道路都会给铺上厚厚的一层鞭炮纸屑。当把花灯“请”回村里后,会将其挂在祖屋的祠堂,每家每户则会再次拿来自己购买的鞭炮,从祠堂开始燃放,一直燃放到自己家中,人们称之为“迎丁”(在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都读“dian”音的第一声。因此,“响丁”又叫“上丁”。)“响丁节”当天,每家每户都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作客,并且还会有众多舞狮舞龙的到该村进行庆贺。 </div><div> 为了招待亲朋好友,主人都会做一桌非常丰盛的“客家午宴”:酿豆腐、酿苦瓜、酿茄子、酿辣椒、盐局鸡、腐卷、红烧虾蟹……到了“响丁节”的晚上,全村的男性会聚在祠堂,一起吃晚餐。晚餐过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祠堂,向祖宗上香祭拜。上完香,大伙都来到围龙屋前的“禾坪”,一起燃放各种烟花爆竹;有的村子还会升放“孔明灯”。这些“烟火活动”过后,全村人会再次聚到祠堂,观看男同胞们的“猜拳”;有的人会一直闹到第二天。 </div><div> 2月25日(正月初十),小编也是首次与家人一起到兴宁叶塘镇参加"请花灯"活动! </div><div><div> 摄影人: 游侠</div><div> 2018.2.26</div></div> <h3>多谢收看,欢迎转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