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在美篇:萝卜皮蒸饺 好吃没商量

乐婆婆

<h3> 话说我们吃的东西相互之间其实都是"亲戚"关系。</h3><h3><br /></h3><h3> 馒头和包子是两兄弟。 饺子是包子的儿子。大儿子是馄炖,二儿子是水饺,三儿子就该是蒸饺,如果往下排,老四就得是锅贴,老五是虾饺⋯⋯😄😄</h3><h3><br /></h3><h3> 这可不是说相声,各地对饺子的叫法不一样。山西把饺子叫做"扁食",山东不少地方把饺子叫做"包子",他们把皮包肉馅儿的食物都叫做包子。包水饺叫包"包子",包包子叫包"大包子"。</h3><h3><br /></h3><h3> 不管咋说,包子是饺子的老子这点毋庸置疑。</h3> <h3> 中国人对吃饺子的热爱程度可以用"狂热"来形容。江南的馄炖店多得数不清,北方的大娘水饺也是在全国各地开的风生水起。还有什么宫廷御饺遍布大江南北。</h3><h3><br /></h3><h3> "歪果仁"到了中国,对这种皮儿包肉的食物是怎么也弄不明白,在大快朵颐之前,他们总是左看右看,在沉思中找不到答案"这肉糜是怎么进到皮里面去的?"也难怪,毕竟他们进化的比较晚,很多事儿想不明白也算正常。</h3><h3><br /></h3><h3> 别管弄得明白不明白,没耽误吃。他们对韭菜馅儿,白菜馅儿,荠菜馅儿,芹菜馅儿,萝卜馅儿,肉馅儿,鱼馅儿,虾馅儿⋯⋯那可是来者不拒,上多少吃多少,恨不能舔盘底儿。你想,他们哪里吃过这么可口的美食呢?</h3> <h3> 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吃饺子也更讲究了。许多美食达人就把饺子皮做成五颜六色的。比如:用甘蓝和面把饺子皮做成紫色的;用火龙果和面把饺子皮做成红色的;用青菜汁和面把饺子皮做成绿色的;用南瓜泥和面把饺子皮做成黄色的⋯⋯</h3><h3><br /></h3><h3> 这些都体现出人们在生活品质上向"精细化"发展,对啊!你想,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不就是在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下得以发扬光大的吗?</h3><h3><br /></h3><h3> 我家也是一样,喜欢吃饺子。年还没过完,今天吃什么?吃蒸饺!大白菜肉馅,用萝卜皮包蒸饺。老伴一听,可支持啦。清早就去菜场买回来大萝卜,等着我大显身手呢!啥也别说了,到了这个当口,我挺直腰杆,摩拳擦掌⋯⋯😄</h3> <h3>  白萝卜洗净,用快刀切萝卜,最好是1CM左右的宽度,把萝卜切成薄片。我的刀工显然不太行,宽宽窄窄的把萝卜切成了片。</h3><h3><br /></h3><h3> 切成片的萝卜放到锅里煮熟,用漏勺捞出沥干,晾凉备用。</h3><h3><br /></h3><h3> 大白菜洗净剁碎并挤出汁水后,和肉糜,盐,葱糜,姜糜,香油,五香粉拌匀均匀备用。</h3><h3><br /></h3><h3> 萝卜皮做饺子皮把大白菜肉馅儿包起来上蒸锅蒸熟就可以开吃啦!</h3> <h3>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做萝卜皮蒸饺,开始心里没有底,没曾想操作了一下"一炮而红",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我自然心里美滋滋滴。😍</h3><h3><br /></h3><h3> 饺子的身世可不简单呐,作家魏新的《好吃不过饺子》这篇美文就把饺子的前世今生解释的滴水不漏,关于包子和饺子是亲戚也是他提出来的,只不过被我"光大"了一下。😄作家梁实秋是个老北京,他也写过《饺子》的美文,还告诉了我们过去北京人管饺子叫"煮饽饽",您看,咱又长知识了不是?⋯⋯</h3><h3><br /></h3><h3> 不用面粉做饺子皮对糖尿病人比较有好处,因为白面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食后会使血糖快速升高,萝卜皮取代了面粉,使糖尿病人在春节期间不影响吃饺子,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好方法耶。</h3><h3><br /></h3><h3> 好了,不聊了。还是说说萝卜皮蒸饺有多么好吃吧,如果想知道其中的滋味,不妨亲手下厨做一次喽。</h3> <h3><br></h3><h3><br></h3><h3><br></h3><h3>歌曲 九月九的酒</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