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爆竹声中一岁除,</h3><h3>春风送暖入屠苏。</h3><h3>千门万户曈曈日,</h3><h3>总把新桃换旧符。</h3><h3>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元日》,形容了除夕时的热闹景象。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h3> <h3> 今天是除夕,明天就是全新的一年了,外公做完谢年的程序,在院子里放了烟花鞭炮,然后关上大门开始吃年夜饭了。全家人围成一桌,开心地一边聊天一边吃饭,好不热闹!看,这一大桌饭菜可丰盛了!</h3><h3> 为什么要谢年和关门过年呢?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或366天,也就是一年)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大家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这就是"守岁"的由来。</h3><h3>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这个习俗慢慢地就变成了"拜年"。</h3> <h3>这是我最喜欢吃的菜——芋头饺子,光是看着就觉得很好吃呢!</h3> <h3>十二点一过,就是春节了。新年一到,衢州城里就到处一片热闹的景象……</h3> <h3>水亭街是春节值得一去的好地方,你瞧,在水亭门广场上,以信安湖面为背景,水亭门古城墙为幕布,一场"迎新春·灯光秀"点亮了夜空,是不是很壮观?</h3> <h3>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