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家乡涞源位于太行深山区,虽距北京、保定不过一二百公里,又有飞狐古道穿境而过,但与平原地区相比,涞源在上个世纪的六十七年代是那样的封闭与落后。六十年代,在国际形势的影响下,为响应国家领导人号召,全国数十省份建立起了“三线”工厂,重庆、攀枝花、六盘水等后来发展成大中城市的属于“大三线”,分布在涞源境内的新华厂、凌云厂、红光厂、卫星厂等属于“小三线”。按照上面规定的三线工厂“靠山、隐蔽、分散”的要求,这些三线工厂基本都坐落在深山区。这些工厂的到来曾大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让山区的百姓知道了城里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然而时代的变化又是那样的迅速,“小三线”的工厂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市场经济冲击等多种因素,大多数都合并改制或破产倒闭。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当时留下的一些建筑,来回忆昔日的峥嵘岁月。</h3> <h3>我们此次造访的新华厂子弟学校位于河北省涞源县仝川村,新华厂又称9113厂,主要生产82迫弹的引信和传火管,工人大多来自东北、石家庄及保定。</h3> <h3>位于西沟的工厂厂房</h3> <h3>厂房内部宽敞明亮 由此可见当年的规模</h3> <h3>西沟的又一厂房</h3> <h3>距厂房数十米的东侧,坐落着三层的新华厂子弟学校,是我们此行见到的最好的建筑。</h3> <h3>学校围墙已有豁口,上面书写着“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h3> <h3>如今的校园已人去楼空,院子里甚至堆砌着尾矿废渣。</h3> <h3>我们在教室黑板上看到了许多这样的留言“某某某于哪年哪月哪日重访新华厂子弟学校”应该是当年在这里上过学的学生,又来回忆他们的青春岁月而留下的痕迹。</h3> <h3>某某某</h3> <h3>顺阶而下,我们来到了东面的院落。</h3><h3><br></h3> <h3>这边的房子似乎更久远,也更破败。</h3> <h3>从东门回望学校。</h3> <h3>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挂图。</h3><h3><br></h3> <h3>从学校向东南行,我们发现了一幢非常有年代感的房子。</h3> <h3>没想到房子里面还住着人。</h3> <h3>这也是学校的房子。</h3> <h3>紧挨着的是当年的工厂家属楼,现在看来,仍有不少人居住。</h3> <h3>从新华厂出来上108国道,向西行几百米,就到了张石高速涞源东收费站,高速公路的贯通方便了山区百姓的出行,但新华厂的繁荣却一去不返,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亲历者,或许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就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一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