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戊戌狗年正月初十,趁着初春的暖阳,约三两爱好相同的朋友,一同前往薛村古寨去探宝……</h3><h3><br></h3><h3> 对于古寨的印象,仅仅来自《图说韩城》里郭宗义老师的图片,向往那一抹夕阳下的安宁,向往那一份久远的乡土记忆……还好,朋友中有人去过,从县道一路向东,寻找魂牵梦绕的黄河滩边薛村古寨…… <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薛村古寨</b></h3><h3> 薛村东寨又名坤凝寨 .建国后改名建龙寨,位于省村镇薛村南1公里偏东。三面为险崖,西面为城壕,西南角有城门。现寨中居民已全部迁出,其建筑物及井、碾俱存。</h3><h3> </h3><h3> 薛村中寨又名中兴寨 ,位于薛村南1公里。南北为险崖,东面有城壕,西南角和东南角有城门。西北角外侧为公路。寨中有明代山西平阳知府李灿故居和祠堂。现寨中居民已迁出,井、碾及诸建筑物尚存。</h3><h3> </h3><h3> 薛村西寨又 名西河寨,位于薛村南1公里偏西。东、南、北三面为险崖,西连土原。南北长150米,东西宽60米。《韩城县续志.卷七康行侗纂》载:“崇祯九年正月初三日,薛曲即薛村,西河寨生员薛芬等守全。”现寨中已无人居住,井碾及部分建筑物尚存寨墙已毁,仅存长35米宽1.7 米的东北向砖洞门。门额刻“西河古砦”,款题“道光四年( 1824年)蒲月合砦重修。</h3> <h3>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厚厚的黄土门洞,顺延而入……</h3> <h3>顺着这条不宽的土路,蜿蜒前行……</h3><div> </div> <h3> 走了不远,看见一排整齐的窑洞,看起来像是有人居住过,到后边碰见村里乡亲介绍,这是曾经生产队的牛舍,也算是对具体用途有了解释……</h3> <h3> 走了大概一里路左右,不远就看见黄河湾里安静的水面,其次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好大体面的老宅,待我们前去一探究竟……</h3> <h3>朋友老七发现的瓦当,</h3> <h3>朋友老七发现的老方砖,地面上保存完整的没有几块,挑了一块完整的拍拍,</h3> <h3> 侧面厚重一砖到顶的墙壁,就这间老宅保存完好,大门上锁,推开门缝,依稀可以看见房顶横梁的精美莲花雕刻……</h3> <h3>精美的雕花驮墩</h3> <h3> 贴着侧墙的墙根穿过,一副山门横在眼前,门楣对联对仗工整---</h3><h3><br></h3><h3>子孙绳绳奉祀长,<br></h3><div>高祖烈烈诒“yi”谋远</div><div>佑我后人</div><div><br></div><div>感叹先人们对后代的无限庇佑……</div><div>诒 [yí]</div><div>诒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yí、dài。形声,从言,台(yí)声。(dài)本义:欺骗。有赠与,给与的意思。《左传·文公六年》等均有相关记载。</div> <h3>穿过过廊,正面又是一副对联门楣,</h3><h3>上书</h3><h3>祀肇河东堂傋"gou"韩</h3><div>封传唐史箕裘宋</div><div>源远流长,</div><div>大概意思是讲述薛家唐朝自河东迁徙而来,</div><div><br></div> <h3>祀肇河东堂傋"gou"韩</h3><div>封传唐史箕裘宋</div><div>源远流长,</div><div>下联,具体意思请朋友们考证</div><div>箕裘</div><div>[ jī qiú ] 基本释义:《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孔颖达 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div><div><br></div><div>堂构 [táng gòu]亦作“ 堂搆 ”。 1.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2).房舍。(3).比喻门户派别。</div> <h3> 《雪芹说史》朋友,少梁城外雨飘摇,实时百度出来的含义,和字体校正。</h3> <h3>《雪芹说史》朋友,少梁城外雨飘摇,实时百度出来的含义,和字体校正。</h3><h3>箕裘</h3><div>[ jī qiú ] 基本释义:《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孔颖达 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晋书·陈寿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 宋 楼钥 《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为儒,青箱袭箕裘。”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童儿暗毒》:“愿爹爹百岁寿高,养童儿箕裘承绍。” 欧阳予倩 《晴雯补裘》第二场:“ 贾母 :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div> <h3>《雪芹说史》朋友,少梁城外雨飘摇,实时百度出来的含义,和字题校正。</h3><h3> 堂构 [táng gòu]亦作“ 堂搆 ”。 1.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2).房舍。(3).比喻门户派别。</h3><div>出处</div><div>《书·大诰》</div><div>详细解释</div><div>亦作“ 堂搆 ”。 1.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孔 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意谓父亲要盖房子,并已确定房子的盖法,而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后以“堂构”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公祗服弘业,克丕堂构。小乃不敢不慎,大亦不敢不戒。” 宋 范仲淹 《田公墓志铭》:“二子……并克奉堂搆,有能政于四方。” 清 黄宗羲 《明司马澹若张公传》:“俟疆宇廓清,再完堂构,未为迟也。”</div><div>(2).房舍。 晋 陆机 《叹逝赋》:“悼堂搆之颓瘁,慜城阙之丘荒。”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他风流慷慨世间稀,选胜诛茅堂搆美。”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淮南宴客记》:“偕同事数友,诣其宅,堂构爽垲,楼阁壮丽。”</div><div>(3).比喻门户派别。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夫 周 末诸子,生与 孔 氏同时,各从其志,自立堂构。”</div> <h3> 老宅《薛家祠堂》的内景,依然可以辨明当年的子孙绵延与富裕</h3> <h3>老宅《薛家祠堂》的内景,依然可以辨明当年的子孙绵延与富裕</h3> <h3>老宅《薛家祠堂》的内景,依然可以辨明当年的子孙绵延与富裕</h3> <h3> 出了古寨东南角薛家祠堂,一条古石板路赫然出现眼前,散落的大块石头依然默默记录着曾经的车来车往……</h3> <h3> 一行三人,慢慢走出祠堂,在古村落里巡回走动,随手拍了一些门楣和房屋……</h3> <h3> 老旧的古宅,静静的矗立,讲述着古村落的百年沧桑……</h3> <h3> 曾经毛主席时代的革命标语……</h3> <h3>曾经农耕文化的代表劳动工具,牛马车,已经废弃不用,紧靠着墙壁完整的存放着……,静静的讲述着曾经的辉煌……</h3> <h3> 韩城人最讲究的门楣,春满园,寄予主人的美好愿望和憧憬……</h3> <h3> 朋友说,上次来时候是一个完整的村寨,但,这次,由于村里的问题,大肆拆除,保留的已经很少了,不断的在感叹,直呼“可惜可惜”……带着深深的遗憾,我们三人继续前往下一个古寨,薛村东古寨。</h3><h3><br></h3><h3>朋友老七的配诗如下:<br></h3><h3><br></h3><h3>薛宗迷失</h3><div>残垣断壁蒿草生,</div><div>石碑老瓦遍地横。</div><div>薛祠宗庙道光建,</div><div>辉煌已去荒烟冷……</div><div><br></div><h3><br></h3> <h3> 朋友领我们从东寨子后边土崖边进入,远远望去,好一个天成的堡垒!四周都是高高的齐楞的土崖,唯后山有一条土道可以出入,前门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砖拱城门洞,我们深深的赞叹薛氏家族先人选址的学问!!!</h3> <h3>古寨险要的地形,浑然天成的堡垒……,坐落在一块天然的黄土平地上,四周都是四五十米高的天然土崖,易守难攻……</h3> <h3>砖拱的城门洞已经长满了荒草,看起来很有沧桑感……</h3> <h3>城门洞内部砖砌的严丝合缝,无不显示出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h3> <h3>在砖土接茬的地方,用粗大的圆木搭建,猜猜也是可以想节省一些砖头吧……</h3> <h3>城门洞入口处,内部窑顶已经开始坍塌,一大块一大块的黄土坍塌,没有人居住也没有人维护,慢慢记录时间和岁月的痕迹……</h3> <h3>古寨西头高坡上一处残余的山墙,在落日余晖下安静的守候,讲述着这片土地的过往……</h3> <h3> 两堵残余的土墙,院落里古树上的喜鹊窝,相互搭配,给这个古寨带来些许的生机……</h3> <h3>古寨北头的照壁,也已经埋没在一片荒草中……老树依旧不离不弃的陪伴,相互依偎,相互安慰……</h3> <h3>古寨东头一堵断墙,站在宽阔的墙背旁,东眺黄河,如衣带般的奔流不息,记载着薛氏祖先曾经的文明……</h3> <h3>曾经的古寨巷道,如今已荒草萋萋,依旧还能看出曾经的笔直,那,也是家的守护!</h3> <h3>古寨西侧崖边,一个厚重雕刻精美的照壁,可惜,里边有用的东西已经被盗挖,未曾知道是什么宝贝……叹息,无人保护,流失一些有价值的宝贝也是可叹……</h3> <h3>古寨里一个石头轱辘,也看不懂是什么用处……</h3> <h3>保存算是完好的老宅……</h3> <h3>风雨飘摇遗落下来的夯土墙,也在默默的记录着岁月的沧桑……</h3> <h3>古寨遗留下来的石碾子,几乎快要磨平的碾槽,静静的讲述着主妇们曾经的操劳……</h3> <h3>古寨一角的拴马桩,韩城当地的土沙石雕住,已经分辨不出造型,依稀辨认,仿佛是一个莲花造型……</h3> <h3>在古寨老宅的墙根下,发现一块残缺的房屋奠基石,大概辨认,乾隆三十三年,其他没有辨认清楚……</h3> <h3>古寨里房屋的山墙,还在屹立不倒……</h3> <h3>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韩城人,发扬韩城文化,保护韩城古建筑,古文明,需要我们一起去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