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昔抚今话乡愁

梁田

<h3>  为祝贺凤池村发小乡亲越来越兴旺,特作此篇《追昔抚今话乡愁》做为小礼物奉上,希望能给大家多留几分乡愁,更加喜爱生养自己的故乡。 <br>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一晃五六十个秋冬过去了,我们都成了爷爷奶奶级人物。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物似人非,不变的是我们都是凤池人,永远不忘故乡情。让我们重温一下家乡的往事吧。☀🌙✨⚡ <br>一、田螺穴 中国民间有田螺姑娘的传说,凤池则有真实的田螺穴。村誌记载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漳州梁氏三兄弟身背祖宗骨灰逃难来到凤池山生息繁衍,把祖宗骨灰埋在下寥大wu田当中一形似田螺的小土石堆里。这小土石堆虽不象墓,但它是凤水宝穴。扫墓不能用锄头之类工具,只能拔拔杂草,以免伤到田螺。现在每年清明节梁姓后代贞彪等还有去给祖宗扫墓。风池村最早为梁姓住民,后来陆续有林姓叶姓等融入成了乡亲。 <br> 二、对面山 对面山曾经是我们村(生产队)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队部食堂礼堂大家一定印象深刻,那时候晚上经常在队部礼堂开会、学习、唱歌,在食堂聚餐吃饭。队部礼堂现在虽然还在,但几度变迁已不完全是原来模样。现在出租做仓库和做豆腐人居住了。七十年代初的对面山有棵大樟树还记得吗?每年盛夏时节,树上知了总是叫个不停好不热闹。树下拴着牛,旁边还有几块天然的大石头。我们经常在这地方捉知了、蜻蜓和捉迷藏。后来樟树王卖给马尾船厂做船,大石修过溪水库堤坝了。卖树的钱一部分用来建造了做米厂和“新家依弟”店子,从此结束了我们刮风下雨要去四队(西岭岭下),闽侯浦里青竹镜等地做米的历史。再后来没人做米开店子,米厂房屋年久失修倒塌了,直到2009年在这原址盖起了凤池镜。离大樟树五六米左右路边种上了一棵榕树,现在这棵榕树已枝繁叶茂成了一处景点。夏天好乘凉🌴四季停车场🚗 。对面山我最得意的一件事,发生在七O年,我上小学六年级时。有一天在队部礼堂与福州五七中学分校(福州幼师文革后改普通中学)学生打乒乓球,结果我的猛烈扣杀把他们打的一败涂地。他们说没想到乡下孩子还有这球技。他们哪想到我们乡下孩子平时用的是门板加长板凳练就的球技,今天用他们标准乒乓球球桌球拍,就象在田埂上骑行的自行车上了宽敞平直的马路,怎能不如鱼得水般尽情发挥呢?不打不相识,后来我还带他们掏鸟窝捉泥鳅成了好朋友。 <br> 三、后门山 后门山当时有村里最大晒谷场,有好几株大棵相思树。水稻收割季,常用稻草编织成草绳挂在树上荡秋千。为了防止绳断受伤,在能荡到的地方辅上一层厚厚的稻草。可见,那时的小屁孩风险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是杠杠的!👍后门山谷埕可是多功能场地,不仅晒谷物,也经常在此放映露天电影和其他文艺演出。不晒谷物时简直就是“儿童乐园”,跳绳踢毽拍皮球打陀螺。夏秋收获季节过后还是放鸡鸭,挖蚯蚓的好地方。谷埕正月头是学骑自行车的好日子,不少发小自行车还是从这里培训出来的是吗?现在晒谷埕已面目全非,北面建起了气派的新村部,谷埕旁边大仓库牛栏等已不复存在,只有南面当时晚上值班遮风挡雨的厝子还在,给人留点印记。后门山我最恨的是夏收中午难得刚躺下午睡,宝华她爸就大喊下雨了下雨了,吼叫声传遍全村,连水壑的风英他们也听得到。真实版“通讯靠吼”啊!😄虽然午睡泡汤了还得义务加班收稻谷,一厘工分也没有。不过那个年代我们真没半点怨言。 四、多坑里 多坑里溪潭是凤池发小儿时天然泳池和戏水抓鱼虾的好地方。其中有个溪潭不是很大,深浅适中,潭口有一块平坦石块,是下水口也是跳水好平台,凤池男孩狗爬式泳技基本都是这里练就出来的。后来修建了过溪水库,村里新生一代孩子也少了,多坑里逐渐冷清下来。大约90年代末,由于这山谷隐蔽清静有水被人看中成了炸药仓库。去年凤池通往大坪新修的二级公路就从这里跨溪而过。多坑里,六七年代凤池发小终身难忘的地方! 五、后壑 后壑58年人民公社化前是独立于凤池的自然村。有六七户人家。圣雨、黄浩、爱月、依群等还是后壑出生的。公社化后才合并到凤池的,好象那时大坪也合并到凤池来吃大锅饭。不久公社化共产风很快得以纠正,大坪人回去了,后壑人就留了下来。后壑大山山高林木竹子茂盛种类繁多,是砍柴挖笋摘野果的好地方。通往后壑的山路有两条,一条从对面桃、姜母栏到达,山路相对平坦; 另一条经水壑黄土岗溪底“楼梯启”(音译陡的意思)先到依德旧厝,再到圣雨旧厝。楼梯启石阶有上百个且高低不平,末段为“黄土高坡”,同样很陡,雨天很滑。年轻时挑着担子下来好象也不算什么,真是艰苦环境造就人啊!后壑还是凤池主要水源地,20年前凤池山上以马尾松(松柏)树种为最主要林木。这种树叶子成针状,四季翠绿,净化空气,防风固土,雨季拼命吸收水分,旱季反而回吐水分,因此以前风池山更青,溪水也比现在更丰富。不幸的是后来马尾松得了一种什么病虫害死亡严重,几乎被砍光。现在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加上砍树,专门修了通往后壑的山路,造成生态环境一定的恶化。今天的后壑还被外人承租,并在圣雨旧厝地盖了楼。后壑柑橘园七八十年代还是凤池一“特区”和骄傲。20多亩的福桔园,开花季节香飘十里,收获时节绿树上挂满金黄色的福桔,就象元宵节灯会上的小灯笼煞是好看,是深藏在大山里的福州少有的一道风景!遗憾的是当年的桔园已被“干母”(一种叶子带锯齿的草)和杂木占领了,完全没有了那时的风采。不过历史在前进,世界没有不变的道理,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br>  六、龟潭溪 龟潭溪位于凤池村东北角,是凤池山后壑、三重山、牛栏底三溪汇合处一段山谷,可能是常有人在此抓到山龟而得名。以前这里山谷两侧也有两三亩山垅田,只种单季稻,田里有不少田螺。夏季这里植被好日照短,溪水特别清凉。不论大人小孩到这里干活之后,都喜欢坐在溪水边石块上乘凉,并捧几把清澈的溪水喝上几口,迟迟不肯离去,因为太tamα凉快了😛。龟潭溪还盛产一种淡水虾,小的就象小虾米大,颜色较浅,大的一般有小孩小指头大,颜色较深。不论水煮还是爆炒之后都是红色的,味道特别鲜美。一般用小眼抄网一次可打上一竹篓约3斤左右,运气好的话还能抓一两只鹰嘴龟或石嶙俗称“骨洞&quot;(一种山蛙),大大改善一下家里伙食。 好酒不怕巷子深,托改革开放之福,这处得天独厚的小天地,已被人开发利用,现在正加紧建设中,预计2019年内将建成一处颇具特色的休闲山庄。到时我们发小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到此聚会娱乐养生啦 ☕🍸👯 <br>七、大坪 凤池村大坪之所以叫大坪是有其道理的。大坪人口虽然比凤池少很多,但地理条件要比凤池优越一些。上辈人很羡慕大坪人做田不要带蓑衣(一种雨具)。意思是田园都在房前屋后边上,遇上雷雨大风来得及回家。另外大坪田地也比凤池平坦且肥沃一些。大坪人还特别热情好客。象美英外婆、华英舅妈大坪标他娘等都是典型的农村勤劳善良妇女,总是给人亲切感。如今大坪有二级标准公路通到大门口,交通便捷,环境良好,吸引了很多人在此建房落户,其人气度己超越凤池了,发小们可抽空去逛逛,领略一下大坪新村的风采。 凤池生养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童年甚至青年时代大多都在家乡度过。童年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童年缺衣少食,但自由自在少有拘束。童年吃不好也不太饱,但都是纯天然无污染食品。童年穿得不好也不太暖,但享受无限的阳光。正因为艰苦才磨练了凤池人吃苦耐劳和独立的性格。祝福凤池祝福凤池发小!👫🌻🌺</h3> <h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