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吕家埠

吕国华

<h3>晚霞下的曹娥江美丽迷人</h3> <h3>华灯初上的上虞城区</h3> <h3>蜿蜒曲折的曹娥江,穿过无数青峰秀岭,浪花淘尽奇石细沙,一路北下,淌过上虞城区,在五甲渡处优雅地转了个"U"形大湾后,流经一个古老的村落,这就是我的家乡——吕家埠。</h3> <h3>吕家埠地理位置优越。</h3> <h3><br>吕家埠处于江南水乡,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较为便利。<br>"埠"顾名思义,是码头之意。村内河流与虞北水网相连,百沥海塘穿村而过。明清至民国,吕家埠确是崧厦地区对外码头、商埠。外来大批商品由此进入,虞北的土特产也由此转运。村西侧海塘边建有垻头,成立"扛运夫"组织,将船或货物翻越海塘,通过曹娥江互转两岸内河。</h3> <h3>村南面是杭甬客运专线</h3> <h3>距上虞城区仅9.4公里</h3> <h3>一列高铁正从村前驶过。</h3> <h3>吕家埠风景也很优美。</h3> <h3>晚霞下的曹娥江</h3> <h3>曹娥江畔肥沃的土地。</h3> <h3>西临曹娥江,对岸是称山,山脚下的道墟镇杜浦村,是鲁迅先生笔下《故乡》小说人物闰土的故乡(闰土原名章运水)。</h3> <h3>村西侧的官塘,上虞城区百官镇至虞北杭州湾畔的沥海镇保江塘,简称百沥海塘。</h3> <h3>村西侧用条石修筑的古时的百沥海塘</h3> <h3>村西侧新建百年一遇的标准堤塘——百沥海塘</h3> <h3>杭甬高速公路从村中穿过。</h3> <h3>吕家埠原称雁埠,后称吕家埠。亦称三林乡,西塘乡,西塘片。由于百沥海塘自村东至西撗穿而过。因此,习惯称塘北面为塘里,塘南面为塘外。公社化初分为两个社,后塘里分东家、西家,塘外分裕丰、新联四个行政村。撤区、扩镇、并村后,连同村北的赵村五个行政村合并为吕家埠村。现有2481户,6372人。其中非农150人,中共党员190人,为崧厦镇第二大村。</h3> <h3>吕家埠地理位置优越。</h3> <h3>吕家埠是上虞吕氏的主要集聚地。元末时,先祖贵六公由剡迁虞定居。太公生有八子,分为龙、洪、樊、信、煜、耀、茂、秀八房。就是他一家人,在得天独厚的曹娥江江湾处,筑堤围涂,垦荒造田。农耕渔牧,养蚕晒盐,各业并举,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安居乐业。</h3> <h3>吕蒙正头像。取自清代修《浙江上虞吕氏宗谱》<br><br>说起吕家埠,名气还是挺大的,因为与八洞神仙吕洞宾有联系——<br>据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虞邑西乡吕氏宗谱》记载:"考吕氏,姓分炎帝,糸出齐封,其在上虞吕家埠者,糸唐兵部侍郎奇公次子龟祥公后裔,龟祥公生蒙亨,蒙亨公生丞相公申国公夷简,夷简生申国正献公,公著与温公并相,历时四朝,著相绩荐程颢夫子庙为太子中允,尤其盛事也。公著生荥阳郡公希哲,希哲尝从胡安定先生与程颐夫子游,以儒行名世。故有中原文献之目。长子好问公,护驾南渡,爵东莱侯,封秦国公,始居婺,自夷简公至好问公,四世为相,好问公生五子,本中、揆中、弸中、用中、忱中,本中生大器,大器生成公祖谦,用中生奉议大夫大椇,公生一子祖璟,公淳熙中授两淮安抚使,赠武公大夫,遂自婺迁剡,家于剡溪贵门也,长子询,浦城县丞,其四世孙曾六自剡迁虞,因糸出贵门,不忘其本,更名贵六,是迁虞之始祖。<br><br><br></h3> <h3>南宗大学问家吕祖谦头像<br><br>而祖谦公即南宋大学问家吕祖谦,他的先祖吕梦奇为吕温四世孙,吕温为"八仙之首吕洞宾"的伯父。<br>这不,吕氏与上八洞神仙扯上关系了,你们瞧瞧,名气够大吧?</h3> <h3>上八洞神仙吕洞宾<br><br>虽《吕氏宗谱》中,吕洞宾名字赫然在目,然八洞神仙乃神话传说,听听也罢。</h3> <h3>其实,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吕家埠村小有名气的原因所在。</h3> <h3>———潮汐.沙地文化。<br>曹娥江出口处于钱塘江口,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因受杭州湾海潮影响,曹娥江下流属潮汐河流。我们这里习惯称曹娥江为前海,杭州湾为后海。<br>儿时对海的记忆也从此开始。一天夜里,睡梦中的我被一阵轰鸣声警醒,就问身边的父亲,这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曹娥江涨潮了,并讲了许多有关曹娥江和潮汐的知识。当时充满了对海的向往和好奇。</h3> <h3>出于好奇,在大人的带领下去看过海。有次还偷偷地与小伙伴们一起去海边玩,炎热的夏天露着背,光着脚,在浅滩上追跳跳鱼,拾黄砚、挖泥螺、捡沙蟹......享受阳光、海水、沙滩的乐趣。直弄得浑身象条灰泥鳅似的,回家少不了受到父母一顿数说。<br></h3> <h3>新淤涨不久的滩涂,确实很好玩,但也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陷下去,不懂自救的会越陷越深,这可不是闹着玩的。<br>江中心通常水流湍急,上游下来的水又非常冷,容易出现抽脚筋。所以,在江里玩危险无处不在。</h3> <h3>我们家在村东头,海在村西端。少说也有两里多路。当时感觉还是挺远的,加上为安全起见父母不让去。故儿时夏天游泳多在自家门口的小河里。<br>不过,住在村西端海边的,我们称他们为海岸头人(也称沙陀角人),他们常在海边玩,胆子要大一点,也要野一点。</h3> <h3>"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br>娥江潮其实就是缩小版的钱江潮,同样壮观。<br>虽然,观潮对于吕家埠人来说,并不希罕,但对周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br></h3> <h3>每逢农历八月十八日,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去村里菜市场买菜,准备招待前来观潮的亲朋好友。<br>吃过午饭,早早地领着亲友来到村边的海塘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