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半岛巡游记04—塞维利亚

Candy--行者

<h3>第四晚入住在里斯本的美爵酒店。这酒店已经没啥特别印象了,唯一记得的便是柜台上摆放了葡式蛋挞。因为已经品尝过了现烤的网红贝伦蛋挞,所以大伙儿也都没了尝鲜的兴致。</h3><h3>酒店隔壁有家生活超市,考虑到明日将长途跋涉,按着导游的建议,大伙去购买了一些小食或水果。南欧的水果特别好吃😋,尤其是橙子,又嫩又甜。</h3> <h3>2017.10.14</h3><h3>这一天,我们直接驱车430公里,风尘仆仆从里斯本赶往西班牙第四大城市塞维利亚。</h3><h3>塞维利亚(西班牙语:Sevilla),是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都市人口约一百三十万,为西班牙第四大都市,也是西班牙唯一有内河港口的城市。对于一名从事海运行业的老司机来说,这个地名不算太陌生😁😁</h3><h3>当天行程计划参观景点:</h3><h3>1)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h3><h3>2)塞维利亚大教堂</h3><h3>3)晚上观看弗拉明戈舞蹈表演</h3> <h3><b>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b></h3><h3>西班牙广场(西班牙语:Plaza de España;英语:Spain Square)塞维利亚的标志性建筑,摩尔复兴建筑的缩影,位于玛利亚路易莎公园的边缘,为1929年拉美博览会的场地之一。</h3><h3>广场由塞维利亚建筑师Aníbal González设计建造,这是一个由一座主塔,二个副塔头尾相连的半弧形广场。</h3> <h3>从大巴下来,远远看到一其貌不扬的建筑,想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西班牙广场吗?穿过一不大的门廊,眼前一亮,豁然开朗。</h3> <h3>广场的墙壁上饰有58幅壁画,据说每一幅代表西班牙的一个地区。</h3> <h3>广场内有条小小的护城河,河面上有四座瓷砖砌成的拱桥,跨过小桥便可来到广场宽阔的中心区域。</h3> <h3>广场中心是一个壮观的大喷泉。<br /></h3> <h3>羡慕别人可以悠闲坐于喷泉边,看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得与失往往只是一瞬间便有了断。</h3> <h3>走回主建筑群</h3> <h3>大家都在看啥呢?</h3> <h3>噢!原来是有演出在火热进行中。</h3><h3>确实,西班牙广场既然是寓教于乐的大广场,怎能没有表演来添彩。好,咱也先来段音乐过个场。</h3> <h3>当日云层较厚,但阳光仍间歇性透过高大拱门,将光影留在长长的回廊里。</h3> <h3>欲登上二楼拍个俯视的角度,可惜铁将军把门。只能在楼梯口用手机透过铁栅栏来取景。</h3> <h3>全景无法捕捉,只能回撤。</h3> <h3>同样角度,不同光线再来一张。</h3> <h3>因着光线缺失的原因,照片总觉缺少一点灵气,故直接将其修成黑白照,却也别有一番滋味。</h3> <h3>一直有个疑惑,为啥欧洲有那么多广场都要取名为"西班牙广场",难道也如我们好些个大城市一般都需要一个"人民广场"😇😇</h3><h3>继续下一行程点。</h3> <h3><b>塞维利亚大教堂</b></h3><h3>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教堂。当天到达时,教堂内部有活动,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就只能在教堂外围走走看看。警察很多,据说当天会有民众游行。</h3><h3>先来了解一下塞维利亚大教堂的演变史</h3><h3>1)清真寺</h3><h3>711年,摩尔人(即今天的阿拉伯人)占领并伊比利半岛并在塞维利亚留下了永恒的足迹。1184年,阿拉伯政权穆瓦希德王朝开始在今天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基址上建造"清真寺",1198年清真寺完工。</h3><h3>2)天主教堂</h3><h3>1248年,"圣者"费尔南多三世在"光复战争"中收回了塞维利亚,赶走了摩尔人。光复后的塞维利亚,需要一座大教堂,于是原来的清真寺就被用作天主教堂。</h3><h3>3)基督教堂</h3><h3>1381年,不耐烦使用清真寺作教堂的塞维利亚人,决定拆除清真寺,在原址上建造"希拉尔达大教堂",即今天的塞维利亚大教堂。随着基督教王国的到来,塞维利亚兴建了工程浩大的船坞和城堡,从此逐渐繁荣起来。</h3><h3>它曾是基督教世界里最大的宗教建筑,13-16世纪穆瓦希德文明和安达卢西亚基督教文明的非同寻常的见证,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并称为世界三大教堂。</h3> <h3>教堂共有三扇大门,正门为王子之门,侧门分别为洗礼之门和亚松森门。我们没有特别去找寻,回来在相机中发现亚松森门入镜了。</h3><h3>亚松森门上的雕塑是圣女神的石像,头顶落着一只鸽子,周围环绕着飞翔的天使; 上方是天使托着耶稣。</h3> <h3>门岗上精美的石刻雕像</h3> <h3>洗礼之门</h3> <h3>教堂边侧有一座高耸于所在建筑物之上的方形高塔,这就是有名的希拉尔达塔(Giralda)。</h3><h3><br /></h3><h3>希拉尔达塔作为原清真寺仅存的一部分,是目前整个教堂中最古老的部分,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于1184~1196年为阿拉伯人所建,1568年改建为教堂的钟楼。</h3><h3><br /></h3><h3>那时候整个西班牙的基督徒都在忙着改建伊斯兰建筑,原来宣理塔上的4个象征着法蒂玛之手的圆球,被换成了青铜风向标,一个古罗马装束的妇女,左手握一盾牌,右手持棕榈树叶。</h3><h3>这个重达450kg的风向标,在风中是可以转动的。塞维利亚人传说,棕榈叶朝向某一个方向时,塞维利亚就会下雨。</h3><h3><br /></h3><h3><br /></h3> <h3>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就葬于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墓园里</h3> <h3><b>王宫</b></h3><h3>原为阿拉伯城堡,后被西班牙卡斯蒂亚国王改为国王的行宫。</h3> <h3>晚上预订观看弗拉明戈舞的表演,时间有限,只能继续走马观花。</h3> <h3>街拍</h3> <h3>有轨电车</h3> <h3>现代与古典并存</h3> <h3>自治区政府大楼</h3> <h3><b>西班牙黄金塔</b></h3><h3>(Torre del Oro.)修建于1220年,也就是穆瓦希德王朝。黄金塔为阿拉伯堡垒型建筑,这里曾是存储黄金的金库。这座建筑之所以名为黄金塔,是因为修筑之初,外墙四周涂有一层金粉,闪闪发光,好似黄金,因而得名为黄金塔。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表面的金粉已经渐渐脱落,但是在傍晚夕阳的照耀和灯光的照射下,黄金塔还是呈现出金黄色,闪闪如初。</h3><h3>黄金塔也曾作为监狱,仓库和邮局,现今为航海博物馆。我们没有进入参观,只远远拍了张照片。</h3> <h3>塞维利亚是弗拉明戈舞的发源地</h3><h3><br /></h3> <h3>晚上,旅行社安排我们在一个充满安达卢西亚风情的小剧院里面看一场完整的弗拉明戈演出。</h3> <h3>一直以来都对弗拉明戈舞有特别的情怀,常常为舞者所呈现出的情绪和力度所感染,但总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次,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下触动了心弦,文章完美诠释了弗拉明戈,摘录如下:</h3><h3><br /></h3><h3>" 弗拉明戈的女子舞蹈,真是太有特色了。</h3><h3>那是一种饱经风霜之后的自信,</h3><h3>是一种历经世态炎凉之后的洒脱,</h3> <h3>是一种就算痛苦我也没打算哭给你看的骄傲,</h3><h3>是一种你不讲理也别指望我会讲理的逻辑,</h3> <h3>是根本没打算和任何挑衅一般见识苦苦纠缠的格局,</h3><h3>是你不在乎我我还不在乎你呢的宣言,</h3> <h3>是游戏还没开始就看透了对方的幽默,</h3><h3>是怕受伤害而撑起来的神气,</h3><h3><br /></h3> <h3>是知道前程漫漫告诉自己你必须快乐的决心。</h3> <h3>人们说,弗拉明戈舞是在表达爱情,可是那不是纯情少女的爱情,也不是痴情女子的爱情,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然后说好,我陪你玩的姿态。<br /></h3><h3><br /></h3> <h3>所以,弗拉明戈中的女子不是羞涩的,而是泼辣的;不是单纯的,而是成熟的。</h3><h3>可是,弗拉明戈舞又是正的,舞者的挑逗没有任何淫荡的感觉。她不堕落,她只是在男性的优势面前要炫示我不比你弱,那不是洞彻人性弱点后的进攻,那是源于自卫的出击。</h3><h3><br /></h3> <h3>弗拉明戈舞的舞者亮出第一个动作,就明明确确地告诉你,她要做自己。舞者以外部强势传达内心的悲凉和人生的沧桑,外表的彻底玩世不恭却表达出留存给自己的善良、真诚、干净。</h3><h3><br /></h3> <h3>弗拉明戈舞蹈的技巧是一回事,它传达的精神气质和人生悲喜剧是另一回事。</h3><h3>而一个优秀的舞者,是二者的漂亮结合。也就是说,在技巧上要精湛,在气质上要到位、要饱满。最忌讳的是露出算计和虚伪。</h3> <h3>它是精益求精的,却不是精细和精致。弗拉明戈舞的精是民间舞者争胜斗强拼出来的,不是精雕细琢凿磨出来的。</h3> <h3>它也是粗砺的,它表达的感情波澜,不是贵族式的,不是茶花女式的,也不是油盐柴米醋式的。</h3> <h3>它是吉普赛的树林,</h3> <h3>是小酒馆的微醺和大醉,是卡斯蒂利亚多石的山,</h3> <h3>是安达卢西亚强劲的风,是西班牙不灭的灵魂。"</h3><h3>以上文字摘录自林达《西班牙旅行笔记》</h3><h3>我觉得自己不需要再画蛇添足,只需静静品味。</h3> <h3>最后放上一段演出的章节,以此为塞维利亚之行画上圆满句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