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一早去的就是我本次旅行最期待的粉红清真寺。在市区里面,从马路上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走进去,大约200米就看到这个清真寺。</h3> <h3>大门口,其实这座清真寺的名字叫做Nasīr al-Mulk,中文就说是莫克清真寺,因为其外墙彩釉色彩中以粉红色最为出挑,所以也被人叫做粉红清真寺。(看这张图是否觉得粉红色最亮丽?)</h3> <h3>清真寺的大门是古老的木门,上面镶有精美的铜质花纹,大门上的把手左右不同,左手边代表男性,右手边代表女性(之后关注了当地的大门都有这样的区别),客人根据自己的性别敲左或右的把手,让主人可以根据声音区别来访客人的性别。</h3> <h3>这座清真寺建于1876年Qājār王朝,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成为了来到设拉子或者说来到伊朗不可不游的景点之一。</h3> <h3>整个清真寺类似于四合院结构,中间一片空旷区域,还有水池,右手边是祈祷厅,左手边是一个类似于展示的厅。</h3> <h3>右手边的祈祷大厅</h3> <h3>祈祷大厅有一整面的彩色玻璃门窗,阳光灿烂的清晨,是它最美的时刻。早上8点—10点左右,阳光透过五光十色的玻璃门窗,斜射到墙面和波斯地毯上,形成了神奇的色彩和光影组合,光线被粉饰后洒在地毯上,达到了色彩与线条的完美结合。</h3> <h3>看到这光影一下子会有视觉的震撼!这里要等一张没人的全景好难啊!</h3> <h3>十多根斜蛇纹柱子撑起整个大厅,每根柱子上都有雕刻以及复杂的瓷砖图案</h3> <h3>这色彩实在是无与伦比,堪称一绝👍</h3> <h3>左边的展示厅</h3> <h3>在展示厅内不起眼的小房间内有一口水井,曾经是用牛运送水源的蓄水处。如今这座深井的井口被铁闸封闭起来,只有井内投射出的灯光让人注意到它的存在。</h3> <h3>再往下走还有一座挺深的地下长廊,这座粉红清真寺还真有点幽静深沉的味道。</h3> <h3>恋恋不舍地离开,建议要拍照的亲们最好一早去等开门。</h3> <h3>波斯波利斯,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都城。位于伊朗扎格罗斯山区的一盆地中。建于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时期,其遗址发现于设拉子东北52公里的塔赫特贾姆希德附近。城址东面依山,其余三面有围墙。主要遗迹有大流士王的接见厅与百柱宫等。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斯波利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伊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h3> <h3>薛西斯一世建造的"万国之门"高达 18 米,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阶,石阶两侧墙面刻有 23 个民族朝贡队伍的浮雕像,人物形象生动,反映了波斯帝国繁荣的景象。</h3> <h3>大流士一世宫殿在玉香殿之南,门道和两壁装饰有对称的巨型翼兽身人面浮雕石像,这两壁雕像不仅大小、形象一模一样,就连每一条纹路都是对称的。</h3> <h3>皇家狮鹫</h3> <h3>之前的皇室成员曾经坐着观看表演的地方</h3> <h3>薛西斯一世时期建造了大部分的波斯波利斯,到了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时期这座象征着阿契美尼德帝国辉煌文明的伟大城邦终于完成,从此它庄严地耸立在波斯平原上,不仅是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心脏,而且是存储帝国财富的巨大仓库。</h3> <h3>一直到130多年以后,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这里,在疯狂的掠夺之后无情地将整个城市付之一炬。传说"他动用了1万头骡子和5000匹骆驼才将所有的财宝运走"。</h3> <h3>然后那些用黎巴嫩雪松制作的精美圆柱、柱头和横梁熊熊燃烧起来,屋顶坠落,烟灰和燃屑像雷阵雨一样纷纷落在地上。大火过后,只剩下石刻的柱子、门框和雕塑品依然完好。</h3> <h3>这座显赫一时的都城规模宏大,前后共花费了60年的时间,历经三个朝代才得以完成。大流士一世时代只完成了大流士一世宫殿、宝库、觐见大殿、三宫门等建筑,其余部分则是继大流士一世之后的两位君主统治期间逐渐修建完成的。</h3> <h3>这些浮雕虽经过千年风雨的洗礼,但至今还能感觉到当时阿契美尼德帝国曾经辉煌的时刻</h3> <h3>经受了这场大火之后,接着便是年久失修。波斯波利斯的城墙,如同美索不达米亚诸城邦的城墙一样,均由土砖砌就,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最后也就塌坍了。波斯波利斯(希腊语"波斯之都"之意)渐渐被人遗忘了。它的命运是短暂的,又是奇特的。</h3> <h3>狮子斗牛浮雕</h3> <h3>通往中央大厅的阶梯侧面的石墙上有数组精美绝伦的浮雕,展现了索格底(粟特)、坎大哈、印度、埃及、希腊、小亚细亚、腓尼基、巴比伦、阿拉伯等23个国家或城邦的使臣向号称"全部大陆的君主"大流士一世进贡的情景。不同国家的进贡队伍有着不同的服饰和不同的贡品,堪称上古时期大西亚地区各民族衣着风俗和生活风貌的民俗博物馆。</h3> <h3>整座宫殿最宏伟的当数百柱大厅和中央大厅,百柱大厅为国王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百根擎顶石柱气势恢宏。中央大厅为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呈正方形,面积1200平方米,中有36根擎顶石柱,东、北、西三面为回廊,各有12根擎顶石柱,共计72根石柱。每根石柱高19米,用整石雕成,石柱顶沿的雕饰图案精美豪华,而柱顶石雕更让人叹为奇迹--雕像为成对的动物,有牛、狮、马和神鸟,呈卧姿,整石雕成,身体相连,头部分别冲前后,每个重达14~15吨,至今不知2500多年前这些沉重的石雕是如何置放在19米高的石柱上的。(现在只剩13根了)</h3> <h3>波斯波利斯并非波斯君主们的日常寝宫,而是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每逢国王的登基大典、接见各国使臣的朝贡仪式、新年庆典、梅赫尔甘节(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节日)庆典,国王才移驾此宫,其功能大致相当于中国紫禁城的太和殿。</h3> <h3>在2500年后的今天,波斯波利斯已只剩下一副骨架。奇形怪状的一堆堆废墟,空荡荡的门框,以及石柱柱基,似乎都在满怀着永恒的期望,凝视着这一望无际的平原。多少世纪以来,这些遗迹一直在诱使人们进行种种揣测。</h3> <h3>好大一只壁虎</h3> <h3>哈哈。。。来张正面照</h3> <h3>波斯波利斯,又称塔赫特贾姆希德,是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后,为了纪念阿契美尼德王国历代国王而下令建造的第五座都城。希腊人称这座都城为"波斯波利斯",意思是"波斯之都",伊朗人则称之为"塔赫特贾姆希德",即"贾姆希德御座"。古老的波斯是众神的王国,贾姆希德是古代波斯神话中王的名字。</h3> <h3>现今英语的"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一词来自希腊语,是希腊人最早把伊朗人叫做波斯人,把"贾姆希德金銮殿"叫做"波斯波利斯",意即"波斯之城"。犹如中国的紫禁城,虽是统治者的宫殿,但其规模之大实在堪称一座"城"。</h3> <h3>爬上南侧的山坡,可以俯瞰整个波斯波利斯石柱群,颇为壮观。</h3> <h3>远处是否着火啦?</h3> <h3>纳克歇洛斯塔姆帝王谷,波斯古国的“帝王谷”, 纳克歇洛斯塔姆意思是“帝王的山谷”,开凿在150米高的山崖上,离地面50米,有4个波斯帝国国王的墓穴,陵墓、祭坛。</h3> <h3>自左至右,分别是阿耳塔薛西斯(Artaxerxes,前465-前423年)、薛西斯(Xerxes,前485-前465年)、大流士一世(Darius Ⅰ,前521-前485年)及大流士二世(Darius Ⅱ,前425-前405年)。波斯帝国最著名显赫的四位国王的陵墓都集中于此。</h3> <h3>墓穴都是“十”字型,和基督教的十字架很像,可比基督教的诞生要早了几百年。<h3><br></h3></h3> <h3>“波斯十字”墓穴的入口在十字的正中心,入口通向墓内的小室,那里停放着国王的石棺,</h3> <h3>岩壁上还有8幅萨珊王朝时期的精美浮雕。萨珊王朝国王们为了让自己的丰功伟绩为世人称颂而雕刻的,这些浅浮雕的艺术风格和罗马的图拉真圆柱上的颇为相似。</h3> <h3>十字的正上方,共有30个人(代表当时波斯王国属辖的30个民族)站成两排,共同伸展双臂高擎着国王的祭坛,国王的祭坛即为国王的纪念碑。</h3> <h3>和前三座陵墓山体右侧成直角相连的山上开凿了薛西斯一世的陵墓,目前还在修复中。</h3> <h3>在墓穴雕刻的顶端,国王手持象征权利的弓箭;国王面向圣火恭敬地站在那个带有鸟翼和光环的神灵Ahuramazda面前——拜火教的‘光明之神’;炉膛中圣火在熊熊燃烧,火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圣之物(因此才被成为拜火教);右上角是闪光的月亮,象征着权利。</h3> <h3>帕萨尔加德(波斯语: پاسارگاد、英语:Pasargadae)位于伊朗境内,建于居鲁士王(公元前558─前529年在位)时期,为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大体位于波斯波利斯的遗址东北40公里,遗址分散多处,包括居鲁士的陵墓。为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首都之一,目前被列为世界遗产,是伊朗目前21个世界遗产的其中之一。</h3> <h3>我们到的时候发现天空异常的美丽</h3> <h3>这云赞爆了</h3> <h3>帕萨尔加德的遗迹范围为1.6平方公里,包括一个普遍被认为是居鲁士二世陵墓的建筑、坐落在附近山丘上的堡垒与2座皇宫与花园的遗址。这些花园也包括已知最早的四重的花园设计。</h3> <h3>古代人用的水渠</h3> <h3>居鲁士曾经的豪言昭告天下——“我 居鲁士 世界之王 伟大的王!”<h3>这根石柱上以波斯语,埃兰语以及巴比伦语写成的铭文:是我,居鲁士国王,阿契美尼德人!</h3><h3>(有团友戏称:我很牛逼,我很牛逼。哈哈哈。。。)</h3><h3><br></h3></h3> <h3>对于这远久的历史是门外汉的我只看到残留的石柱</h3> <h3>最吸引我的却是这辆车😜</h3> <h3>经过5小时车程终于到达亚兹德</h3> <h3>酒店环境不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