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春节初八,应海南琼海市朋友卢业炎老师的邀请,我们这些来自大陆旅居海南椰岛的新琼海人在当地好朋友们的陪同下,一同来到风光秀丽的塔洋镇高士山村,来参加这里举办的祭祖活动。</h3> <h3> ‘’祭祖‘’’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我的大伯父都会把祖宗的牌位请出来,挂到墙上,摆上贡品,我们这些王氏子孙在年三十和初一都要去给老祖宗叩头。文化大革命砸烂封建迷信,大伯只好把祖宗版藏了起来。幸好我的叔辈长兄把它继承保存了起来,最近又重见天日。展现这个祖宗牌位是文革后期由我重新绘制的。原来那个牌位挂画已经支离破碎。大伯嘱咐我要好好画。那是我还在作为知识青年下乡锻炼,因为爱好画画,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按照大伯父的指意,我怀着十分恭敬的心情,把原来的祖宗挂画认真的复制了。那真是一幅在恭恭敬敬的心态下完成的。通过画这幅画,油然产生了对祖先的敬意,是祖先们造就了我们。家族是祖先们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我们的祖先含辛茹苦的创下了我们这个大家族。</h3> <h3> 祖宗们不但留下了后代,也留下珍贵的族谱。通过族谱父亲找到了丟失多年的叔辈兄弟,当兄弟俩在 长春见面时,这对从没有谋过面的两个人在没有互相介绍的情况下,竟然抱在一起。那是一种怎样的血缘关系。父亲讲过的这件事情让我至今难忘。</h3> <h3>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洗礼,那些造反派批判孔老二和封资修,甚至一些人早已忘了祖宗,把祭祖淡化了。现代的这些孩子们更是讲究现实,连祖宗的话题都懒得提起。来海南岛居住以后,听在琼海市居住的朋友说这里的塔洋镇有个高士山村每年正月初八都组织祭祖活动。这让我们感到海南人的淳朴真情,恰恰组织者之一就是我很要好的朋友卢业炎老师。去年我们相聚的时候大家都提出想去看看这个活动的想法,没有想到卢业炎老师很爽快的答应了我们。</h3> <h3> 汽车驶下公路走进乡间小路,卢业炎老师早早等在那里为我们引路。走进高士山村,迎面是一条欢迎外地亲友回乡祭祖的醒目横幅。卢老师告诉我们每年这个时候搬到外地的族里亲友都会赶回来参加祭祖活动。</h3> <h3> 祭祖仪式之前,村里首先举办助学基金奖励,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和在学习中先进的中小学生分别给与资金奖励,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国家,为海南,为高士山村争光。朴实无华的语言让我们这些外乡人都感到振奋。着实佩服这些朴实无华的村民们对孩子们成长发展所做的奉献。</h3> <h3>卢老师在塔洋镇和高士山村有名气的人物,每当村里组织大型活动时都请他回来主持。他写作的作品也被编辑出书,并赠给村里的大人和孩子们。让孩子们永远记住生长和生活过的这个乡村。要向村里的那颗大榕树一样扎根在这片热土。</h3> <h3>祭祖仪式中,村中的老老少少向祖宗磕头,不禁让人们怀念起祖先的恩德。我们这些外乡人在观瞻这次活动中也不免沉浸在怀念之中。</h3> <h3>祭祖活动过后卢老师陪同我们观看了村里的名人故居和老宅,观看了村里错落有致的民居。然后来到他的老宅共进午餐。卢氏家人以纯朴和热情和欢迎我们光临。</h3> <h3>在这里我们感受了琼海农村美丽的风光,感受了纯朴无华的民风。</h3> <h3>在这颗大树下留下了卢业炎老师童年记忆,我们都在这里留下倩影。</h3> <h3>村里狭小的胡同干净利落,这里留下村里许多求学之子的坚实脚印,也产生了许多民族英雄和国家级英才,是这片土地滋养了他们。</h3> <h3> 我们每一个来这里参加活动的外乡人,都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并会将在这里看见的点点滴滴告诫自己的孩子们。我感到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不仅仅使我勾起了怀念祖先的崇拜之情,也让我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所在,这就是民族之魂。没有对祖先崇拜之情哪来爱国情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