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二十三年前,这个陶罐还是泥胎的时候就被工厂淘汰了,因为泥胎晾的时间过长而错过了雕刻花纹的最佳时机。我看着扔掉可惜,于是用软塑料包起来,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抱出来慢慢雕刻,虽然刻出了几处瑕疵,但整体还是刻完了。</h3> <h3>陶罐上刻的是张牙舞爪戏耍火球的两条龙,图案虽然不精美,但也是自己亲手设计并雕刻的,也算是代表了我没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吧。</h3> <h3>陶罐就这么安静地蹲在电视机旁,既无花瓶的曲线美,又不像瓷器令人赏心悦目,可以说既不美观又没有实际用途,但念及是自己的作品,才舍不得丢弃,不知不觉中竟然有了二十三年的陪伴。</h3> <h3>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把火车票塞进了闲置的陶罐里,再后来陶罐就成了废车票的归属地。光阴荏苒三四载,当我把车票倒出来细数,这陶罐里装的何止是车票啊,是我在火车上度过的一百多个日夜,是寒来暑往,是一百多个离别!</h3> <h3>说起离别,最难忘怀的是2001年春天,儿子五个月的时候,我第一次出发,在思念中熬过三天三夜,下火车跑回家,进门看到儿子正安静地依偎在他奶奶怀抱里,听到我进门,他目光呆滞地望着,好陌生的样子,当我走近,他蓦地认出来了,我是那个好久不见的妈妈,他忽闪着俩胳膊像要飞起来一样,咧着小嘴欢快地笑着扑进我怀里,俩小脚丫踢蹬的那个欢呀!</h3> <h3>婆婆告诉我,我出发的第二天,我姐姐特意来看望我家这个才五个月大的孩子。姐姐一进门,儿子就兴奋得忽闪着俩胳膊在奶奶怀里用力往前冲,当姐姐走近了,他一看不是妈妈,“哇”得一声哭开了。</h3> <h3>在那些匆匆赶路的日子里,家是最大的吸引力,家里的儿子是我最大的牵挂,为了能及时赶回家,站票,坐票,拥挤,困乏,这些我都不怕!</h3> <h3><font color="#010101">握着这一张张车票,等待火车进站,载我远行,在某月的某天,再载我回家。在这一次次的离别中,儿子学会了耐心等待,在等待中慢慢长大,直到现在,每次看我刚刚买好出发的车票,就问何时回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没想到这个看似毫无用处的陶罐,竟然为我收藏了儿子小时候用过的文具,还珍藏和记录了我走冀北闯江南的足迹!</font></h3> <h3>如今,儿子已经长大,再有一年半,他也许就会坐上火车,踏上自己的征程了。而我,那时应该转换成了在家等候的人,在四季轮回里,等候闯天涯的儿子回家;这个陶罐,会继续记录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续写新的思念和等待吧。</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