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一汪曾祺 •《人间草木》

sean xiao

<h3>《人间草木》图文美绘+精装典藏,汪曾祺亲绘插图,其子汪朗倾情作序。</h3><h3> 人间送小温,让我们一起感受不一样的人间风味!</h3> <h3>作者简介及评价</h3> <h3>目录+序言</h3><h3> 序言开头,以人间送小温为题</h3> <h3>  世间最为普通的风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h3><h3>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之所以能感受花鸟虫鱼,人间草木的特点,正是因为他亲近自然,领悟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人生的真谛。</h3><h3> 《世间风物》一章,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从中让我知道了雁、琥珀、瓢虫、螃蟹、豆芽、落叶、啄木鸟、猫等以及昆虫备忘录中的地方绰号:"挂大扁儿"尖头绿蚂蚱;"花大姐"瓢虫(昆虫里最漂亮的);"独角牛"硬甲壳虫(昆虫里的霸王)……</h3><h3> 鸟习惯于宠养,一只生鸟,至少得"压"(驯化)一年,身份悬殊大,养在"架"上,"打弹" "提笼架鸟"。这是北京人的遛鸟。</h3><h3> 在香港,遛鸟的清闲之人会准备精致的双层小鸟笼养鸟;在徐州,多养百灵,其笼极高大,高三四尺(笼里的"台"也比北京的高得多)。</h3> <h3>四周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h3> <h3>  天山行色中,以行色匆匆为常语,主要介绍了南山塔松。</h3><h3> 所谓南山者,这是一片塔松林。南山是天山的边缘,还不是腹地。两边的山起伏连绵,山势皆平缓,望之浑然,遍山长着茸茸的细草。</h3><h3> 塔松极干净,叶片片片如心拭,无一枯枝,颜色蓝绿。空气干净。塔松带来了湿润,也带来了一片雨意。</h3><h3> 作者通过南山塔松的地理位置及叶片等的描写,勾勒出塔松的形态特征,犹如让读者身临其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塔松的特点,让我们感悟到自然之美。</h3> <h3>经典语录:1、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h3><h3>2、先生,这个称谓,一种修为,一卷隽永。他们的熟悉背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h3><h3> 章节开始,写的是作者的老师一一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发生的故事。沈先生在西南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也介绍了沈先生出题具体,讲课有自己的思考,不盲目跟风,平淡有味,有现实主义精神的特点。他不善于讲课而善于谈天;他淡泊名利,得失荣辱,全置度外;他幽默风趣,温文尔雅,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世界的一切……这一系列的描写,都让作者把沈先生的形象生动刻画出来了。沈先生的教诲,让作者铭记于心,更让我们难以忘怀!</h3><div><br></div> <h3>  感悟一一汪老曾经写过一首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h3><div> 汪先生以简洁质朴,平淡有味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自然的美,让我们拥抱自然。他之所以对花鸟虫鱼感兴趣,是因为他觉得,人们如果能够养成一些正常爱好,具备文明素养,懂得亲近自然,知道欣赏美,就不至于去敲打砸抢去,毁坏世间的美好事物。因此,他想通过这些文章,呈现各种美好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品味,懂得珍惜。</div><div> 是啊,感悟自然,亲近自然,这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div><div> 我们要从中去思、去感、去悟,去领会自然之道,这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思索与情愫,让我们明白人生的真谛!</div><div> 阅读《人间草木》,感受人间的风味与温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div><div><br></div><div> 龍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