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

<h3>都说大假适合家里宅,但一听说有处人少景美的帐篷酒店,还是欢呼雀跃地出发了。倒是没想到开了八小时车,又坐了一小时“过山车”才到。傍晚时分,正逢落日余晖,冲淡了旅途劳顿。</h3> <h3>这就是我们的“过山车”,师傅连护目镜都没戴,在迅疾的山风中载着我们爬坡上坎,只能给跪。</h3> <h3>酒店让人惊喜,品质与品味兼具,走野奢的路子,出门即可体验哈尼民族的原生态,又没有远离高品质的现代化生活。</h3> <h3>应该是为了加深体验感,酒店的每一处都以哈尼语言音译标识。比如,大堂叫做垤道,餐厅是勒宗舍,书屋叫做扎扎屋。我们的那顶帐篷叫奥泽,意为芭蕉,是当地的特产。</h3> <h3>时值梯田蓄水期,传说中的哈尼梯田让人震撼,无论晨间朝霞或是晚间流云,均能衬托出一种磅礴的美。</h3> <h3>深夜星斗满天,据说夏季还能望见银河。</h3> <h3>感谢现代科技,手机也能拍出清晰的星轨。</h3> <h3>早起有热腾腾的牛奶、鲜榨的果汁、刚熬好的紫米粥、竹笼里卧着小点,可以煮上一碗当地特有的红米线,配上爽口的酸腌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就着炭火自己煎牛排和鸡蛋。</h3> <h3>午餐和晚餐都是哈尼特色的配菜,无论鸡鱼还是各色时蔬,都是当地的时令土产。卖相一般,但能尝出食物的原味,是故人具鸡黍的意思。</h3> <h3>月亮和星子升起来,无边际泳池旁便燃起火塘,摆开烧烤架。炭火忽明忽暗,把脸庞烤得通红,蘸了辣椒面的烧豆腐和烤五花烫嘴,凉啤酒又一溜烟窜进胃囊,中和出一种别样的快乐,让人有点想要载歌载舞。</h3> <h3>酒店还设有一个书吧,藏书逼格甚高,多为摄影和建筑类,也有不少人文经典,譬如博尔赫斯对谈录、陈寅恪文集、讲谈社的中国史、丰子恺和弘一法师的护生画集、芥子园画谱等。后来听说酒店股东之一是复旦博后,也就了然了。</h3> <h3>不过,只要离开营地片区,所见皆是穷乡僻壤。美则美矣,穷也是真穷,野奢酒店算是建在这深山穷乡的一处奇观。梯田壮美,千沟万壑,黑山白水,却是从祖辈到如今仅凭人力一锹一锄开垦而来。</h3> <h3>从村镇到自家田埂边,单路途时间也许要花一小时。梯田的独特地貌不适应机械化的农作,除了水牛能算个帮手,剩下无非手提肩扛。到了收割季,一个农人一天也仅能背一篓稻谷上山。</h3> <h3>家中所饲家禽家畜,年终出售一次。如此辛苦一年,除了自家吃食,所剩仅够日常家用。</h3> <h3>村中的青壮多已放弃如此低效的农作,外出务工,剩下家中老幼留守。</h3> <h3>一个村镇仅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而再往上读,就要去县城以外了。</h3> <h3>然而,即便如此,也没能改变本地哈尼族人乐天和热情的性格。因是刚开发不久,路途又不便捷,此地还没被外地商人和旅行团占领。本地人的淳朴尚在,还愿意和外地来客彼此示以真心。</h3> <h3>我们的管家是个哈尼妹子,司机是个哈尼小伙。他们微笑动人,绝非酒店标准的制式笑容可比。他们愿意让我们领略更多、体验更多,愿意迁就我们零碎的需求,愿意陪我们在烈日下走2小时梯田栈道…</h3> <h3>他们为万亩梯田自豪、为清澈山泉骄傲、为彩云满天骄傲、为一川星斗骄傲、为红米饭和稻花鱼骄傲…感谢他们在还没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之前就来得及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h3> <h3>酒店根据季节民俗安排了每日的体验活动,除了看梯田之外,还可舂糍粑、捕稻花鱼、学习竹编等等,哈尼人民的日常成为了外地客人浮生半日的闲趣。</h3> <h3>体验竹编,一个小筲箕还没编完,师傅却站起来要走。他接到一个电话,是他妹子叫他回去杀鸡。“中午一大家人吃饭,要杀六七只鸡,忙不过来……”他抱歉地解释了几句,却颇为坚定地走了,仿佛这一天再没有比杀鸡待客更为重要的事情。虽然体验不彻底,客人也并不生气,仿佛也才想起今天是大年初三,哪有比杀鸡待客更重要的事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