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灵山九华天台之行

退为上策

<h3>  借了两串佛珠,我和妹妹在天台正顶留影</h3> <h3>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其天台、莲花、十王、天柱等九峰最为雄伟。唐代诗人李白曾几次游览九子山,他赞叹佛山的秀美景色,写下:“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等千古诗文。后人仰慕李白的才华和名气,遂改名“九子山”为“九华山”。</h3><h3><br></h3><h3> 九华山溪水众多,有龙溪、缥溪、九子溪……清澈的溪水源于九华山群峰之间,形成溪流顺势而下,曲折回转几十里,汇入青通河穿越安徽蓉城(青阳县)。</h3><h3><br></h3><div> 老家在青阳,九华山在青阳县的境内,我的童年时代是在九华山脚下一一青通河畔度过的。常听母亲说,青通河的水因掺入了九子山的圣水而特别的滋润、养人,母亲还说,喝了九子峰流下的九子水,若不上九华山朝拜一下佛祖,就算不上真正的青阳人。</div><div><br></div><div> 都说九华山的菩萨招远不招近,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因跟随支援山区建设的父母离开了青阳这座古老的县城,以至上九华山的愿望很多年都未能实现。直到二十年后,父母双双调回老家,这才有机会上九华佛地一游。至于我的母亲,一年到头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和家务活儿,今年80多岁了,可她连九华街都没去过。</div><div><br></div> <h3>  28岁那年,我在单位请了探亲假,从芜湖回到青阳探望父母和看看周岁半的孩子。那年夏天,表弟高考结束后闲着没事,也从芜湖来到青阳看望姑父姑妈。他在青阳没呆上两天,便和我妹妹商量着要上九华山。妹妹当时在县烟酒公司知青点当售货员,她请假方便乐意前去。做父母的自然理解青年人爱玩的心情,答应帮我照看孩子,让我们放心地去玩。于是,我带上二十块钱和五斤粮票与弟弟妹妹兴致勃勃地出发了。</h3><h3><br></h3><h3> 记得当年去九华山乘坐的是早班车,车过了庙前便开始上山,山路曲折狭窄,呈“之”字形盘旋而上,车上的人失去平衡,一个个东倒西歪的。我有晕车的毛病,上车前加量服用了晕海宁,不一会儿即进入半睡眠状态,手袋滑落了也没去理会。直到车进站才发现手袋空空如也,钱和粮票不见了……我和弟弟妹妹全傻了眼。</h3><h3><br></h3><h3> 我当即作出决定,让表弟和妹妹将口袋里仅有的六块几角钱拿出来买三张返程的车票,剩下的钱吃午饭、买纪念品,在九华街转转即打道回府。当时表弟满脸的失望,当地有“不上天台,等于没来”之说,就这样回去心有不甘呀!情急之下,妹妹找到县糖烟酒公司在九华街设立的代销点,向同事借了十块钱和两斤粮票解了燃眉之急。</h3> <h3>  有了钱和粮票,曾经的不愉快很快淡忘了,时间有限,我们抓紧上山。那时没有缆车,全靠徒步爬山,登山必登峰,我们选择了一条陡峭的山道攀登着向天台方向而去。几经艰难,三人来到一个叫百岁宫的庙宇,原来这儿正是著名的“应身菩萨”装金肉身宝殿。</h3><h3><br></h3><h3> 一老僧人对着我们合掌道福,他口中念念有词,先是诵完一大段凡夫俗子难以理解的佛教经文,接着为我们每人取了一个佛名并收为弟子。还一再吩咐,回去之后一个星期之内不杀生,一个月内不吃鸡,如此可保平安。佛名我早忘了,至于不杀生、不吃鸡,在老僧人规定的时间内我亦做到了,母亲说过,随缘的好。</h3><h3><br></h3><h3> 下午4点多钟,我们赶到了凤凰松,听当地人说,此时如果上天台,怕是到天黑也下不了山。既然这样,我们也只好在凤凰松客栈住下。山上的住宿费不贵,农家饭菜既可口又便宜,大家走累了,住下来是对的。那个晚上我是听着山泉流动的声音入睡的。</h3> <h3>  次日天刚放亮我们便起了床,趁着太阳还没出山抓紧时间上天台。早饭不成问题,沿途人家有卖山芋、煮鸡蛋的,还有卖蒸玉米、粽子的……都是一毛钱一只,旅游景点还不收粮票。</h3><h3><br></h3><h3> 我和表弟、妹妹边走边吃,渴了就喝山涧的溪水。山泉水清凉可口,十分解渴,天热爬山出汗多,喝下去的水很快就蒸发了,谁也没闹肚子。</h3><h3><br></h3><h3> 同行的有十多人,除了游客,还有上山拜佛的香客,我留心观察,香客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年妇女,她们面无表情,上台阶两步一合掌,三步一磕头,虔诚至极。两个当地年轻人背着照相机紧紧的跟随着大家,他们以拍照为生,为招揽顾客,每到一个景点,便主动给游人当讲解员,在他们的指点下,我们一一游览了大鹏听经、拜天台和足印石三处景点。</h3><h3><br></h3><h3>  到达天台峰,我们已累的筋疲力尽,但看到人文古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疲劳顿消。天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站在峰顶极目远眺,但见群山起伏,天地间浑然一体,游人如同进入仙境一般。</h3> <h3>  因囊中羞涩,原本没打算拍照的,可无论怎么解释,背相机的两个年轻人就是不相信我们三人没钱拍照。没办法,我只好借了两串佛珠,将仅有的2元钱在天台正顶的大香炉前与妹妹合了影,表弟也选了一处风景拍照留念。</h3><h3><br></h3><h3> 家乡人是守信用的,大约过了十多天,我便收到了与妹妹合影的黑白照片。这张照片一直保存至今,每每翻看就会想起三十多年前难忘的九华山之旅。</h3><h3><br></h3><h3> 因为晕车的缘故,在芜湖工作期间我很少回老家。那些年弟弟、妹妹不断地发出邀请,说青阳建设的如何如何好,青通桥、九子桥建造的如何如何壮观,老爸老妈如何如何地想你……就连上网与小侄女视频聊天,话题也都离不开回家看看。每逢此时,我感到老父老母慈祥的面容是那样的亲切,还有我所熟悉的、清澈明亮的青通河水是那样的令人神往……</h3><h3><br></h3><h3> 记得那年中秋节,我再也按捺不住回家的冲动,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直奔长途汽车站,在候车室吞下两片晕海宁便踏上了故乡的路。</h3> <h3>  附:美友一粒沙精彩点评</h3><div> 初识九华山,是在一个宣传栏里:站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印象已经模糊,不知背的对不对?</div><div><br></div><div> 读该文,似与作者同游九华山,雄伟的九峰,香火旺盛的庙寺,照见人影的泉水溪流欢快地奔向青通河。 艾林将九华山的壮美诉之笔端,肆意挥洒成了一副名人字画,并将乡情、亲情融入其中。顶峰观,心旷神怡,河边品,乡情浓浓。沐浴午后暖阳下,艾林的文章,像我喜爱的海飞丝沐浴露,馨香爽滑,每一个字都像一个泡泡,泛着彩色的光亮。</div><div><br></div><h3>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贡献者,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