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色摩洛哥之菲斯古城:沉醉花花世界(5)

细柳影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i><b>彩 / 穿越天方夜谭中的迷城 一回首已千年</b></i></font></h1> <p class="ql-block">  菲斯古城的历史,几乎就等同于摩洛哥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个1300多年的老城,心思深不可测。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摩洛哥的菲斯,是令所有旅人欣喜的地方,因为整个城市是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要是有一张载着阿拉伯人的飞毯突然飘起来,你也不会感到奇怪,人们还维持着那神话里的生活。</p> <h3>  穿过镶满蓝色瓷砖的布日卢蓝门进入麦地那老城区,回到阿拉丁神灯的世界,一头扎进百转千回的小巷里,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你就已经迷路了。</h3> <h3>  古城的中心,是建于公元859年的卡拉维因清真寺。它同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比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都要早好几个世纪。</h3><h3> 正因为卡拉维因的存在,菲斯才得以成为北非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圣城。周边还有无数清真寺,满屏不厌繁复的瓷砖与木雕屏风。<br /></h3> <h3>  法国人当年殖民摩洛哥时,都没有改造老城,而是在边上另建新城,让追求生活质量的殖民统治者和富豪有了安居之地,也让普通民众继续在老城生生不息。<br /></h3><h3> 菲斯的麦地那老城区占地才3平方公里,却有9000多条巷子,126座清真寺,住着35万人!!!比起马拉喀什,这里的巷子更狭窄弯曲,纵横交错杂乱无章,一旦涉足便难以自拔,当地人在这里穿梭自如,游客迷路到绝望……</h3> <h3>  由于街道狭窄无法行车,古城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驴子。古城并不宏伟的黄土城墙把现代运输工具隔绝在城外,也因此让麦地那免遭那千城一面的"都市化进程"。</h3> <h3>  探访北非最具特色的菲斯皮革大染坊,这里"臭"名远扬—-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 循着愈来愈浓的怪味,在仄逼的巷子中左冲右突,不断和毛驴错身而过,正纠结该跟哪位要带路的原住民走时,一队同胞游客刚好去参观作坊,赶紧混入革命队伍,登上天台,上百个蜂巢一样的大染缸展现在眼前。</h3><h3><br /></h3><h3><br /></h3> <h3>  那一个个1米见方的大染缸,装着鸽子粪、牛尿和石灰水。血淋淋的牛羊皮成捆成捆地浸在里面,刮骨疗毒,皮肉散尽,经高温天然蒸晒,皮革软化,再放入旁边天然植物颜色提取的染缸内漂色,用古老的揉搓及风干法,制成各种制品。</h3><h3> </h3> <h3>  腐烂的皮毛加上粪的发酵,常年炎热,气息只能不堪,工人爬上爬下忙碌,终年顶臭而作,身染其中,麻木不闻其味。天下莫不如此,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h3> <h3>  在菲斯,抛头露面在外工作的女性仍属少数,所以在皮革作坊里也见不到一个女人,描鞋样、纳鞋底、刺绣钉珠、织布、缝纫乃至卖皮具的,都是巧手善言、满脸堆笑的男人。</h3> <p class="ql-block">  非斯老城的旧日气味,即便过了一千零一夜,那充满了腐臭的漫城皮革,那叮叮当当响着清脆铃声的毛驴,那忽上忽下忽窄忽宽的巷道,以及两侧络绎交织的摊贩,仍然充满着神秘的旧日气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