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二0一七年腊月二十八日清晨母亲去世,舍下了五世同堂的一大家子,在睡梦中安详的走了。<br></h3><div> 成年后的我第一次嚎啕大哭,那种悲痛撕心裂肺,压的人喘不过气,我原本不知道有些悲竟是如此痛。刹那间,往昔涌上脑海,母亲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甚至用过的东西……我整个人陷入浑噩的状态,无知无觉。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去了!</div><div>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朴实的一生,母亲一九三四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生于河津西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十九岁与父亲成婚后,生儿育女,含辛茹苦地抚养着我们兄妹四人。天有不测风云,一九六三年,因河津老家连伯村附近黄河泛滥,家园被淹没,迫不得已举家搬迁到现在的万荣县东畅村。当时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热情的东畅人民接纳了我们全家,父母带着我们借住到别人家。面对困境,父亲和母亲辛勤劳作,勤俭持家,诚恳做人,硬是靠着勤劳朴实,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把我们兄妹四人顺利的抚养长大、成家立业。如今我们家儿孙满堂,妻贤子孝,人丁兴旺,五世同堂,邻里乡亲无不羡慕。</div><div> 母亲的一生是慈爱善良的一生,她上敬老人,下爱子孙。全家迁到东畅村时祖母便一直跟着父亲(父亲兄弟三个,排行老二),母亲在和我祖母相处的三十多年中,从没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毫无怨言地伺候祖母,后来祖母被大伯接回河津老家住了两年,并在老家去世,那两年里,每次父亲和母亲去河津看望祖母时,祖母总会拉着母亲的手,念叨着:回咱家去,我要回咱家去。可见婆媳俩的关系有多亲。我们有了孩子后,母亲更是忙的不亦乐乎,她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照顾孙辈上。孩子们都特别喜欢粘在母亲身边,常常是住在母亲家不愿回来。我记得在农村农忙时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儿子儿媳一起下地干活,母亲便一人负责照看一帮孩子和做十几口人的饭食,当我们干活回来,一大家子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吃饭的时候,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候,累并快乐着。</div><div> 母亲的一生是坚强刚毅的一生,一九九七年母亲因意外不幸骨折,祸不单行,一九九九年母亲又遭车祸再次骨折,也就是这次骨折给母亲造成后遗症,导致她在之后的二十年右腿行动不便,不得不借助拐杖行走,那年母亲六十三岁。面对长期的康复治疗,母亲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每次看到母亲做康复训练疼的满头大汗,但依旧咬着牙坚持的时候,她没有流泪,我们却流泪了。母亲总是为儿女们考虑太多,为自己考虑太少, 康复后,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求回报,不愿麻烦儿女们,坚持和父亲俩生活自理。我们来给母亲做饭、洗衣,她总是说:我们现在还能动,要是哪天动不了再说,你们都忙,有事忙你们的。后来父亲突发轻度脑梗,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这时候倔强的母亲依然不愿麻烦我们兄妹四人,不愿让我们照顾伺候他们。直到2017年年初父亲病情加重,在儿女们一再坚持下,母亲才同意我们轮流照顾。在我们兄妹四人精心照顾下,二老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有所好转。就在一大家子都准备欢度春节的时候,母亲却突然离世,撇下我们,没给我们留下一句话,就这样匆匆地走了。</div><div><br></div><div> 母亲一生为了我们这个大家,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她不懂得用什么深奥的大道理教育子女,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朴实无华,但就是这样朴实的言语和实际的行动通过数十载不懈的言传身教,给子孙后代们做出了榜样。母亲刚毅坚强的性格、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与简朴的生活作风将会成为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也将是我们面对生活不断进取、面对困难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div><div><br></div><div> 母亲,您放心的走吧,我们会竭尽全力、一如既往地照顾好父亲。我们会在泪花和回忆中铭记您慈祥的面容,我们会在梦中期待聆听您亲切的教诲。母之恩泽,永萦儿心。儿在这里有诉不完的恩情,有诉不完的衷情,今生缘分已尽,但愿来生再续母子情,儿一定好好孝敬您。</div><div><br></div><div> 愿母亲大人九泉之下安息!天国之上欢乐!</div><div> </div><div> 作者:周中孝</div><div> 口述:周中良 </div><div> 周中堂</div><div> 周荣芳</div><div> 整理:周 波</div><div> 贾联锐</div><div> 贾晓斌</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