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酒

桂花

<h1><b>父亲与酒</b></h1><h1><b>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的乐土,有关酒的文化历史悠久。酒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物质,麻痹着人们的神经,它让人兴奋让人陶醉,让人狂想让人快乐。</b></h1><h1><b> 人们常说,男人喝酒,一辈子不曾醉过那是枉来此生。然而,我却不那么认为。那些喝得有度,有节制和有境界的人,那才是正人君子。我父亲就属于这样的人。</b></h1><h1><b> 提起父亲喝酒,那可是跟别人不太一样。人家喝酒,都喜欢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喝,而他却喜欢一个人在家独饮,而且不是在餐桌上,而是在他的卧室里。我想,这除了是个性和习惯之外,还有就是客观条件所限制。因为那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人们连基本的温饱尚无保障,有机会在一起喝酒就 更不用说了 。不过这也挺好,避免了被劝酒的麻烦,要知道,那些喜欢劝酒的人的嘴皮子实在会说,劝了半天自己未喝一口,而被劝者已醉倒一片。我父亲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他的酒量不高又憨厚老实。</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  虽然没人劝酒,然而也不能多喝。为此,父亲专门为自己准备了个小酒杯,大约可盛二两。自打有了这个酒杯,从我懂事开始就没见他醉过。我想,这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酒杯,而另一半要归功于他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的招数,那就是一天买一天的量,喝完即收,想多喝没门。真的是用心良苦。父亲对待生活的严谨态度处处体现。如他的裁缝工艺精细,这是公认的事实,他对自己的仪表一丝不苟,如衣服穿在身上,发现有褶皱或不够平整,他会毫不犹豫地脱下重新打理再穿,又如理了头发后,还要自己对着镜子修理一番,否则就通不过等等…… 这真是以细节取胜,以细节筑百年风骨啊。</b></h1><h1><b> 于是,每天傍晚时分,再忙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出去买酒喝。记得那时候,生活艰苦,没什么好的下酒菜,最好的莫过于花生米,即方便又实惠。小时候我们常为他代劳。当时伍分钱的花生米屈指可数,然而,每次买回,父亲总是慷慨地赏赐我们,让我们分享他的快乐,于是,我们都很乐意为他效劳。二两米酒配上伍分钱的花生米,现在说起来是那么的简单,朴素和单调,毫无奢侈可言,然而,父亲却在这简单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和幸福。于是,他面对着窗户,悠闲地坐着,像神仙一样小口小口地喝着,用心灵慢慢地品着,脸上含蓄着内在的享受,回味无穷的样子。仿佛这杯苦涩的酒中,除了美味,更是包含了人生百味。只见他时而闭着眼睛,时而用手摸下下巴,时而又哼着海南戏。看得出,他已完全沉浸在酒的世界里,暂时从世俗烦恼中走了出来。而手中的那把扇子总是不停地扇着,不紧不慢地摇着,从不离手。 小酌过后,父亲的脸上慢慢泛起了红润。这时话语渐渐多了起来,心情也格外的好。这时你如有事要求于他,最好趁虚而入,应该胜券在握,机不可失。</b></h1><h1><b> 虽说母亲不怎么支持他饮酒,但每到过年都会给他酿一坛酒,以表心意。酿酒前的准备工作很多,除了要准备材料外,还有很多特别的工具,锅碗瓢盆应有尽有,酿的过程也较长,几乎要耗上大半天的时间,这样酒才产得多且纯。每当这时,厨房里就特别的忙,也特别的热闹。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 ,时而发出呼呼或劈劈啪啪的响声,那声音像是火苗在笑,又像是鞭炮在响,听着这声音,就好像听到了年的脚步或闻到了年的味道,把人的生活热情都 调动起来了,激情也燃烧到了沸点。而锅里的酒材在高温的作用下沸腾着,不停地沸腾着,缕缕青烟带着酒的香气通过锅盖不断地往上冒,弥漫着整个厨房,而后直奔烟囱,在空中迅速扩散,空气携带着酒的芬芳飘向四面八方。当酒酿到一定时间,酒与蒸汽分离,这时香醇的酒通过管道,像涓涓流水一样一滴一滴地输送到容器里时,酒香四溢,沁人心肺。这时父亲就显得特别高兴,满怀期待,像孩子一样进进出出不能平静。只见他把刚刚出炉的酒小心翼翼盛到坛子里,然后搬到卧室,将一块厚厚的布盖在坛口上,然后再盖一张大红纸,寓意吉祥如意,这还不放心,最后还要重重地压上个盖子才算完美,以防漏气。然而,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坛子里的酒也不例外。那香气冲破层层包围,直往上串,芳香着整个卧室。每每饮用,父亲总要小心地一层一层地打开,然后再一一地把它盖好,毫不马虎。这样的好日子会持续一段时间。</b></h1><p class="ql-block"><br></p> <h1>  <b>  话说父亲天生胆小,为人处事处处小心谨慎,然而,假如有酒壮胆就另当别论。这不,下面这事,就是父亲借着酒胆而办成的一件大事。</b></h1><h1><b> 这事发生在解放前,当时他有个要好的朋友,因为个人条件差而老大了还未成家。后来,媒婆在邻村给他牵了个线,然而到了要见面的时候,他却犹豫不敢去了。原因是他的个子比较矮小,怕女方看不上他。但是又觉得机会难得,不想放弃。想来想去,便决定让我父亲替他前往相亲。然而,父亲觉得这事关乎终身大事,不可儿戏或忽悠对方,于是一开始就没答应,但最后还是被朋友说服了,所以答应帮朋友的忙,顶替他前往相亲。出门前父亲心里也很紧张,直捣鼓,后来一想,既然不能打退堂鼓那就豁出去了,于是整理好衣帽准备出发。临行前,朋友给他敬上了一杯酒,没想到,一杯酒下肚,竟然一切顾虑全无,浑身是胆。就这样,大大方方地出门了。当媒婆带着女方父母到来时,媒婆指着在远处放牛的父亲对他们说:"就是那位",对方父母也看不太清楚,只觉得大概还不错便答应了。于是,父亲得以蒙混过关,成全了这桩婚事。后来,因为这事,我们两家来往密切,成为了世交。此事还被后人传为了佳话。</b></h1><h1><b> 喝酒是父亲一生的嗜好,是酒铸造了他的人生轨迹,浇灌了他一生的足迹。酒杯见证了他的喜怒哀乐,也记载着他的酸甜苦辣。小小的酒杯伴随着他走完了坎坷的一生,是他毕生沉浮的缩影。</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