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味

行无疆

<h3>老家的年味</h3><div><br></div><div>许久未在老家住了,这些年一直都是老妈一人在家过年,今年春节就举家回老家过年,并在老屋住上了一夜。农村的寒气似乎要重些,没有空调,没有电热毯,可躺在床上没有觉得冷,竟然比哪天都睡得香,蒙蒙中听见罗汉寺的晨钟,才将我从沉睡中唤醒,真是一夜好觉!</div><div>睁眼一看,窗外还是蒙蒙一片,还有点白色的晃眼,寒气从窗缝里挤了进来,估计是打了霜,可老妈已经起床烧好了茶水,开始和粉做汤圆了。小时候要正月初一才能吃汤圆的,因为糯米很少,父母留着,年前把糯米泡胀,推成粉,用纱布包好挂起来,等水滴3干了就可以做汤圆了。馅是父母用碓窝把红糖捣散,加入花生米、陈皮一起锤,等到红糖绵软化散就可以了,然后放着,等正月初一开始做汤圆。我也跟着做,先掰下一小块和好的糯米粉,在手里团成一个粉球,然后用大拇指挤出一个小窝,在放入馅,合上口子又团圆就成了。我那时嘴馋,为了多放馅,把皮做的很薄,结果经常做的汤圆团不紧,一煮就烂。这些年吃惯了速冻汤圆,可就是没有小时候汤圆的味道,没想到糯米的黏香、红糖的香甜今天又尝到了,这才是年的味道!</div><div>吃过早餐,太阳出来了,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小院腊梅已然凋谢,可海棠已经绽放,接着就是杜鹃、蔷薇、桃花、梨花、樱花争艳的日子了,坐在草坪上,晒着冬日暖阳,品着香茗,想着也竟是漫花的春天了,多亏了母亲一人平时对小院的打理。远在外打拼的兄弟姊妹侄儿侄女不时来小坐一会,吸根烟,聊几句话,感到舒心、惬意。小桌上放着瓜果坚果还有糖果,我唯独只吃那炒花生。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年过年最盼望的就是腊月三十父亲到生产队分得几斤花生,拿回家赶快炒好,当然,要给父亲留足下酒的。大年初一,我们兄弟姊妹四个人揣着一、两毛的压岁钱,但兜里揣满了炒花生,兴高采烈的上街看热闹。街上卖醪糟蛋的、汤圆的、凉粉的、甘蔗的不少,我紧攥着那一、两毛钱,看着翻滚的汤圆、香气诱人的醪糟蛋,忍住,摸出兜里的炒花生,吝惜的剥开,搓掉皮,把白生生的花生米放进嘴里,刹那间满口生香,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街上的一切再没了诱惑,攒下的钱竟然可以买小人书呢!花生是依然老妈炒的,她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早没了牙齿,她炒的花生火候恰到好处,少炒一会则生而不香,多炒一会则糊不能吃,在没有牙齿尝生熟的情况下,竟不知她是怎么做到的,大概是她几十年都在过年的时候给我们炒花生自然知道生熟吧!抑或是早已经知道儿女要吃什么火候的炒花生。可惜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年了,他老人家若在,一定仍是吃着着炒花生,惬意的喝上一杯小酒,我也可以跟他对饮。</div><div>黄昏时,一盏盏灯笼亮了起来,发着红晕的光,平添了喜庆气氛。鞭炮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开始耍烟花,聊天的人们渐渐散去,我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欢快的跳,又看见小时候做汤圆、吃炒花生时那浓浓的过年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