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时过的年(副本)

阿锦

<h3>  拜一杯拿铁所赐,半夜无法入睡。得空回忆儿时过的年。当妈妈开始做各种腊肉时,我们就知道年快到了。很早妈妈就去市场上熟悉的那家铺子说帮她留哪些哪些好的肉,然后按时去买回来清洗,分割切块。根据我家的配方,爸爸用天平秤称量着调味品以确保严格按照配方制作出周家私房香肠,酱肉,腊肉,以及腊鸡,排骨,猪头,耳朵,舌头等等。以前灌香肠是一件体力活,我看着灌香肠从完全手工到借用手摇绞肉机再到机器灌的历史变迁的。小时我们能做的只有放学后回家帮着把晾晒的肉收回房间挂好,第二天如果天气好再一早拿到楼顶晾晒。在一天天的搬动腊肉中,年慢慢靠近。</h3><h3></h3><h3></h3><h3> 妈妈熬的那碗香浓的腊八粥揭开了年的序幕。二十四 扫房子,我有清晰完整记忆已经是小学高年级以后的事情了,假期的某一天,主题肯定是打扫,我们也会装样子,整理下书柜什么的,爸妈会绑上扫帚,打扫平时扫不到的墙壁,屋顶,特别是作为储藏粮食的3层阁楼会花很多时间。400多平米的屋子累的他们腰酸背痛而我们却时常捣乱,搬动坛坛罐罐会摔破,去清洗却当玩水。</h3><h3><br></h3><h3> </h3> <h3> 宰公鸡是其中一天的主题,当然是爸爸动手的事,我喜欢帮着在门口简单生一堆火,几把柴放着,妈妈把宰杀好的公鸡提着在火上过几下,把绒毛烧了。</h3><h3></h3><h3> 还记得有一个重头戏是准备做汤圆的材料。前一两天我们必定会被要求剥花生,核桃,妈妈会把这些和芝麻炒好。酒米是老早就要泡发的,泡好后在石磨上推。然后怎么样的过程我搞不清楚。最后初一一早妈妈是会端出一盆做汤圆皮的粉子,揪一坨,用手压平压圆,放入馅儿包好下锅。至于馅儿,对我来说就等待的香气和吃炒花生的开心。村里能用来做汤圆馅儿的石臼只有那两个吧。到年前的几天里,大家排着队来舂汤圆馅儿。孩子一般就是拿着原材料先来排队,快到自己家了,就去叫爸妈来。一边排队守着,自然会拿香香的花生来吃,爸妈过来时少不了一顿责骂,可爸妈虽然骂的凶,上一句才骂了孩子,下一句就和邻居交流起今年你的花生多还是芝麻多了,所以挨骂还是笑嘻嘻的围着石臼在转。我爸妈从不骂我偷拿吃的,往往别家孩子被呵斥的时候就是我最得意的时候。舂汤圆馅儿还要加上红糖,猪油,或者白糖,一下一下的翻动,舂,翻动,舂,需要搭档默契的两个大人一起来,有力气的两个也很乐意帮助其他几家舂。我们孩子们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等快点舂好了,好扣一大块放嘴里。</h3><h3></h3><h3></h3><h3><br></h3><h3><br></h3><h3><br></h3> <h3>  采买也需要一两天的事,新鲜的肉食,鱼,水果,瓜子花生,糖,还有我爱吃的一种糖叫花生沾。炒脆的花生外面裹着白色的厚厚的糖霜。一般妈妈还会亲自做鱼皮花生搭配上买回来的零嘴,都是留着春节待客的。理论上在他们去买东西的时候会去银行换新纸币留着过年发红包,但我每次都没有发现他们去做过这件事情。</h3> <h3>  越靠近年三十,家里回来的人越多,表哥表姐堂兄妹们都回来了。也不知道大人们忙什么,没一个管我们的。一群小孩(我们一辈大小10个娃)跑出去田野里,远到山上一阵疯跑,爬树,近点就下河,偷拿了香肠去野外烧烤,或者摘了别家的菜,还记得有次我偷喝红酒,喝多了睡一下午的事情。似乎也没有被责骂。大人们的主题就是做各种吃的。大姑爹做一道菜要把鸡蛋打发的插起筷子,那时可没有电动打蛋器啊,爸爸做的甜烧白,三娘做的酸菜鱼,妈妈做的热窝鸡……还有周家传统的醒酒汤-----酸咪咪汤,用酥肉颗粒,韭黄颗粒,做汤加醋,深得周家女婿的赞赏,作为保留菜品直到今天。另外各家做的香肠腊肉也会拼到一起,吃饭时还得品尝比较一下谁家做的更有风味。交流一下酱肉,香肠的调料配方问题,争取明年有更好的味道。简直有点做菜大比拼的感觉,各小家都得有两个拿手好菜呈现给爷爷婆婆。真到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孩子扒拉几口也就看电视去了,大人们在桌上吃着,喝着,聊着,一直到我们睡着了都还在聊。</h3> <h3>  怎么入睡的不清楚,初一一大早,被妈妈叫醒,叫快点起,早点出门。穿上她准备的新衣服出去“晒宝”,到村子里走一圈,见人说些吉祥话,去直系的长辈家拜年。走出去时必定要抓一把瓜子花生糖装包里,边走边吃。拜年一圈回来,把红包里赞新的纸币抽出来,累积起来放到自己的抽屉里。那会爸妈不收我们的钱,都让我们自己攒着自己花。妹妹特别能攒钱,记得有一年我花完了我的所有的钱了,还把妹妹攒的几百块全说服了她给我了。至于用来做了什么了,却不记得啦。</h3><h3>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我和妹妹还有两个乐趣,一是去给外公舅舅们拜年,压岁钱得不少,我们小,要做啥舅舅们都由着。二是放烟花,虽然我们是女孩,但爸爸还是很惯着我们的,每天都要去买烟花回家放,堂兄妹表兄妹还在的时候就更放的多了,我记得是烟花铺子里有的品种都会买回来玩一次(当然那会品种确实也少。)</h3> <h3> 这样快乐热闹的年持续到初中爷爷去世的时候。爷爷去世后,婆婆不住乡下了,到城里,居住,距离等问题都导致全家不能一起长时间团聚。各小家自己过年三十了,一起聚也就一两顿饭的事情了。还好到了高中周家庄过年增加了祭祀的主题,到年三十下午3点,周家族人各自端上煮好的公鸡,刀头肉,公鸡必须完整跪立着,嘴上叼一块红罗卜。来到周家庄院落中央的大厅房,那悬挂着周家祖上的画像。满央央的几十号人,把祭品放在前台后,上香,然后在主持口令下行跪拜之礼!礼毕必定燃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之后才是各家端回祭品回到家里关好门窗,燃放一挂鞭炮,开始周家各小家的团年宴。</h3><h3></h3><h3> </h3><h3><br></h3> <h3>  07年整个村子被规划,周家庄被拆迁。这一切就都成了回忆。写此篇给洋洋,鱼儿,点点看看,让他们了解一下他妈当年是咋过年的,时代不同,年味不一样,不能说现在就叫年味淡了,变了。只是现在过年和以往方式不一样而已。愿多年以后他们回忆起自己的过年也是这般的快乐幸福!</h3>